木子蓝色

第59章 太子有意李逸无情

李逸再次来到东宫。

  李建成在显德殿召见他,此殿亦称春宫,隋朝为嘉德殿。  是东宫第一正殿,  太子在这里召见他,还是显得相当隆重正式的,若是一般人,可能这时已经为这份礼遇所感动,可惜李逸非一般人。  对建成,始终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一时半会也改不了。  在他眼里,李建成不是尊贵无比的储君,而只是一个失败者。  李逸跟着崔福来到这座东宫最重要的大殿前,脑中想到的却是历史上李世民就是在此殿登基称帝的,甚至当了皇帝后还在东宫住了三年,才搬去的太极宫。  脑子里全是李世民,根本没建成的位置。  “浅水县开国男李逸觐见!”崔福在殿外高声唱道。  李逸也没学过觐见太子的礼仪规矩,崔福让他在殿外脱鞋,他就脱鞋,这大热天的,他办事跑半天,脚出汗有点臭。  进殿。  “赐坐。”  殿上一个声音传来,  李逸望去,一个高大的青年坐在那,黑色软脚幞头、紫色圆领袍衫,看着很家常亲民。  “上次你来东宫,孤出京在外,失之交臂,今日终于相见。”  说着,建成起身,向李逸走来。  李逸觉得他跟李世民长的还是有些像的,他比李世民要更显成熟些,兄弟俩毕竟相差九岁,  给李逸印象是李世民更亲民一些,建成身上则总感觉带着点架子,或者说是带着几分贵族的那种气派。  坦白说李建成挺有风度,也很有气质,能够拉着李逸的手坐着聊天,话里话外都是招揽拉拢,  什么欣赏他的才华,说他写的三字经很不错,  一个太子,能够这般礼贤下士做的确实足够了。  奈何,李逸心里有人了。  面对建成的再次邀请入东宫,他仍然拒绝了,理由自然是他年轻,刚还俗,没能力任官,家里还有个刚办的学堂,有一百三十多个学生。  他这么直接的拒绝,让李建成的脸上笑容一时僵住,  “哈哈哈,孤想不到,你能够一而再的拒绝啊,”  “我今日早朝,还在殿上向圣人举荐你为侍御史,说你虽年轻却有傲骨,侍御史这官很适合你。可惜,被几位大臣反对。我本来说,再请你来东宫,先暂任个正七品的太子通事舍人,想不到你又拒绝了。”  建成笑笑,  正七品的太子通事舍人,这个官确实还不错,但李逸上次拒绝建成,本身也并不主要是因为嫌官小。  至于说建成殿上举荐他做侍御史,他也只能是听听而已。  十六岁当个太子正字,那都属于破例特授,哪可能任命一个毫无经验的白丁做侍御史?  那可是清要官。  李逸谈无极学堂,说教书育人,反正没怎么回应太子的拉拢,就当年轻听不懂。  建成聊了一会,也没啥耐心了,他都这般礼贤下士的拉拢了,这个年轻人愣是听不懂,或者说假不懂不回应。  他称赞了李逸办学义举,然后给李逸赐田百亩,绢百匹,又赐了不少纸墨笔砚和书籍,算是对李逸无极学堂的支持。  李逸没想到还有这好处,赶紧拜谢,是真心感谢,毕竟建成掏出的也是真金白银。  建成还是有些不太甘心,  “孤向陛下请求,要在东宫建太子学馆,名崇贤馆,掌东宫经籍图书,教授诸生,课试举送如弘文馆,设崇贤馆学士、直学士、校书、正字等。  孤要聘你为崇贤馆直学士,来崇贤馆讲三字经。”  崇贤馆既是东宫图书馆,也是东宫学馆,不过这里的学生,跟门下省的弘文馆一样,全是皇亲宗室和宰相大臣子弟,最低也是三品职官子弟,也就收二三十人。  学士、直学士都属于以他官兼职,本身没有品级。  他还是想把李逸划拉进东宫,不想当官,那给你兼个职,直学士也不算官。  李逸还是委拒,以太子学馆的学生都是皇亲国戚、宰相大臣子弟为由,说自己水平只能教教乡下孩童,不敢误了这些天潢贵胄公卿子弟。  建成也很无奈,  最后赐李逸一条蹀躞带,这条蹀躞带有七枚金带銙,并附赠蹀躞七事,针筒、刀子、佩刀、哕厥、砺石、火石袋、契苾真。  “孤给你带上。”  蹀躞带其实就是腰带,不过这条腰带不是系裤子的,而是佩挂一些日常用小东西的,上面有很多小环,后来渐演变成身份象征。  比如天子用十三环玉带,  文武百官只有三品以上才能用金玉带銙,四五品用金銙,六七品银銙,庶民只能用铜铁銙。  銙的数目也得按身份等级,庶民就不得超过七枚。  本身来说,还是革鞓上缀方型带銙的腰带,既有装饰用,也有分等级作用,也有实用性。  除了传统的蹀躞七事,什么水壶、乐器、钱袋,甚至纸墨笔都可以挂,随身佩带很是方便。  