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沂水秀才》1
沂水县有个秀才名叫李墨轩,此人嗜书如命,常常遁入深山老林,只为寻得一方净土,静心研读圣贤之书。
一日黄昏,月华如练,李墨轩正襟危坐于简陋的书斋之中,烛光摇曳,映照着他那张因苦读而略显疲惫的脸庞。
正当他沉浸在《论语》的智慧海洋中不可自拔时,忽闻窗外微风轻拂,带来一丝丝不知名的花香。
紧接着,书斋的门悄无声息地开了,两个身着古装、貌美如花的女子,踏着月光,缓缓步入。
她们嘴角含笑,却未吐半言,只是用那长长的衣袖,轻轻掠过坐榻,动作之轻柔,仿佛怕惊扰了空气中的尘埃。
随后,二女手挽手坐下,衣裳轻滑,竟未发出一丝声响,宛如两朵盛开的白莲,静静绽放于这简陋的书斋之中。
李墨轩抬头,目光中满是惊讶与不解,但随即被二女的美貌所吸引,一时竟忘了询问她们的来历。
二女似乎也不急于解释,只是相视一笑,气氛一时变得微妙而暧昧。
片刻之后,其中一位美人缓缓起身,从袖中取出一幅洁白如雪的绫巾,轻轻铺在桌上。
绫巾之上,几行草书跃然其上,字迹飘逸,似有仙气缭绕。
李墨轩的目光并未在那字句上停留太久,他的注意力,已被另一件事深深吸引——那美人儿正悄悄从袖中掏出一锭银光闪闪的元宝,约有三四两重,在灯光下闪耀着诱人的光芒。
李墨轩的眼睛顿时一亮,也顾不得许多,一把抓过元宝,毫不犹豫地塞进了自己的袖子里,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
二女见状,相视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戏谑与无奈,随后收回绫巾,手拉手,边笑边向门口走去,留下一句:“俗不可耐!”话音未落,人已消失在夜色之中,只留下李墨轩一人,还沉浸在得到元宝的喜悦之中。
当他再次伸手去摸那元宝时,却发现袖中空空如也,哪里还有那元宝的影子?
李墨轩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是被那两位神秘女子戏耍了一番。
他苦笑不已,心中暗自懊恼,自己怎么就被那区区几两银子迷了心窍,忽略了那绫巾上的诗句,更错过了与美人共赏月色的大好时光。
次日,李墨轩将此事讲给好友赵文轩听,赵文听后,笑得前仰后合,连声说:
“墨轩啊墨轩,你这可是典型的‘见钱眼开,丢了西瓜捡芝麻’啊!”
接着,他又话锋一转,说起了自己遇到的几件同样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李墨轩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附和。
赵文道:“先说那迂腐俗气的客人吧,有一次我请客,请来一位号称‘学富五车’的老学究,一进门就开始之乎者也,满口之乎者也,连吃个菜都要引经据典,说什么‘此菜乃孔夫子所爱’,‘彼肴乃孟子所赞’,搞得大家面面相觑,食欲全无。”
“还有那些生意人,明明做的是买卖,却偏偏要附庸风雅,开口闭口‘子曰诗云’,听得人直起鸡皮疙瘩。”
李墨轩笑道:
“那倒是,还有读书人装名士,更是让人受不了。我就见过一个,明明是个穷酸秀才,却硬要摆出一副超脱世俗的样子,整天穿着破衣烂衫,还说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结果有一次饿得实在不行,偷了我家的鸡,被抓了个现行,还嘴硬说是‘借’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二人正聊得兴起,突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村里的小商贩王二狗,正和几个村民争论着什么。
赵文轩好奇地探出头去,只见王二狗正摆出一副富贵人家的派头,趾高气扬地说:
“你们这群乡巴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品味吗?我这身衣服,可是从京城大商场买来的,价值千金!”
村民们听了,纷纷投来不屑的目光,有人小声嘀咕:
“就你那副德行,还千金呢,怕是连十文钱都不值吧!”
李墨轩见状,忍不住笑出声来,对赵文说:
“你看,这就是典型的‘摆出富贵派头’,明明是个小商贩,却非要装成大户人家,结果只会让人笑话。”
赵文点头称是,接着又说:
“还有啊,那些巴结奉承的丑态,更是让人难以忍受。有的人为了攀附权贵,不惜低声下气,阿谀奉承,连自己的尊严都不要了。”
“我就见过一次,一个官员的仆人,为了讨好上司,竟然在众人面前表演杂技,结果一不小心摔了个狗吃屎,引得众人哄堂大笑,那场面,真是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二人边说边笑,不知不觉间已夜幕降临。
李墨轩感慨道:
“这个世界啊,真是无奇不有,各种奇葩事儿层出不穷。咱们啊,还是得保持一颗平常心,别被那些浮华的东西迷了眼。”
赵文轩点头赞同,二人相视一笑,继续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时光。
回家路上,前方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紧接着,两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正是那晚戏耍李墨轩的那两位美人儿。
她们笑靥如花,手中又拿着一幅绫巾和一枚元宝,对李墨轩说:
“这次,你可要好好看看绫巾上的诗句哦,别再被银子迷了心窍。”
李墨轩见状,心中一喜,连忙接过绫巾,仔细品读起来。只见上面写道:
书中自有颜如玉,
黄金屋中藏智慧。
莫被俗物遮望眼,
方知真情最可贵。
读完,他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一直追求的,并不是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他抬头看向二女,眼中满是感激与敬意,说:
“多谢二位仙子指点迷津,墨轩今后定当改过自新,专心研读圣贤之书,不再被世俗所累。”
二女闻言,相视一笑,化作两道白光,消失于夜色之中……
自那夜之后,李墨轩仿佛脱胎换骨,整个人变得愈发沉静且专注。
他不再为世俗的浮华所动,每日除了研读圣贤之书,便是静心冥想,试图从书中寻找更高层次的智慧与真理。
村里的人见他如此变化,都纷纷称奇,却不知其中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