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蓝色

第46章 红红火火

披着落日余晖,

  李逸带着绿珠、素君回到了罗家湾。  纵横的稻田,参天的白杨,还有那曲折的滈河,那高高的塬崖,嗯,李逸看着这些觉得很自在。  他已经习惯了这里了。  这几天在长安,说实话他体验不是很好,没有想象中繁华热闹的市井,有的只是高高的坊墙,笔直的街道,以及遍地都是的武侯和骁骑,处处展示着森严的等级。  一到夜晚,门都不能出,市场都只有下午开门。  “无逸哥。”  河边窜出来几个孩童,全都光着屁股,是石头哥俩带着门栓兄弟在河里洗澡呢。  见到李逸回来,几人兴奋的很。  “王乡长说阿兄在长安当官了,”  “我们还以为阿兄不回来了呢。”  李逸看着这几个蕞娃,“赶紧穿衣服回家,天都要黑了,还在河里玩呢,嘴唇都紫了。”  几个娃赶紧穿了衣服跟李逸后面,  石头更是跑着回家,要抢先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  “这几天我不在家,学堂没上课,你们有没有偷懒,是不是都没背书。”  “我们有上课呢,董先生让他孙子董六郎来给我们上课呢,”狗剩赶紧道,然后还带头诵三字经,“性相近,习相远·····”  几个已经可以一口气背三十多句了,李逸有些意外。  还以为这几天学校一直停课,学生都在放羊呢。  细问下才知,  本来他走后是暂时放假,结果学生们却还是都到了无极院,因为学校有顿午饭吃,上课又热闹好玩,家长们也愿意孩子少吃家里一顿饭,反正就一个中午上课,也不影响家里干活。  “是三娘去冯家堡找了董秀才,然后董秀才带着董六郎来了,他上了一天课,后面这两天都是董六郎上的。”  走过罗家湾桥,  北岸桥头,  罗三娘站在那迎接,  目光满是久别重逢后的喜悦,只是当目光看到李逸身后骡子上的两个姑娘,目光顿住。  “这几天家里可还好,”  李逸笑着打招呼,  三娘木然的嗯了一声,目光却紧盯着姬氏她们。  “这是玉漱和素君,是我从长安带回来的侍女,”  “这是三娘,我的邻居跟合伙人。”  两婢跟三娘问好,  三娘却愣着没回应,  她看着李逸带回来的两人,年轻且美丽,长的也白,身着襦裙,一个鹅蛋脸,水杏眼,梳着双刀髻,看起来圆润甜美。另一个,瓜子脸、丹凤眼,梳双环望仙髻,给她感觉安静内敛、气质优雅。  看着她们,罗三娘不由自卑。  她梳着简单的双髻垂挂,衣服还打着补丁,经常劳作,不仅手脚粗糙,皮肤还黑。  “天也不早了,收摊吧,我给你带了礼物,”李逸对这位合伙人道,虽说发生了些尴尬的事,但毕竟是合伙人。  如果只是做邻居、合伙做事,三娘其实还是很不错的。  罗三娘木然的应声,好像没了魂魄一样,  李逸帮着收拾了桥头的摊子,  大家往无极院走,走到院门口罗三娘好像突然回过神来,停下了脚步。  “我就不进去了,无逸你从长安这么远回来,赶紧回去歇息吧。”  “等下。”  李逸叫住她,从马上取下包,拿出给三娘买的礼物,一个精雕细刻而成的木盒,  “这是口脂面药盒子,里面有口脂和面药,”  李逸打开盒子,里面是让姬氏在东市帮忙挑选的,装了两种口脂,一种是防嘴唇干裂的唇膏,另一种则是点唇化妆的口红。  唐朝贵族仕女也是很喜欢唇妆的,各种口脂也是相当丰富,色号也多,什么朱色、紫色、肉色,不仅颜色丰富而且还会添加各种香油。  “这合子里的面药,是来自东市最大的药肆宋大郎药肆,他家这款面药据说是出自药王孙思邈的方子,称做悦人面药。  不仅能悦泽人面、滋养肌肤、去皱防皴,甚至还能祛斑除疮等,用的料也很好,有鹿髓、麝香、栀子花、甘松香、白芷、当归、川芎等十几种药材香料呢。”  这些口脂面药,在东市销量火爆,卖的也很贵。  不仅是面向女人,唐朝男人也用口脂面药,还有

