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埋骨之地:尼莫点
加注推进剂的数据链被注入飞船电脑后,立即执行起来。
首先是多功能缩比实验舱内,两只模拟国际空间站推进舱的燃料罐,被角落的两台压气机轰隆隆抽动起来。
这些燃料罐由碳纤维包裹,主体结构是钛金属,能够承受极高的压力。
燃料罐的气腔内,用于增压的惰性气体会随着压气机的运作,从管道抽到气瓶中储存起来;
随着惰性气体被抽走,燃料罐的压力逐渐降低,就具备了接收推进剂的压强条件。
秦宇等人盯着监控大屏上的传感器参数,实验舱气瓶内已经储满了高压氦气。
与此同时,天驷飞船的两只板式贮箱,则打开气瓶缓缓增压。
贮箱内很快充满高压气体,偏二甲肼、n2o4均被挤压到与实验舱对接的两个油嘴旁。
输油管路连接的两座密闭空间,一个增压、一个减压,这便是推进剂在轨加注的原理。
也是在真空环境下,让液体燃料流动起来的最快捷方式!
传感器的数据不断滚动,隔几秒便会刷新一次,秦宇、赵五征、陈娇龙等人仔细盯着,心中默默倒数。
随着天驷飞船和实验舱的压力差不断扩大,飞控计算机也在不断评估数据,等到压力差达到某个特定阈值后,便会自动触发新的代码!
渭南站!
远程搜索雷达、跟踪雷达、精密测量雷达等,第一时间锁定了高速飞行目标。
地面的光学望远镜也捕捉到了飞船与实验舱的连接体。
最新的数据下传到地面,滚动在澹州总部的超大液晶显示屏上。
所有人紧张的攥起了拳头,生怕在这重要的关头出现意外!
毕竟哪怕是验证性发射,这次在轨加注也是燃烧了八九个亿的预算经费,才换来的。
这里面加的哪是推进剂,分明是流淌的黄金!
终于……飞控计算机自动开启了加油管路两端的阀门。
微观世界中,只见大量被挤压到贮箱边缘的燃料分子,宛如重获新生般,感受到了来自另一头的强劲吸力。
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分别顺着两条连接管路,如大江奔涌着,汹涌注入实验舱空空如也的燃料罐。
被抽走惰性气体的低压燃料罐,也在刹那间得到了充实的满足,并且在不断膨胀……
“密切监视偏二甲肼、n2o4的传感器温度,还有毒气泄漏情况,观察贮箱、燃料罐的压力表,控制燃料注入速度,避免管路胀开。”
秦宇对几名技术人员叮嘱着。
虽说飞控计算机会自动监视传感器的数值,但毕竟是第一次在真空环境中实践,不确定代码或算法能否万无一失。
尤其像偏二甲肼、n2o4这种危险燃料组合,一个易燃易爆品、一个超强氧化剂,在不断增压的情况下,分子间距减小、加速碰撞,很容易导致升温。
温度越高,便越不受控制,因此需得小心翼翼。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好在最繁琐复杂的阶段已经过去,之后只要保持现有的压力差,让飞船贮箱内的推进剂,一点点注入实验舱燃料罐即可。
测控中心里,为首几人总算稍微放松一些,秦宇要了杯茶提神,继续关注着传感器的数据波动。
接下来的时间漫长且枯燥,但没有任何人敢走神,都坐在各自的工位上耐心等待。
第69圈、第70圈、第71圈、第72圈……
下午16:04:36,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监视大屏终于传来了‘加注完成’的提示!
在工位熬了六个多钟头的人们,总算一跃而起,欣喜若狂的宣泄起来。
秦宇也分别跟左右的赵五征、陈娇龙碰了碰拳头,露出微笑。
郝杰兴奋的站起来说:“在轨加注成功,是不是意味着咱们可以尝试太空加油机了?”
韦珅吐槽道:“这才哪跟哪呢,刚学会加减法、就要挑战微积分啊!”
谢小棠则充满干劲的说:“万事开头难嘛,有了第一步,剩下的99步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六个多钟头,天驷飞船以100kg/时的速度,累计向实验舱的两只燃料罐,补充加注了超过600kg、约500升的推进剂。
随后,飞控计算机自动执行了‘切断’指令,两根连接管路分别从实验舱的油箱盖强制脱离,并缩回了飞船内。
推进剂在轨加注试验,宣告圆满成功!
······
飞行任务第六天,与天驷飞船伴飞长达91圈的多功能等比实验舱,即将耗尽全部电量、寿终正寝。
由于实验舱设计过于简陋,压根不具备前往坟墓轨道的能力,经过讨论后,秦宇拍板同意消耗剩余燃料,送这位老伙计去尼莫点。
而这一圈飞行轨迹,是剩余所有圈数中、实验舱距离尼莫点最近的一圈,因此测控中心决定让它在该圈离开轨道
。
此刻大厅里的所有人,都注视着雷达的飞行路径图,看着光点沿轨道一点点逼近南太平洋中心,情绪高涨。
尼莫点不在宇宙中的任何地方,就在地球上。
这里是除太空坟墓轨道外,所有火箭、卫星、航天器残骸的绝佳埋骨之地。
它也是地球上距离任何陆地最远的海洋点,被称为海洋不可接近之点!
海水深度可达4000米以上,最近的陆地是复活节群岛,也要2700公里,比亚马逊的原始森林还要人迹罕至。
在这里沉没火箭和卫星的残骸,不需要做任何多余处理,只需脱轨、沉没即可。
它仿佛是一座天然的航天器墓园,虽然很可悲,但人类文明的发展,注定要有个地方藏污纳垢,隐瞒所有的污点。
因而尼莫点承担了大量的太空残骸。
天驷飞船途经南太平洋上空,与之伴飞的实验舱接收到了离轨指令,开始制动减速、并掉出350公里的轨道。
两位老伙计在此告别后,一个继续前进,另一个则以超高音速重返大气层销毁。
熊熊燃烧的大火球一头扎进太平洋深处后,溅起巨大的水幕,海面像被整齐的切割开。
水幕如同爆炸般将海水推向天空,并将无数浪花洒往四面八方!
但很快,随着实验舱的残骸彻底沉入冰蓝的海底,只剩一圈又一圈荡漾开的涟漪,证实着刚刚曾有什么东西陨落下来。
或许50亿年沧海桑田后,当这座海水被太阳爆炸的热量蒸干,深埋4000米海底的实验舱残骸,方能重见天日……
趁着天驷飞船再次进入死区的测控盲区,秦宇给几人开了个短会,为飞船回收做准备。
秦宇说道:
“目前,天驷1号已经环绕了地球91圈,其中跟踪测量和控制圈数最多的,是袁兴洲的蛟龙1号,已经累计测控了36圈。”
“再过21圈,飞船就要返回地球了。咱们的试验基本都完成了,其余搭载的科学载荷实验如何,就凭那帮教授们的运气了,能给他们平安带回来就不错。”
“五艘远洋测控船,已经分别赶往最后的预定海域了。其中最远的还是蛟龙1号,与当前坐标相距400海里,要全速航行20多钟头才能抵达,预估最早明晚6点就位。”
“咱们这么多天都熬过来了,别在最后关头掉链子。等飞船返回,就放你们回家……对了老赵,你跟陈娇龙俩人另有一项重要任务,待会留一下!”
“其余人没什么事可以解散了,今天早回去休息吧,好好养精蓄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