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坦克

第214章 去月球正面还是背面

宣讲的最后,秦宇的回答给学生们留下了无数的遐想,随即便由主持人登台致辞,完美散场。

至于阿里·拉希德教授的猜测,似乎为宇宙囚笼说和黑暗森林说,提供了一道难以攻破的保险。

秦宇虽然对其所做的假设很感兴趣,但毕竟术业有专攻,他也难以理解进化论、细胞学说、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学说等,对人类起源的解释。

因此交给女学生的回答,只能是那样几句模棱两可的概念,简而言之——既然人是由猴子进化来的,那猴子是由什么进化来的?

这个问题,直到几天后的鸿宾楼宴席上,仍被人津津乐道的抛出来请教。

对此秦宇只能摇摇头道:“我将那篇论文翻来覆去读了好几遍,也是一知半解,毕竟不是生物领域的科学家,对那些学说、定律也就懂个皮毛,说不出什么高深的东西来……”

京都鸿宾楼最具档次的一间云霄厅,都被包了下来。

京都是顶级高校云集之地,除东航外,还有几所高校都值得秦宇去做一做宣传,于是多呆了些日子。

这段时间,他分别到即刻通信公司、以及轨道伙伴公司的京都分部微服私访,大致摸排了一下子公司的经营状况,顺便请员工们出来聚餐。

虽然分属不同公司,但追溯到源头都是同一个老板,聚在一起喝顿酒、联络一下感情,让彼此学会在京都这种虎踞龙盘的商场泥潭里,互相帮扶,是很有必要的。

至于极乐太空公司、东方联合保险公司,一个在津门、一个在沪市,只能遗憾错过本次聚餐了。

大厅里人头攒动,近三百名职工入席热络起来,即刻通信和轨道伙伴分属亦庄和中关村,平时没多少交际,双方人马甚至是头一次见面。

但随着盛浩然和邵天童两位经理的不断碰杯,席间氛围愈发热闹起来。

楼上雅间里,除秦宇外,坐着艾教授、孙连城以及国科委、航工部的两位领导,可以说三司的人都聚齐了。

此外还有一位特邀嘉宾,是看在老同学艾启蒙的面子上,才破例出席。

孙连城说:“这位就是揽月工程的副总师欧阳孟飞,也是接下来代表三司加入轨道伙伴公司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还得是艾教授面子大啊,能把欧阳总师喊过来吃饭。”

欧阳孟飞跟艾教授年纪差不多大,但相比之下却显得苍老得多,两鬓斑白老态龙钟,可一聊到航天的话题,便目射精光、无比矍铄。

听到孙主任的吹捧,欧阳老头摆手,“只是副的而已,不足挂齿!”

秦宇抬起酒杯敬他,“科学领域没有上下级之分,副总设计师也和正的一样,今后轨道伙伴公司的探月工程,还得仰仗您多提建议呢!”

欧阳孟飞高兴的咧了咧嘴,抿完一口酒后,接着刚刚的话题道:

“你说,阿里·拉希德认为进化论无法解释生命起源问题,那人类从何而来,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嘛?”

秦宇想了想后,回答说:

“从那篇论文的角度来看,地球上第一个生命,也就是细菌的来历,看起来太莫名其妙了。邪乎点说,就好像一场意外串联在一起的基因事故。”

“两千种酶组成一个具备‘生命定义’的细菌,假设按100次排列组合算,相当于只进行一次便诞生了生命,就显得十分荒诞。”

欧阳孟飞说:“也许……当时确实发生了一些我们目前所不能理解的事……”

秦宇点了点头,

“就像达尔文也无法理解,进化论为何解释不通鲨鱼和负鼠的进化,前者在1亿6千万年中没有任何进化,后者也有着6500万年的混吃等死历史。”

“即使一亿年过去,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地球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鲨鱼和负鼠却几乎保持着原样,压根没有一点进步,仍然活得好好的。说白了,它们的环境生态龛亘古未变!”

艾教授听后说道:“好像是有某种规则在保护它们,这样一来,便符合囚笼假说的特征了。一些疯狂的科学家,认为人类就是外星人豢养在地球的试验品,人类只不过是规则衍生出来的产物。”

欧阳孟飞询问,“那篇论文最后是怎么定义这件事的?”

秦宇说:

“拉希德教授也将这种天方夜谭的‘巧合’,定义为‘某种规则’在发挥作用。除了细菌外,还有细胞,譬如血红蛋白分子就是一种蛋白质。”

“从显微镜来看,它的形态类似一块折叠的三明治,里面存在一个与氧原子结合的中心铁原子。血红蛋白在吸入和吐纳氧气时,就会膨胀和收缩,看起来就像微型的分子肺。”

“在科技无比进步的今天,科学家已经弄懂了血红蛋白的氨基酸顺序,却不明白该通过什么方式将它折叠成‘三明治’?”

“万幸的是,科学家无需忧心此事,只要按照氨基酸顺序构造出血红蛋白,那么它便会神奇的‘自动折叠起来’,甚至进行自我组织。”

“蛋白质自动折

叠、酶相互作用、细胞主动排列组合成器官、器官则又组合成一个个自由的个体、个体则有机的聚集起来成为种群、各种各样的种群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生物圈……”

“仿佛冥冥之中有一个规则,在指引着它们形成生命,从复杂性理论出发,这一连串的‘偶然’实在过于蹊跷了。”

欧阳孟飞沉默了会儿,深以为然道:“我认为,要想解释这一切,还是要归根于人类这个物种是如何诞生的问题,也许未来某一天……探月工程会解开一部分谜底呢?”

秦宇奇怪的说:“您是指……人类起源于外星球、甚至是月球的假说?”

欧阳孟飞摇了摇头,“假说而已,当不得真,还是说说探月工程吧。按照你之前的想法,探月工程的探月、登月、驻月三步走,最难的便是第二步登月,你们准备的怎么样?”

秦宇说:“双助推器的重型火箭已经列入计划了,载人飞船的话预计明年首飞,五年内执行第二步肯定没问题。”

“你打算正面着陆还是背面着陆?”

秦宇思考过后,说:“我个人倾向于到月球的背面着陆,毕竟正面已经插过6面美特利的星条旗,而在背面的月壤里插上一面红旗,才能叫前无古人、有所突破、一鸣惊人。例如月球背面的艾肯盆地,就是一片从未被人踏足过的区域。”

欧阳孟飞笑了两声,“你个人倾向,是不是意味着还有大众倾向啊?”

秦宇摊开手,“月背登陆虽然具有重大意义,但考虑到宇航员的安全性,正面着陆的成功率更高。除非能把地月中继卫星的数量,增加到3颗以上……”

欧阳孟飞嗯了声,“月球背面的通信条件恶劣,即使飞船落上去,被月球挡着无线电信号,一旦失去了联系,那么宇航员就只能困在那里等死了!”

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都是27.3天,这一神奇的现象导致了潮汐锁定,也同样意味着无论它怎么转,始终是以同一个面朝向地球,而另一面永远都是背面。

因此,人类在地球观测月球时,永远也看不到它背面的样子,也就无从了解。

即使是再强的无线电信号,也很难越过月球背面实现流畅通信。

除非在地月系统的拉格朗日l2点,部署几颗中继卫星作为传声筒,但这样会导致探月工程的成本大幅上升。

假设一颗中继星能覆盖月背65%的区域,那么两颗就能组网、三颗才可以实现24h无障碍沟通!

三颗星至少几十亿烧进去了。

究竟去月球正面还是背面,仍然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