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地月1号立方星
康斯坦丁曾预言,总有一天人类会像骑马一样,骑着小行星去旅行。
天驷1号,就是即刻飞行释放在地球轨道的第一匹马,它静悄悄的游动在全人类上空,俯瞰着相比浩瀚宇宙而言、渺小如蝼蚁的众生百态。
与46亿寿数的太阳恒星比较,哪怕追溯到30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人类,也只不过占据了这片阳光0.07%的光阴。
如果将这片光阴摊开在一年365天的日历中,大概就是某个不起眼的凌晨0:00~6:00那样久远。
秦宇经常信马由缰的想,当第一个南方古猿在南非原始森林里,于夜晚注视着头顶的星空时,是否曾幻想过摘星揽月?
“秦总,进入第112圈了!”赵五征提醒道。
秦宇从测控中心的椅子里醒过神来,直直伸了个懒腰,浑身骨头都咔咔作响。
时间已经来到了发射第八天,2月18日!
凌晨04:38分!
从第105圈开始,飞船就开始调整姿态,往返回轨道进行靠拢,直至来到决定成败的最后一圈。
中心里,除秦宇外,韦珅、郝杰、陈娇龙、谢小棠、刘斌等人也都熬了一晚上。
秦宇将一旁趴在u型枕上呼呼大睡的谢小棠拍醒:“起来准备收尾了!”
郝杰瞪着通红的眼睛,调侃道:“就属老谢最能偷懒,过了十二点跟被人下药似的,眼皮一耷拉就睡死过去了……”
谢小棠的短发被揉成鸟窝一样,虽然有些不甚清醒,但仍驾轻就熟的狠狠掐了某人一把,哼哼道:“怎么样,大早上的清醒过来没?”
旁边的韦珅、陈娇龙、成无忌等人反正是头皮发麻,瞌睡虫都跑了。
秦宇喝了口浓茶,便像个公鸡一样报时道:
“大概6:09分,天驷1号就回来了,该洗把脸的去洗洗、想抽烟的去抽烟、愿吹风的出去冻着……待会儿全给我满血复活出现在这里!”
几人相继离开座位,去洗手间或吸烟室解决个人问题了。
与此同时,科罗廖夫号在完成第111圈测控任务后,沿马六甲方向朝熊占里返航了。
蛟龙1号、蛟龙2号、长江七号、加加林号,四艘远洋测控船仍静悄悄航行在指定海域上。
蛟龙2号船舶顶部,巨大的远程搜索雷达、跟踪雷达、精密测量雷达,以及五花八门的跟踪天线,在技术员们的操纵下,徐徐转动起来,迎向飞船从地平线出现的位置。
蛟龙2号‘双捕’完成!
第112圈,天驷1号经鞑靼海峡和库页岛上空,连续穿越宗谷海峡、根室海峡,与北海道岛擦肩而过后,在北太平洋成功会晤。
陈百成按照澹州总部的调度要求,将有关调整姿态、返回制动和受控离轨的准备指令,通过船上的usb机房发送给了飞船。
经历持续5分钟的数据注入后,随着雷达主控台的光点逐渐远离,显示屏上的字符也在不断跳动,全部遥控指令发布完成!
天驷1号远离蛟龙2号,继续沿茫茫无际的太平洋向南飞行。
陈百成目光炯炯的看着船上诸人,有水手、技术员、工程师、医生、厨师、机械师……
最后,他大手一挥宣布道:“天驷1号测控任务圆满结束,掉头!先去巴浦洛夫修船,然后启航回国!”
船舶在短暂的沉寂过后,轰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所有人都欢呼雀跃起来,歇斯底里的宣泄着自己的情绪,互相传递胜利的喜悦。
前后8天时间、历经112圈测控,隶属蛟龙2号的预定坐标,他们全都一个不落的赶到了。
即使是在寒潮、涌浪肆虐的情况下,飞船也都被跟踪和测控到了。
来之前,陈百成雄心勃勃的跟袁兴洲保证:第一次出海任务,绝不给四海航运部丢人。天驷1号可以在任何一个站跟丢,但绝不会是蛟龙2号这一圈上!
