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钧
0922【演武】
小
大
田猎开始的前一天,朱铭就住进了东溪园。
这段时间,东西方学者的交流成果,最先整理成资料的就是政体、国王和贤臣。
朱铭虽然心里不怎么看得上,但还是当成有趣资料在阅读。
读着读着,朱铭就惊讶发现,穆勒克的那位宰相爷爷是真牛逼。
其在任期间,创建制度,确定历法,改革税制,精兵简政,修筑驿站,开凿运河,大兴教育,鼓励工商……
还在所有主要城市创建大学,不仅传授通识和教义,而且开设哲学、历史、天文、医学、文学等科目。
这些塞尔柱的大学,还跟大明的官学一样,由朝廷拨款解决经费,并拥有大量不动产做津贴。
学生除了免费食宿,甚至还能获得奖学金!
不过嘛,随着那位宰相被刺杀,随着塞尔柱分裂动荡,这些学校很多都一度倒闭,近二十年来又陆续恢复几所。
目前最有名的一所,叫做尼采米亚大学。
学校位于巴格达城外,拥有着规模庞大的砖砌建筑群,战乱期间由哈里发拨款支持。
现在塞尔柱苏丹抢着给经费,不仅是想拉拢大学里的学者和学生,还能依靠这所大学源源不断的培养官员。
连续几任宰相,都是这所大学毕业的。
其他什么沙阿、总督之类,也经常从这所大学聘任政务官。
纯以学校和学生人数而论,塞尔柱已基本具备科举条件,可以开设隋唐时期的那种科举。
看完这位传奇宰相的故事,朱铭又拿起一本《鲁拜集》。
此书名气极大,特别是在民国时期,被郭老、胡氏、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翻译为多个版本。
它就诞生于巴格达的尼采米亚大学,作者才刚刚去世几年而已。
大明翻译版却极有意思,《鲁拜集》的译名为《天方绝句》。
上一个塞尔柱使者艾布,就已经跟大明翰林官展开翻译。
他回国时没翻译完,但把所有诗歌的大意,都翻译为大白话写出来。
而大明的翰林官闲得蛋疼,居然根据这些大白话,把波斯四行诗全部翻译为绝句!
相应的,从中国带回去的绝句诗歌,都被塞尔柱诗人翻译为四行诗。
鲁拜,即四行诗。
甚至每行末词的押韵规则,都跟中国的绝句诗相同。
刚刚死去没几年的《鲁拜集》作者,有二十多本著作被带回洛阳。
其中有两部极为重要。
一本是此人重新修订的塞尔柱历法。
一本叫做《代数学》,已经能简练解出二次方程式,但作者怀疑三次方程式的常规解法不存在。
这个作者不仅是诗人、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而且还是医学家、哲学家。
并且他出身寒微,父亲是个做帐篷的阿拉伯裔工匠。
如此出身都能成为知名学者,可见塞尔柱设立科举还真有搞头。
“咚咚咚咚!”
时钟发出声音,朱铭放下书籍吹灯睡觉。
自动报时钟已经发明出来,但体型着实有点大,还须再缩小改良才能投入市场。
不过嘛,各大城市的钟楼,已经开始陆续采用了。
……
清晨醒来,朱铭穿上天王甲,骑马来到南边的天驷监马场。
那里临时搭建了点将台,朱铭着甲端坐台上,重甲侍卫护其左右。
先是五品以上文武官员,排队给皇帝作揖行礼。
“召诸国使者!”
三十多個国家的正副使和护卫官,全部穿着自带的甲胄陆续上前。
如果没带,则由大明发放制式铠甲。
二百多人排成两列,朝着朱铭乱七八糟行礼。
什么礼节,按各自国家的习俗。
朱铭又不是朱棣,非要万国使者下跪不可。
当时帖木儿使者就不跪,朱棣也只能一笑置之,难不成还能把使者给砍了?那位使者,可是帖木儿的宰相。
此时此刻,有人双膝跪拜,有人单膝跪拜,有人抱胸鞠躬,并且还有很多细分。
比如双膝跪拜,有的使者只是磕头,有的使者双手合十,有的使者突然五体投地。
抱胸鞠躬的也不一样,有的双手交叉抱胸,有的单手斜放在胸前。
礼部尚书胡安国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觉得可以提前训练,把使者们的动作统一,才能体现出万国来朝的威仪。
几个画师站在点将台左右,已然捕捉到参拜画面,拿出画笔赶紧粗略画出基本形态。剩下的,可以拿回家慢慢润色。
估计能出好几副《万国来朝图》。
等使者们朝两侧退开站好,张广道骑马奔来:“六军已备,请天子检阅!”
