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缝纫机的方便
再招十个都没有问题。
至于要大批量的招人就明年开春的事情了。
沈夏想好以后,就把这些事情安排给宋谨。
这十个人年龄大小的都可以,
所以第二天宋谨和宋母商量以后,又招了十个人。
加工房里就有二十二个人了。
而这几个天,沈父已经把脚踩的缝纫机给沈夏备好了。
一共备了十台,有锁边的,有平车,好几种功能的,但都是脚踩的。
不过庆幸的是,这些都是组装好的,直接拿出来就是。
还好不用组装,不然也要费些劲才可以装好。
就差纺织机了。
已经先来的那六个已经安排学这个了。
而刘二丫的弟弟在厂里,也很勤快,跟着第一个步骤的人,分白色和彩色的蚕茧,每天中午也是在这里吃饭,中午也跟着她姐姐学习高兴的很。
现在人够了,沈夏天天也在厂房里,安排事情。
因为前期有的事情她们都不知道怎么做。
有的事情赵雪也不是很懂。
比如说彩蚕抽丝。
安排了四个人专门负责彩蚕抽丝,彩色的再把颜色一样的分开抽丝。
另外又问了娘,那些人刺绣好一点的,
蚕丝被上需要有品牌,要绣盛世繁花的小样,后面做蚕丝被的时候打上去。
这种一个小样十文钱,一般一天能绣四个到五个。
也说好了的,秀的不好的不要,还得赔材料钱。
沈夏发,彩线,然后让宋母做了一个标准,然后就把东西发出去,十个人,每人领了十个的材料,做完就过来交了再领,都要登记。
宋母又犹豫了半晌才说,宋江的两个舅母也可以,然后沈夏又让人去接两个舅母过来。
聊了许久没有问题,两个舅母因为离的远,所以一个人给了四十个。
让她们拿回去做。
两个舅母还和宋母聊了许久,还说了很多娘家的事,当然,沈夏只是在旁边听听,都没有说话。
然后看着她们聊的不错,就离开了。
去忙自己的事,离开前,还跟娘说把两个舅母留下来晚饭吃了再让人送他们回去。
就这样又过了十天。
大家都学的很快。
约定的时间交货时,已经出了两百床,八斤十斤的各一百床。
这还是因为有机器的情况,如果没有机器还出不了这么多货。
这次收蚕才只能有八百多床的样子。
季家的货拉走,又定了五百床,沈夏没有同意,只给了三百床的量,因为秦姐姐还没来,不知道她那边是什么情况。
不能全部给一家了。
如果秦姐姐她们来没货,也不好的。
所以沈夏在季家那边交了货以后,又让人加班加点的上工。
这时隔壁几个村的村长也来了,说大家蚕茧都可以收了。
结果家里就只有一辆牛车可以拉货。
沈夏问宋谨要不要再买几辆牛车。
结果宋谨说,直接租用附近几个村的所有牛车,一天多少钱,然后就一个村一个村的去收蚕茧。
这时候的百姓还是听话的,跟他说怎么养,就怎么养,一点都不犟,所以都没有养死的情况。
大家都养的小心翼翼,当宝一样。
所以每家基本都有三两左右的收入,马上就要入冬了,开始囤菜了。
所以有了这个钱,这个冬天基本都没有问题。
看着天色已晚,宋谨终于收完了最后一个村民蚕茧,等着装车了,
一共租了五个牛车,加上自己的牛车,就六辆,就今天每个牛车都差不多都跑了两到三趟才拉完。
还好夏夏让人做了很多布袋子,不然背篓都不好放的。
最后装车,有个村民问:“宋东家,这个结束了,什么时候还能再养啊!”
旁边的人一听,也停下动作,
这个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看着手里白花花的银子,肯定心动,还想再养啊!
宋谨看了望着自己的村民,
自己就说这些人怎么交了都还没有走,原来是这个原因。
大家都生怕错过最新的消息。
宋谨看着大家,然后把手里的契书给纸一拿着。
“马上要下雪了,给你们蚕卵,你们都养不到结茧了,所以今年就结束了,不过明年可以再养。”
“哦,好的,谢谢东家了。”
“嗯,不用谢,不过你们可以多种点桑树,你们应该知道养的人越多,桑叶肯定是不够的。”
“是的,这摘桑叶,都越走越远了,附近的村子都没有了。”有的村民附和道。
“是啊!那明年怎么办啊!”有的人着急。
这有挣钱的法子,要是没桑叶也是白废,虽然蚕茧不只有吃桑叶。
村里就有几户人家懒一点,没桑叶,就是喂别的,不想走太远了,结果他们家的蚕茧就是没有我们家的重。
还是桑叶最好。
宋谨看了一眼大家:“大家可以来宋家买桑树种子,至于什么时候可以买,等通知可以买了再来,会通知村长的,你们再买就是。”
男子点头:“真的是谢谢东家了啊!”
另一人问道:“这个桑树种子需要良地种吗?”
“不用,荒地就可以。”宋谨说道。
大家听见是荒地就放心许多了,因为良地要种粮食的,在老百姓眼里,粮食是相当重要的。
本以为今年交了粮食大家过年都困难,没想到啊!
真的感谢宋家,还得感谢村长为百姓去求蚕卵。
百姓们一起看着宋谨全部装车后,再跟村长道别,才纷纷高兴的回家。
终于可以放心的过一个安逸年了。
就这样,一个村用了一天才收完。
五个村用了五天。
每家基本都有三两银子的样子。
把所有东西都放进了库房,因为一个牛车一天是一百文,五天就给了五百文 ,
然后五个牛车五天就给了两千五百文。
大家也高兴,还跟宋谨说,如果下次,还需要直接说就是。
这中间还有杨叔也在。
想着自己家里。
大儿媳妇天天在家里闹要去上工,因为二儿媳妇在上工。
现在村子里谁不知道宋家的加工厂那待遇可是金贵啊!
因为沈夏的要求工作内容不能说,所以因为待遇好,自己的待遇如何,有的人还是说了的。
但是一有人问做什么,就没人敢说了。
村里,谁不想去啊!
天天在家里作,
老伴也被磨的没办法。
主要是大人在那里上工,明年孩子就可以读书,就这个条件,谁不想去。
老伴说,二儿媳妇的是女儿,读书也没用,
虽然这话不怎么好听,
可事实是这样啊!
家里有大孙子,肯定是想大孙子能读书?
要是大儿媳妇能去上工就好。
可是大儿媳妇的为人?
唉——
老伴说,她保证会很勤快。
所以再三纠结。
杨叔还是开口喊住了宋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