现在,他可以带着远洋船昂首挺胸回国复命了。
视线追随着天驷飞船的镜头远去,北太平洋的旭日正在冉冉升起,万里碧涛波光粼粼。
胜利归来的蛟龙2号众船员簇拥在甲板上,勾肩搭背的靠在一起,情不自禁的唱起了歌。
他们唱道:
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继续奔跑……
轻松、愉快的旋律在孤独的海洋上飘荡着,伴着汹涌海涛的节拍,一艘雷达堡垒般的雄伟巨舰、乘风破浪!
······
天驷1号的返航仍在继续。
在飞越太平洋上空的檀香山及一溜儿珍珠似的岛屿后,长江七号154雷达迎接到了这位游子。
一连串控制指令被注入飞控计算机后,再次告别、向南飞。
抵达南太平洋的边界后,随着地球自转,天驷1号拐入南美洲的惠灵顿岛,开始横穿南部大陆。
依次经过列斯科岛、蓬塔、火地岛、威廉斯港口、马尔维
纳斯,正式进入大西洋海域。
飞船由日出到日落,进入了无边无际的黑夜。
太空本就是黑暗的,只不过地球的阴面更黑,除了一些繁华都市的灯火葳蕤外,几乎看不到任何亮光。
为节约能量,飞船上所有高功耗的设备已经关闭,不出意外的话,应该也不会再开启。
因为等待下一次黎明时,天驷1号就到家了!
袁兴洲带领着蛟龙1号在一片漆黑中,默默等待着。
尽管肉眼看不到任何飞行物,光学望远镜也无法在光照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发挥作用,好在远洋船的电子眼无比机敏。
与吹着白令海峡寒气瑟瑟发抖的陈百成比,这里暑气蒸腾、燥热难耐。
船员们大汗淋漓的奔波在各个设备间,恨不得脱了衣服光膀子操纵天线和雷达。
尽管所有人加班加点忙碌了一周,早就筋疲力尽,不过一想到这是天驷1号的最后一圈,众人不由得斗志昂扬起来。
袁兴洲目光盯着雷达的屏幕,电磁波不断在数千平方公里的海面上扫描着,寻找闪烁的光点。
5时33分!
海平面尽头的电磁波回波,出现一道微弱的涟漪!
很快,天驷飞船按照预测路线,准时进入了蛟龙2号的雷达覆盖范围,小小的闪光点正在逼近船舶。
“报告,发现目标,正在捕获信号!”
一名技术员率先传来汇报,紧接着所有的船载雷达、天线,娴熟跟上了天驷1号的踪迹。
各种测量、通信设备也按照预定方案,第一时间与飞船建立了‘电子桥’,不断搜集各项有效数据。
一条条数据链通过无形的‘天地之桥’,以极高的速率下传给地面船舶,同时新的遥控指令也被上传到飞控计算机。
“第一次调整姿态开始!”
“第一次调姿完成!”
随着蛟龙2号的控制指令完成,天驷1号的24台姿轨发动机开始按照新的排列组合,先后点燃并调整轨道方向。
与此同时冷气推进器的气瓶内,不断往外喷射高压氮气,协助进行调姿。
“飞船由350公里返回轨道向160公里返回轨道转移!”
蛟龙2号的船员们纷纷欢呼庆祝起来,他们也完成了最后一圈的测控任务,大功告成。
但相比于其余远洋测控船来说,袁兴洲的任务还要延长三天:
继续跟踪测控一颗从货物舱释放出来的立方星——地月1号!
该星由西工大空间实验室和即刻飞行、即刻通信联合研制,主要是探索地月转移轨道的偏振光导航技术。
地月1号将利用100天的在轨飞行,收集和分析太阳光在月球稀薄大气层上的偏振光频谱数据。
一旦技术成熟,将成为地月飞行器的重要导航手段之一。
因此蛟龙2号要多逗留三天,直到确保地月1号平稳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为止。
随着时间推移,天驷飞船的测控棒,终于接力传递到了最后的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