李逸现在也系着一条,就是黄牛皮带,上面系了七根短皮带,用铜件装饰。  李逸拦不住建成,只得由着他解了自己铜銙腰带,换上了那条七金銙的蹀躞带。  “谢殿下。”  李逸走出东宫时,心里莫名的觉得有点愧疚,不管建成是否真心实意,人家堂堂太子殿下,对他能这般拉拢,自己却这般拒绝,真有些不好意思。  有的时候,  能知晓未来,也不完全是好的,  比如现在,他就没法接受建成的好意,登上他那艘注定要沉的船。  虽然如王珪、魏征、韦挺、薛万彻、谢叔文等这些建成东宫官,后来归附李世民也混的很好,如魏征、王珪都官至宰相,魏征还成贞观名臣。  李逸却还是心里有道坎。  东宫门外,  三娘有些不安的等着,看到李逸出来赶紧过来。  “没事吧?”  “没事,太子还赏了一条金銙蹀躞带,还给学堂一百亩地、一百匹绢,以及许多纸墨笔书呢。”  装上太子赏赐的物品,李逸去了附近的大宁坊拜访孙伏伽,  师兄弟俩喝茶聊天,  孙伏伽告诉李逸,太子今天还真当殿举荐他为侍御史,不过不少人反对,皇帝也就没同意。  “太子此意,当有千金市马骨之意,搏一个爱才之贤名。”孙伏伽一眼识破。  这次举荐虽然没成,但太子的目的达到了。  “我今天也是当殿反对你任侍御史的官员之一。”孙伏伽直接道。  “师兄反对没错,我何德何能做侍御史,朝廷公器,岂能儿戏。”李逸并不在意。  “侍御史你不合适,但崇贤馆直学士挺合适的。”  “我志不在此。”李逸也没解释。  他把一篇完整的瘦筋三字经书法拿给孙伏伽,“拖了好久才写好。”  孙伏伽展开细细品味,越看越喜欢。  “现在泾州那边战事如何了?”李逸问。  “还僵持着呢,薛举退回泾州城附近的折墌城,仍围着泾州城,泾州情况不太好。  好消息是薛举派其子薛仁杲率兵攻宁州,胡州刺史宁演成功击退了其攻势。  薛举父子想要绕过豳州,直取长安的野心失败了。”  “秦王殿下真被召回长安了?”  “嗯,估计这两天就会回京了,”  “昨阵换帅不好吧?”  孙伏伽倒没那么担忧,“经长武一战,以及这宁州之战,现在薛举军其实已经没了锐气,打不动了。陛下召秦王回京,也是让他休养病体,同时也是商议调整战略,  豳州那边,有驸马柴绍暂时接替,也不用担忧的。”  说到底,虽有长武大捷,可毕竟先有浅水原大败,李世民做为元帅,肯定得回京亲自述职交待的。  而后续如何击败薛举,肯定也要听这位刚击败过薛举的秦王意见。  “听说这次秦王殿下多亏了你献的丹药,你献的是什么灵丹妙药那么厉害?”  “就是恰好碰上了,我师傅留下一些当初云游天下常备丹药,其中就有治疟疾的,不料这次恰好用上。”  “听说御医用的药没什么效果,反而让秦王呕吐厉害,可你的药,才吃两天就好了,你可有那药的方子?”  李逸摇头。  那药倒是有说明书,但问题是那又不是中药,照方抓药。  “太可惜了,现在治疟疾虽有不少方子,但大都要用蜀漆或常山,疗效慢不说,且都会有较重的呕吐情况,”  疟疾在此时还是个比较可怕的疾病,传染快,死亡率也较高,尤其是在南方地区,疟疾更可怕。  要知道就算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每年都至少有三千万疟疾患者,病死率约为百分之一。  在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下,可想而知疟疾的死亡率其实更高。  如果李逸那个治疟疾灵丹有方子,那得多了不得。  可惜,居然没方子,孙伏伽也不得不感叹李道人死的太意外太早了,李道人这样一个炼器、炼丹的绝世高人,带着那些秘方长埋地下了。  李逸想了想,“我记得师傅炼制此治疟丹药,主要药材是青蒿,或许可以告诉医家让他们以此入手钻研出治疟良方?”他这样说,是因为记得中国有位专家屠呦呦,就是根据中国古医方,从青蒿里提取青蒿素,为抗疟药开拓新方向,挽救数百万人生命,后来还获得了诺贝尔奖,还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青蒿?”孙伏伽认真起来,“好,我会把此事奏报陛下,请御医研究。若是能再配出你师傅的药,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