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蓝色

第60章 待诏门下校书郎

“那个李逸,很不识抬举。”

  东宫崇贤殿里,李建成跟王珪说起李逸来,一脸不悦,比起先前他接见李逸时的态度完全不同。  “你说他是不是已经一心投靠世民了?”  王珪想了想,“应当是还太年轻,才十六岁么,没理由舍东宫而奔秦王府,而且先前秦王征召他也是拒绝了的。”  “孤今天被他气的不轻,到现在气还不顺。”  “殿下何必在意,世人只会知道李逸年少轻狂,恃才傲物,但殿下却宽容大度,十分惜才。哪怕他辞了太子正字,殿下又举荐他侍御史,是他自己上不了台面。”  “好罢,”李建成这才感觉气顺了些,“不过也得关注此子,若他果真投靠世民,那就别客气。”  ······  大宁坊,  孙伏伽宅。  师兄弟俩人聊天喝茶,很是惬意。  孙家的茶具没有杜家那么奢侈,都是挺简朴的,红泥小炭炉,陶壶煮水,茶盏也是陶的,  喝的茶也很有意思,不是贵族们喝的茶饼,既不是蜀地来的也不是湖州来的名茶,  就是用榆树叶做的茶,  “此茶用嫩槐叶蒸熟,然后晒干研末而成,”  这个茶煮起来也方便,拿纱布包上一些茶末煮就行。茶汤呈淡淡金黄色,口感挺独特,初入口是苦味,又有槐叶特有的香甜和淡淡青香。  味苦,性寒,有清肝泻火、凉血止毒,既能治目赤肿痛,也能防痔疮。  不过脾胃虚寒的人少喝。  “这是家中老母亲自采摘蒸晒制好寄来的,”  孙伏伽是河北人,来长安多年,但老母一直不愿来京,仍是跟他兄弟们住在老家乡下。  这些年他中进士、做官,给家里寄钱,买了些田地,改善了家里些生活条件,但以前他官职也不高,在长安居住其实也存不下多少钱。  老母总说不想给他麻烦,长安居大不易,  他也是后来做了万年法曹,在西城买了个十多万的宅院,才把妻儿接来。  “老人家年纪大了,故土难离,也怕给你添负担。”李逸能理解。  “嗯,”  孙伏伽现在正五品治书侍御史,已经步入高级官员门槛,收入还是可观的。  禄米就从原来一年七十石涨到了二百石,每月还有三千六百钱的俸料食料等钱,他还有六百亩职分田可以收租,这是在任时的岗位田,每亩能收粟六斗。  他这六百亩职田,一年能收三百六十石,比正禄还高。  身为正五品官,孙伏伽还分到了八百亩永业田,这个可以自己经营,也可以佃租出去,但租子就要高不少,往往每亩佃租一石,这意味着至少一年有八百石租。  正五品官,还有不少物资发放,比如米面酒酱醋,盐豉姜葱韭葵,还有柴、炭、羊肉,  每天免费的工作午餐,每年元旦冬至还有赐绢,发各种不同场合的全套衣服,  这只是明面上的收入而已,  各衙门还有小金库,公廨田、公廨钱,收租收息,这些收入既用做食堂和办公纸笔开支等,也会给官吏们发放钱、粮等补贴。  可以说,一个流外小吏,那收入微薄,得靠陋规等灰色收入补充。但流内品官,其实收入挺可观,一人做官,能养一大家子。  而如果跨入五品,那基本上就不用再操心钱的问题。  五品职官每个月光是羊肉,就供给九头羊。  “辛县令对我挺关照的,他说跟师兄以前是同年?”  “嗯。”  提到辛处俭,孙伏伽脸上生起一丝同情。  “我两次到万年县,都见他大白天不理公务喝酒,没人管吗?”  “还真没人敢。”孙伏伽摇头。  “为啥?”  “这事啊,说来说话长了,其实我这位同年,原本天之娇子。”  辛处俭出身陇右狄道辛氏,跟陇西李氏一样也是名门望族,辛氏还有一支迁到晋阳,也在北朝时声名显赫。  陇西辛氏和晋阳辛氏,在西魏北周隋朝时,那都是出了许多显赫人物。比如上柱国、宿国公辛威,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勇悍无双。再比如辛德源,北齐名儒,后来入北周,名列十八学士。  还有辛公义、辛彦之,都是隋朝时极有名的。  “辛处俭的祖父正是辛彦之,前朝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封爵五原郡公。”  辛处俭出身名门,公卿子弟,年轻时是一帆风顺,他跟孙伏伽同年科举,孙伏伽属于是意外杀出的黑马,但辛处俭却是早就预订了进士名额。  中进士后,两人仕途也不同,孙伏伽从主事这等小官做起,历经县尉然后万年法曹,辛处俭呢,从秘书省校书做起,然后监察御史,再到太子舍人,全是清贵官。  