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新曲初成,忐忑试听
《破茧》单曲的爆火,让马句和小宇声名鹊起,业内不少目光纷纷聚焦过来,赞许与邀约接踵而至。可沉浸在短暂喜悦中的二人心里都清楚,这不过是昙花一现式的开场,乐坛瞬息万变,若想长久立足,唯有源源不断地推出佳作。于是,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成功的甘甜,他们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曲创作当中。
那些日子,工作室成了他们的避风港与战场,马句每日早早抵达,一坐下便全神贯注地摆弄起设备,指尖在键盘与旋钮间灵动跳跃,精心雕琢每一段旋律;小宇则抱着笔记本,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将脑海中汹涌的灵感化为滚烫的歌词。饿了,就胡乱扒拉几口盒饭;累了,便趴在桌上小憩片刻,醒来又迅速投入战斗,两人都憋着一股劲儿,誓要再创辉煌。
经过数周没日没夜的奋战,新曲的雏形终于渐渐浮出水面。这天午后,阳光慵懒地洒在窗前,马句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长舒一口气,冲一旁还在埋头填词的小宇说道:“小宇,旋律这边基本敲定了,你那边咋样?咱凑一块儿对对,看看契合度。”
小宇放下笔,伸了个大大的懒腰,脸上虽难掩疲惫,却透着一丝兴奋:“成,我这儿也弄得差不多了。马句哥,这次为了写出新意,我可把压箱底的本事都使出来了,歌词走心又抓眼,保准给旋律加分。”
两人围坐在一起,马句轻轻按下播放键,工作室里瞬间流淌出一段舒缓且略带忧伤的旋律,宛如一条静谧的溪流,悄然淌入人心。小宇跟着哼唱起来,待唱到歌词部分,他微微闭着眼,声情并茂,嗓音沙哑却满是故事:“在这喧嚣的夜,孤独把我围剿,霓虹灯下的泪,无人知晓……”
一曲终了,马句率先开口,眼中满是期许:“小宇,旋律和歌词的搭配,大方向上我觉得挺和谐的,就是副歌部分,会不会稍显拖沓?情感爆发得不够利落,缺了股冲击力,你觉得呢?”
小宇皱起眉头,重听了一遍副歌,沉思片刻后点头:“马句哥,你说得对,是我太执着于情感铺垫了,反倒弱化了高潮。咱得精简词句,让节奏更紧凑,凸显那种挣扎后的宣泄。”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激烈地讨论起来,从歌词的用词、断句,到旋律的升降、节奏的快慢,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修改意见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本子,窗外的天色也在不知不觉中暗了下去。
待初步调整完毕,马句有些紧张地搓了搓手,提议道:“小宇,要不咱找几个信得过的同事,先内部试听一下,听听旁人的看法,心里也好有个底。虽说咱自我感觉还不错,但当局者迷啊。”
小宇一拍大腿:“行,就这么办!旁观者清,多些意见打磨,这曲子才能更经得起推敲。”
不一会儿,几位同事被请进了工作室。大家围坐一圈,神情各异,有好奇,有期待,也带着几分审视。马句深吸一口气,再次按下播放键,新曲在狭小的空间里悠悠响起。
起初,同事们都听得很专注,微微点头,沉浸在歌曲营造的氛围当中。可越往后,有的人眉头渐渐皱起,脸上露出疑惑的神情。一曲结束,短暂的沉默后,一位资历较深的同事率先开口:“马句、小宇啊,说实话,能看出你们下了苦功夫,曲子很有想法,但问题也不少。这风格吧,定位有点模糊,说是抒情,中间又夹杂了些摇滚的激昂;说是摇滚,情感抒发又过于含蓄,两边都没做到极致,容易让听众摸不着头脑。”
另一位同事也附和道:“对,还有这制作,混音上瑕疵不少,乐器的声音层次感不强,有些盖住了人声,主唱的优势发挥不出来,整首歌听着就有点闷。”
马句和小宇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满心的期待像是被重重摔落在地的瓷器,碎了一地。小宇眼眶泛红,咬着嘴唇,不甘地辩解道:“我们是想融合不同风格,打造出独特的效果,没想到反倒弄巧成拙了。混音的问题怪我,光顾着歌词,没盯紧后期制作。”
马句轻拍小宇的肩膀,强装镇定地说道:“大家说得对,是我们考虑欠妥,急于求成了。不过这都不是事儿,有问题咱就改,现在发现总比发布后被听众吐槽强。”
同事们走后,工作室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小宇一拳砸在桌上,满脸懊恼:“辛辛苦苦这么久,结果还是不尽人意,马句哥,我心里憋屈啊!”