“锵!”
朱铭起身拔出宝剑:“阅兵。”
一支支部队踩着农田而来,虽然小麦已经收获,但地里还是种着别的庄稼。
被踩坏的农田,需要免除秋粮,并且补偿青苗费。
北宋就是这么做的,不管能不能发到农民手里,反正朝廷阅兵有这一笔拨款。
洛阳、开封的中央军,已经退出野战军序列,转而单独编为两京禁军。
部队番号分别为:神策、神武、神骁、神机,龙骧、虎翼、鹰扬、豹韬。
另有一支宫廷禁卫:羽林。
如果算上有编制的文职和后勤人员,这九支部队的总人数已接近十万。
并非全都驻扎在两座京城,还占据着各处交通要道。
洛阳周边的驻军地点有:延禧镇、柳泉镇、伊阙镇、白波镇、缑氏镇。
开封周边的驻军地点有:陈桥镇、郭桥镇、板桥镇、赤仓镇、卢馆镇。
军营隔着市镇有一段距离,来自士兵的日常消费,把这些小镇搞得商业更加繁荣。
征兵和退伍制度也有所改革,分为内镇、外镇两种模式。
内镇,就是不怎么打仗的州府,每个县都有一定的征兵名额。
农家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如果某县凑不齐兵额,就从两丁以上的家庭强制征兵补足。
州县新兵送到府城操练,根据训练成绩,由总兵和都指挥使进行分配,送到全省的各种部队正式入伍——以现有的交通条件,也只能做到省内调配。
内镇部队的士兵,基础服役期为五年。
过了年限,不能升迁,那就必须强制退伍。
这一套制度,导致军费增涨不少。
而外镇,则是边疆地区。
根据当地的人口数量,基础服役时间,从八年到十五年不等,并且允许招募少数民族。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导致边军数量不足,就火速调派内镇兵去补充。
而且,边疆地区的老百姓,必须全部编为保甲,平时也要搞民兵训练。来不及从内镇调兵的时候,直接抽调本地保甲民兵入伍。
至于两京的十万中央军,兵源从全国各省补充,基础服役期依旧是五年!
这是害怕重蹈北宋覆辙,禁军全是京城本地人。结果是大搞裙带关系,军官多为不学无术的勋贵子弟,士兵瞎混到五六十岁还不退役,而且互相遮掩层层克扣军饷。
大明的中央军,如果军官升到一定级别,就会调到地方部队去历练。
而边军的中层军官,表现优异者会调入中央军,干几年镀金之后再调回原部队。
还是那句话,军费由此大涨!
如果百年之后财政不足,未来的君臣肯定会废除现有制度。
但只要不废除,大明军队就能保持活力。
并且退伍之后的老兵,全是潜在的优质兵源。
一个战争动员令,只要后勤跟得上,分分钟暴兵几十万,不用操练就能直接上战场。
“哐哐哐!”
一千五百羽林军踩着整齐步伐而来,大部分属于重甲步兵,少部分属于重甲骑兵。
古三上前行礼:“羽林军参见,请陛下检阅。”
朱铭斜指宝剑,羽林军列队走过,在校场一处整齐站立。
十万禁军,当然不可能全都拉来。
今天只动用了三万人。
仅羽林军亮相,就已经震慑到那些小国。
尤其是南洋、南亚、东南亚小国,他们很多地方天气炎热,甲胄相对也就比较简陋,浑身被甲衣包住会热死人的。
眼前这些羽林军的铠甲,就让他们惊惧不已。
步兵全身都罩在重甲当中,只露出眼睛和嘴巴。还携带着长枪、骨朵和弓箭,远近武器都有,而且还有破甲钝器。
骑兵则是人马皆批重甲,仅亮相二百骑就威慑力十足。这么一点重骑兵,再带上些普通部队,就已经足够扫灭小邦了。
塞尔柱宰相穆勒克,此时还能保持镇定。
因为塞尔柱也有重骑兵,那是直属于苏丹的近卫军,配备有长矛、刀剑、铁锤和十字弓。
很快,火器来了!