他还娶了个美娇妻,不仅出身博陵崔氏,是五姓女,还长的极美人称小西施。  本来人生美满得意,结果李渊带兵攻入长安,就看中了辛处俭的妻子,强行抢走,为安抚他,给辛处俭升为五品万年县令。  “还有这事?”李逸大为惊讶,这皇帝公然抢臣子的老婆,十足昏君行为吧。  很有几分魏武帝曹操之风啊。  “所以古人言,人生三大忌,无权而多财,家贫而妻美,势弱而早慧。”  李逸觉得这话有几分歪,但事实确实如此。  辛处俭论说家世地位都挺高了,又不是卖烧饼的武大郎,但仍守不住自己的美貌妻子。  小西施名头太响,李渊本身也是个好色的。  “无逸啊,你弱冠少年喜自由,师兄是能理解的,但是从长远考虑,男子汉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你现在虽有县男爵位,但也只是虚名无权。”  “无权无势,就没有真自由。”  曾经的天之娇子辛处俭,现在头顶绿油油,成了整个大唐官场的笑话,正当而立之年风华正茂,结果现在却只能天天借酒浇愁,  李逸心里默默同情辛县令几秒钟。  太极宫。  李渊倚在凭几上,闭着眼睛听崔氏弹奏琵琶,手打着拍子。  崔氏琵琶弹的很好,李渊也是个琵琶高手,当初李渊抢崔氏入宫,强迫辛处俭休妻,可不仅仅是因崔氏美貌,还因她琵琶弹的得李渊欢心。  崔氏其实也出身名门,乃是博陵崔氏,五姓七望的博陵崔,家中排行老大。她其实是李渊的大姨子,因为她的三妹崔叔贞,就是李渊入长安后所纳,封为正六品宝林。  一次崔氏来宫中看望妹妹,姐妹们弹奏琵琶歌唱,恰遇李渊前来。李渊一下子就看上了这大姨子,既美貌琵琶又弹的好,这才有了后面迫辛处俭休妻之事。  现如今崔大娘为御女,崔三娘为宝林。  唐沿隋制,后宫有一后三夫人九嫔,  世妇二十七,又分三等,十二婕妤、十五美人、才人,  又有女御三等,宝林二十四,御女二十四和采女三十七,更低级的承衣刀人则不限人数。  崔氏姐妹一个宝林一个御女,品级都很低,却很受李渊宠爱,她们的叔父崔民干,在朝中任黄门侍郎要职。  一曲奏完,  李渊睁开眼,拍掌叫好。  “太子和秦王都上书荐举李逸,江国公你怎么看此子?”  江国公陈叔达手拿着一串葡萄,闻言,马上道:“既然太子和秦王都大力举荐此人,臣以为可以授以官职。”  “侍御史此职不适合李逸。”李渊直言。  “臣以为可授李逸秘书省校书郎并待诏门下。”陈叔达推荐了一个职位。  太子正字是从九品上,秘书省校书郎是正九品上,这是升了两级。  至于待诏门下,就是借调门下省,随时听侯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做为中央三省之一,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以秘书省校书郎待诏门下,实际的职事就是跟着审查诏令校正文字。  “你这是也看上了这小子了?”李渊笑道。  陈叔达是陈后主的弟弟,现任黄门侍郎,前些天又判纳言,等于是以门下省副长官暂主持门下省事务。  “太子和秦王都称赞的人才,治书侍御史孙伏伽也大力举荐,那他定有非常之才。”陈叔达笑道。  校书郎属清官序列,秘书省的校书郎,比东宫以及两馆的校书郎,品级要高一级,  职务清闲,待遇优厚,升迁快速,前途光明。  被视为文士起家之良选,社会地位很高,非贡举高第,或书判超绝,或志行清洁的不轻授。  要求都是非常之才。  至于待诏门下,那就更得是非常中的非常之才了。  李逸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一来现在名气不小,二来此子能写出三字经,还有一笔让皇帝称赞的瘦筋体,那才能这块优秀。  但毕竟以前没做过官,所以起家给个正九品校书郎已经不错了,哪能真直接就给个七品的侍御史,  门下待诏,则是在校书郎的清贵上,又加上要。  李渊点头,“好,那就把这小子给你了,这次他总该能满意,不会再嫌官卑职轻了吧。”  “江国公你捧着这串葡萄半天,怎么一颗不吃?”  “臣母患有口干病,想吃葡萄却吃不到,臣想拿回家给母亲吃。”  李渊听了不由动容,想起早就亡故的母亲独孤氏,流着泪道:“你还有母亲可以送食啊,”  感动的李渊让人给陈叔达母亲送一筐葡萄,  “对了,给李逸宣诏授官,顺便给他也送一筐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