澡豆,皇家还有专门的制作作坊,供皇帝赏赐给大臣们。

  比李逸卖豆腐泡可赚钱太多了,  在李逸看来不管是唇膏还是面药、澡豆这些,都不是啥太复杂的东西,又没有什么太高科技,主要靠的应当还是营销,就跟后世的那些化妆品、护肤品差不多,  本质上也就是一些清洁、护肤的东西,  这个秘方那个配方,加这个香料那个药材,更多的还是些营销噱头,  李逸原来用的舒肤佳红石榴香皂三个才二十块,拿出来绝对能够秒杀长安东市大多数的面药、澡豆。  他买的那个红石榴香皂不仅颜色好看,而且香味持久,最重要的是清洁效果好,放在车里都能当车载香薰用。人家广告还前调柑橘、红石榴,中调栀子、油桃,后调琥珀、白麝。  “谢谢。”  罗三娘看着李逸递来的那个口脂合子,神色复杂。看的出这个礼物是他用心挑选了的,而且肯定不便宜。  犹豫了下,她还是收下了。  “我先回去了,家里刚搬回去,好些地方还没收拾好。”  李逸望着她远去,  希望她能够调整好心态吧,是个不错的姑娘。  他也没有那种是姑娘就不浪费的想法。  几天没回来,  无极院大变了样。  院门给安上了,  木制的两扇院门,很厚重结实,匠人还给门上做了个顶铺了黄草。  院门不算很大,没有乌头柱,也没有朱门,看着小门小户,但是给人温馨舒适之感。  推门进入,  院里也变化很大,  四间耳房,五间倒座,他出门的时候,也才开始砌胡基墙,现在也都已经砌好了墙,  就等着李逸回来上梁了。  西厢耳房边的水井也打好了。  原来正屋厢房的门也都安好了,院里,几个木匠师傅还带着徒弟在赶制家具,天不黑不收工。  院中银杏树和大榆树下,都添了一副石桌石凳,这也是请了石匠现打的。  大柿子树下,还添了一盘石碾子,  这石碾子可比石磨大的多,碾盘足有一尺来厚,石碾两侧还雕刻了鱼戏莲叶的图案,寓意五登丰登年年有余。  直径差不多七尺的碾盘子,上面是八百斤重的碌碡,阴干老榆林做的拔夹。  这个碾足够大,可以想象把这么大个碾盘子拉到院里来,肯定是这些天在家里盖房打井做家具的众人一起喊着号子齐用力才拉上来的。  豆腐坊虽不用碾子,  但碾米碾麦都需要碾子,碾子脱壳,磨子磨粉。  豆腐作坊仍在忙碌着,  新打的水井边泡着一桶桶的黄豆,  一边西厢屋里毛驴被蒙着眼在拉磨磨豆浆,另一边的厨房里,一字排开二十口平底大铁锅在煮浆揭皮。  现在有四个村妇在负责这道程序,一人负责五口锅,既要控制好火候,还要把煮好的浆皮揭起挂晾,  这是个精细活,很有技术,火候控制不好,会糊底,腐竹成色和口感都不好。  三娘的两个嫂子,一个带一个村妇,都已经很熟练了。  李逸带着姬氏她们参观,一边询问情况。  每口锅边都挂着四条竹竿,上面挂着捞起的浆皮,屋里热气腾腾,虽然已是黄昏,但几个妇人仍热的满身是汗,  因为太热,也就都穿着轻薄小衣。  “我们现在一锅豆浆三十斤,可以揭三十张腐竹,”  前面十张,为上品,颜色偏淡黄。中间中张,是中品,颜色金黄。后面十张,就颜色偏暗,为下品。  腐竹好坏,关键就在煮浆揭皮,成败关键有三,炉温降低后,炭火跟不上,锅内温差大,就变成豆腐花了,不能结皮。二是锅温未降,又继续烧开,就会造成糊底,产量和品质都下降。还有就是锅内的白沫得除尽,否则也会影响结皮。  用大嫂的话讲,  她们现在已经摸清了窍门,能熟练加工。  “村长你先前说的那个挂浆法,我们现在也熟练了,一斤干豆能多出二两腐竹呢。”  豆浆并不能全都煮成浆皮捞腐竹,最后都会剩下不少废浆无法再成皮。  原先一斤豆只能出十两腐竹,剩下的废浆除了自己喝,也只能是喂驴喂牛喂马。  但现在用

了李逸的挂浆法后,产量还能提升二两。

  这个方法也不难,就是腐竹捞出后风干到七八成后,再浸入小火慢熬浓缩的废浆中,挂上一层浆。  这既是废浆再利用,节约成本,增加产量,同时这浓缩后的豆浆挂上后,能让腐竹层次更丰富,豆香更浓郁,口感也更筋道。  特别是原本后十张皮的腐竹,品质提升更多。  一开始出八两,熟练后一斤豆出到十两,现在一斤豆出十二两,一斤腐竹卖240钱,这二两可就提升了几十钱的利润。  “辛苦你们了,大嫂二嫂每人奖励两升小米,红婶你们两个一人奖励一升小米。以后你们每个月工钱,加一斗小米。”  李逸高兴之下,也是豪爽的给了嘉奖。  四个妇人高兴的大叫,烟熏火燎汗流浃背,这刻也全值了。  “我们一定会好好干的。”  “对了,今天怎么这么晚了,还在做腐竹?”  “最近腐竹卖的好,马蹄寺现在一天要几十斤呢,还有杜家韦家也一直要买,樊川那边几大寺院也来买,要的又多,根本做不过来,  我阿翁就让工匠赶修了烘烤房,现在不仅白天做腐竹风干日晒,晚上也做腐竹,用柴火烘干。”  李逸笑着道:“咱现在就二十口锅,也不能连轴转啊,天也不早了,捞完这锅就休息吧,钱也赚不完。”  “村长你赶紧再订些铁锅来,我们一人可以管十口锅。”拿了赏钱的大嫂二嫂她们赶紧道,  “好,我回头就去订,”  熟练后,一口锅一天能出十多斤腐竹,要是二十口锅,产量能达到惊人的二三百斤,毛利一天过几万钱,发了。不过一想到一口锅得一头牛钱,李逸又肉疼了,  再添十口锅,还得一百匹绢。  想想就肉疼。  “绿珠,我一会把家里的钱绢给你保管,素君,你负责计账。”  一个出纳,一个会计,出纳管钱财物料,会计负责记账监督。  两个婢女自进了院,其实一直都在好奇中,这会听到李逸对她们这么信任,委以重任,都是既惊且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