神策、神武、神骁、神机、龙骧、虎翼、鹰扬、豹韬,这八支禁军皆为复合军种部队。
并不是神机军全是火器兵,也不是豹韬军全是弓箭手。
车兵、炮手、火铳兵、长枪兵、弓弩手、掷弹兵、骁骑兵、轻骑兵……每支部队都有这些兵种配备。
他们可以各军单独作战,也可以各军配合作战。
遇到特殊情况,还能抽调兵种组合在一起。比如去了漠北,骁骑兵和轻骑兵就能抽出来,各军骑兵组成纯骑兵队伍奔袭。
相比跟金国决战时,兵种又有所改变。
刀盾手直接取消了,火铳、火炮和骑兵有所增加。
也就是防御力稍减,增强远程火力和高机动性兵种。
穆勒克身为宰相,他是懂打仗的,而且属于塞尔柱宿将。历史上跟耶律大石决战,他就被任命为统兵副帅。
刚开始,穆勒克没怎么看明白。
直至各军开始演练!
却见各军陆续退开,神武、神策两军开始行军。
另外六军的骑兵被单独抽出,模仿草原骑兵突袭而来。
军号声此起彼伏,神武、神策两军迅速结成车阵。
没有箭簇的箭矢,被骑兵远远射来,防守方只是用长枪抵御,然后骑兵攻不进车阵就撤退了。
穆勒克一头雾水,没怎么看明白。
却见攻方骑兵都远远离开,防守方才敢展现自己的真正实力。
有后勤人员竖起大量草人做靶子,最远的草人竟然在两里外。
“轰轰轰!”
大口径野战炮先开火,接着是火枪射击,接着是火炮近程霰弹,继而又是弓弩齐射。弓弩射出第三箭时,之前发射的火枪又射出第二弹,然后掷弹兵扔出轰天雷炸个不停。
前方树立的草人,要么直接倒下,要么遍布弹孔和箭矢。
诸国使者,一片死寂。
大明官员,则是阵阵欢呼。
穆勒克张大了嘴巴,他联想自己是攻方统率,带着骑兵跑来冲击车阵。
此刻估计已经溃了。
“杀!”
车阵当中的骁骑和轻骑,突然从各处通道冲出,他们要去追杀溃逃之敌。
很快,还立着的草人,全部被骑兵给砍倒。
穆勒克开始怀疑人生:这种军阵该怎么打?
(本章完)
这段时间,东西方学者的交流成果,最先整理成资料的就是政体、国王和贤臣。
朱铭虽然心里不怎么看得上,但还是当成有趣资料在阅读。
读着读着,朱铭就惊讶发现,穆勒克的那位宰相爷爷是真牛逼。
其在任期间,创建制度,确定历法,改革税制,精兵简政,修筑驿站,开凿运河,大兴教育,鼓励工商……
还在所有主要城市创建大学,不仅传授通识和教义,而且开设哲学、历史、天文、医学、文学等科目。
这些塞尔柱的大学,还跟大明的官学一样,由朝廷拨款解决经费,并拥有大量不动产做津贴。
学生除了免费食宿,甚至还能获得奖学金!
不过嘛,随着那位宰相被刺杀,随着塞尔柱分裂动荡,这些学校很多都一度倒闭,近二十年来又陆续恢复几所。
目前最有名的一所,叫做尼采米亚大学。
学校位于巴格达城外,拥有着规模庞大的砖砌建筑群,战乱期间由哈里发拨款支持。
现在塞尔柱苏丹抢着给经费,不仅是想拉拢大学里的学者和学生,还能依靠这所大学源源不断的培养官员。
连续几任宰相,都是这所大学毕业的。
其他什么沙阿、总督之类,也经常从这所大学聘任政务官。
纯以学校和学生人数而论,塞尔柱已基本具备科举条件,可以开设隋唐时期的那种科举。
看完这位传奇宰相的故事,朱铭又拿起一本《鲁拜集》。
此书名气极大,特别是在民国时期,被郭老、胡氏、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人翻译为多个版本。
它就诞生于巴格达的尼采米亚大学,作者才刚刚去世几年而已。
大明翻译版却极有意思,《鲁拜集》的译名为《天方绝句》。
上一个塞尔柱使者艾布,就已经跟大明翰林官展开翻译。
他回国时没翻译完,但把所有诗歌的大意,都翻译为大白话写出来。
而大明的翰林官闲得蛋疼,居然根据这些大白话,把波斯四行诗全部翻译为绝句!