马句望着窗外灯火通明的城市,眼神却透着坚定:“小宇,别灰心。每一首经典的诞生都历经无数次打磨,咱这才刚开始。他们指出的问题,就是咱们改进的方向,打起精神来,咱们重新捋一遍。”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开启了更为严苛的打磨之旅。马句整日泡在录音棚里,反复调试混音效果,为了找准每种乐器的最佳音量与音色,他耳朵时刻紧贴着监听耳机,常常听得耳鸣头晕,却丝毫不肯放松;小宇则四处查阅资料,研究各类风格歌曲的特点,逐字逐句雕琢歌词,还虚心向资深词人请教,不断提升文字功底。
一次,小宇为了一句歌词,反复琢磨了整整三天。他抓着脑袋,满脸愁容地对马句说:“马句哥,这句‘破碎的梦该如何拼凑’,我总觉得差点韵味,直白了些,可又想不出更好的表达,愁死我了。”
马句思索片刻,建议道:“要不改成‘碎梦拼图,散落一地该如何收’,既保留原意,又多了些画面感,还能和曲子的忧伤氛围更契合,你觉得咋样?”
小宇眼睛一亮,反复念叨了几遍,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马句哥,还是你有招!就这么改,太妙了。”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修改、试听,新曲终于脱胎换骨。这天,马句和小宇怀揣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再次召集同事进行试听。
音乐响起,开篇忧伤的旋律如泣如诉,瞬间揪住人心;进入副歌,节奏陡然加快,激昂的摇滚元素强势融入,却丝毫不显突兀,歌词字字铿锵,直击灵魂;结尾处,音乐渐弱,余音袅袅,留给人无尽的回味。
一曲终了,工作室里先是一阵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位资深同事满脸惊喜,竖起大拇指赞道:“不得了啊,马句、小宇!这次堪称完美,风格融合得恰到好处,制作精良,情感饱满,拿出去绝对能惊艳众人。”
小宇眼眶湿润,转头看向马句,两人相视一笑,眼中尽是欣慰与喜悦。马句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总算没白费功夫,这段时间的汗水、泪水,都值了。接下来,就看市场的检验了。”
新曲敲定后,便是挑选合适的歌手来演绎。两人精挑细选,试听了不少歌手的小样,却始终难觅心仪之人。有的歌手唱功扎实,但情感诠释不到位,唱不出歌曲里的沧桑与挣扎;有的情感充沛,嗓音却缺乏辨识度,难以让人过目难忘。
正当他们陷入僵局时,一位名叫阿萱的新人歌手毛遂自荐。阿萱身形娇小,眼神却透着股倔强与热忱,她怯生生地走进工作室,轻声说道:“马句老师、小宇老师,我特别喜欢你们这首新曲,私下练了好多遍。我知道自已没什么名气,但我会拼尽全力去唱,恳请你们给我一个机会。”
马句和小宇对视一眼,被她的真诚打动。马句递上曲谱,温和地说:“行,阿萱,你先试试,别紧张,放轻松唱。”
阿萱接过曲谱,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嗓。起初,她的声音还有些颤抖,但越唱越投入,到了副歌部分,嗓音陡然拔高,饱含的情感如决堤的洪水般倾泻而出,沙哑中透着坚韧,将歌曲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
唱完,阿萱紧张地看着两人,额头上满是汗珠。小宇率先鼓掌,兴奋地喊道:“就是你了,阿萱!这嗓子,这表现力,绝了,这首歌交给你,我们放心。”
阿萱眼眶泛红,连连道谢,满脸都是难以置信与欣喜若狂。
随着歌手敲定,新曲进入最后的录制与筹备阶段。马句和小宇全程跟进,事无巨细,从录音棚的环境布置,到阿萱的每一句唱腔、每一次换气,都严格把关。阿萱偶尔状态不佳,唱错词或者跑调,心情低落、自责不已时,马句总会耐心安慰:“阿萱,别给自已太大压力,谁还没个失误的时候?调整好心态,你刚才那段情感已经很到位了,咱们再来一次,肯定行。”
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下,新曲录制顺利完成。望着做好的成品,马句、小宇和阿萱满心期待,又怀揣着一丝紧张,静静等待着发布的那一刻,渴望这首饱含心血的作品,能如划破夜空的流星,在乐坛璀璨绽放,收获听众的喜爱与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