相应的,从中国带回去的绝句诗歌,都被塞尔柱诗人翻译为四行诗。
鲁拜,即四行诗。
甚至每行末词的押韵规则,都跟中国的绝句诗相同。
刚刚死去没几年的《鲁拜集》作者,有二十多本著作被带回洛阳。
其中有两部极为重要。
一本是此人重新修订的塞尔柱历法。
一本叫做《代数学》,已经能简练解出二次方程式,但作者怀疑三次方程式的常规解法不存在。
这个作者不仅是诗人、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而且还是医学家、哲学家。
并且他出身寒微,父亲是个做帐篷的阿拉伯裔工匠。
如此出身都能成为知名学者,可见塞尔柱设立科举还真有搞头。
“咚咚咚咚!”
时钟发出声音,朱铭放下书籍吹灯睡觉。
自动报时钟已经发明出来,但体型着实有点大,还须再缩小改良才能投入市场。
不过嘛,各大城市的钟楼,已经开始陆续采用了。
……
清晨醒来,朱铭穿上天王甲,骑马来到南边的天驷监马场。
那里临时搭建了点将台,朱铭着甲端坐台上,重甲侍卫护其左右。
先是五品以上文武官员,排队给皇帝作揖行礼。
“召诸国使者!”
三十多個国家的正副使和护卫官,全部穿着自带的甲胄陆续上前。
如果没带,则由大明发放制式铠甲。
二百多人排成两列,朝着朱铭乱七八糟行礼。
什么礼节,按各自国家的习俗。
朱铭又不是朱棣,非要万国使者下跪不可。
当时帖木儿使者就不跪,朱棣也只能一笑置之,难不成还能把使者给砍了?那位使者,可是帖木儿的宰相。
此时此刻,有人双膝跪拜,有人单膝跪拜,有人抱胸鞠躬,并且还有很多细分。
比如双膝跪拜,有的使者只是磕头,有的使者双手合十,有的使者突然五体投地。
抱胸鞠躬的也不一样,有的双手交叉抱胸,有的单手斜放在胸前。
礼部尚书胡安国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觉得可以提前训练,把使者们的动作统一,才能体现出万国来朝的威仪。
几个画师站在点将台左右,已然捕捉到参拜画面,拿出画笔赶紧粗略画出基本形态。剩下的,可以拿回家慢慢润色。
估计能出好几副《万国来朝图》。
等使者们朝两侧退开站好,张广道骑马奔来:“六军已备,请天子检阅!”
“锵!”
朱铭起身拔出宝剑:“阅兵。”
一支支部队踩着农田而来,虽然小麦已经收获,但地里还是种着别的庄稼。
被踩坏的农田,需要免除秋粮,并且补偿青苗费。
北宋就是这么做的,不管能不能发到农民手里,反正朝廷阅兵有这一笔拨款。
洛阳、开封的中央军,已经退出野战军序列,转而单独编为两京禁军。
部队番号分别为:神策、神武、神骁、神机,龙骧、虎翼、鹰扬、豹韬。
另有一支宫廷禁卫:羽林。
如果算上有编制的文职和后勤人员,这九支部队的总人数已接近十万。
并非全都驻扎在两座京城,还占据着各处交通要道。
洛阳周边的驻军地点有:延禧镇、柳泉镇、伊阙镇、白波镇、缑氏镇。
开封周边的驻军地点有:陈桥镇、郭桥镇、板桥镇、赤仓镇、卢馆镇。
军营隔着市镇有一段距离,来自士兵的日常消费,把这些小镇搞得商业更加繁荣。
征兵和退伍制度也有所改革,分为内镇、外镇两种模式。
内镇,就是不怎么打仗的州府,每个县都有一定的征兵名额。
农家子弟可以自愿报名,如果某县凑不齐兵额,就从两丁以上的家庭强制征兵补足。
州县新兵送到府城操练,根据训练成绩,由总兵和都指挥使进行分配,送到全省的各种部队正式入伍——以现有的交通条件,也只能做到省内调配。
内镇部队的士兵,基础服役期为五年。
过了年限,不能升迁,那就必须强制退伍。
这一套制度,导致军费增涨不少。
而外镇,则是边疆地区。
根据当地的人口数量,基础服役时间,从八年到十五年不等,并且允许招募少数民族。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导致边军数量不足,就火速调派内镇兵去补充。
而且,边疆地区的老百姓,必须全部编为保甲,平时也要搞民兵训练。来不及从内镇调兵的时候,直接抽调本地保甲民兵入伍。
至于两京的十万中央军,兵源从全国各省补充,基础服役期依旧是五年!
这是害怕重蹈北宋覆辙,禁军全是京城本地人。结果是大搞裙带关系,军官多为不学无术的勋贵子弟,士兵瞎混到五六十岁还不退役,而且互相遮掩层层克扣军饷。
大明的中央军,如果军官升到一定级别,就会调到地方部队去历练。
而边军的中层军官,表现优异者会调入中央军,干几年镀金之后再调回原部队。
还是那句话,军费由此大涨!
如果百年之后财政不足,未来的君臣肯定会废除现有制度。
但只要不废除,大明军队就能保持活力。
并且退伍之后的老兵,全是潜在的优质兵源。
一个战争动员令,只要后勤跟得上,分分钟暴兵几十万,不用操练就能直接上战场。
“哐哐哐!”
一千五百羽林军踩着整齐步伐而来,大部分属于重甲步兵,少部分属于重甲骑兵。
古三上前行礼:“羽林军参见,请陛下检阅。”
朱铭斜指宝剑,羽林军列队走过,在校场一处整齐站立。
十万禁军,当然不可能全都拉来。
今天只动用了三万人。
仅羽林军亮相,就已经震慑到那些小国。
尤其是南洋、南亚、东南亚小国,他们很多地方天气炎热,甲胄相对也就比较简陋,浑身被甲衣包住会热死人的。
眼前这些羽林军的铠甲,就让他们惊惧不已。
步兵全身都罩在重甲当中,只露出眼睛和嘴巴。还携带着长枪、骨朵和弓箭,远近武器都有,而且还有破甲钝器。
骑兵则是人马皆批重甲,仅亮相二百骑就威慑力十足。这么一点重骑兵,再带上些普通部队,就已经足够扫灭小邦了。
塞尔柱宰相穆勒克,此时还能保持镇定。
因为塞尔柱也有重骑兵,那是直属于苏丹的近卫军,配备有长矛、刀剑、铁锤和十字弓。
很快,火器来了!
神策、神武、神骁、神机、龙骧、虎翼、鹰扬、豹韬,这八支禁军皆为复合军种部队。
并不是神机军全是火器兵,也不是豹韬军全是弓箭手。
车兵、炮手、火铳兵、长枪兵、弓弩手、掷弹兵、骁骑兵、轻骑兵……每支部队都有这些兵种配备。
他们可以各军单独作战,也可以各军配合作战。
遇到特殊情况,还能抽调兵种组合在一起。比如去了漠北,骁骑兵和轻骑兵就能抽出来,各军骑兵组成纯骑兵队伍奔袭。
相比跟金国决战时,兵种又有所改变。
刀盾手直接取消了,火铳、火炮和骑兵有所增加。
也就是防御力稍减,增强远程火力和高机动性兵种。
穆勒克身为宰相,他是懂打仗的,而且属于塞尔柱宿将。历史上跟耶律大石决战,他就被任命为统兵副帅。
刚开始,穆勒克没怎么看明白。
直至各军开始演练!
却见各军陆续退开,神武、神策两军开始行军。
另外六军的骑兵被单独抽出,模仿草原骑兵突袭而来。
军号声此起彼伏,神武、神策两军迅速结成车阵。
没有箭簇的箭矢,被骑兵远远射来,防守方只是用长枪抵御,然后骑兵攻不进车阵就撤退了。
穆勒克一头雾水,没怎么看明白。
却见攻方骑兵都远远离开,防守方才敢展现自己的真正实力。
有后勤人员竖起大量草人做靶子,最远的草人竟然在两里外。
“轰轰轰!”
大口径野战炮先开火,接着是火枪射击,接着是火炮近程霰弹,继而又是弓弩齐射。弓弩射出第三箭时,之前发射的火枪又射出第二弹,然后掷弹兵扔出轰天雷炸个不停。
前方树立的草人,要么直接倒下,要么遍布弹孔和箭矢。
诸国使者,一片死寂。
大明官员,则是阵阵欢呼。
穆勒克张大了嘴巴,他联想自己是攻方统率,带着骑兵跑来冲击车阵。
此刻估计已经溃了。
“杀!”
车阵当中的骁骑和轻骑,突然从各处通道冲出,他们要去追杀溃逃之敌。
很快,还立着的草人,全部被骑兵给砍倒。
穆勒克开始怀疑人生:这种军阵该怎么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