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宇宙的第十一维度
一切安排妥当后,控制室外围的大厅里,就弥漫起一阵肉香。
这帮人从午饭过后,就一直在东奔西跑的忙碌,从引雷火箭到燃料加注,以及最后一小时的地面检查,就没歇息过。
甚至连喝口水都要跑着拧瓶盖。
进入发射流程后,虽然没这么忙了,但是紧张的氛围和狂飙的肾上腺素,让人哪有心思吃得下饭,全都目不转睛的盯着控制室的屏幕看。
从20:30到22:45,总算迎来了休息!
在饥肠辘辘的众人看来,这些汉堡和全家桶简直比满汉全席还诱人。
郝杰红光满面道:“以前怎么没发现(嚼嚼嚼)……肯德基的汉堡(嚼嚼)……这么好吃呢?”
曹安琪嘬了口奶茶,“从下午饿到半夜(呲溜溜),别说夹着鸡排和培根的汉堡了,就是个白面馒头,也能吃出幸福的味道来!”
刘斌诉苦说:“这10个小时我就吃了一包压缩饼干,连厕所都没去几趟,生怕耽误事……”
王勤带着摄影师进来的时候,就见到即刻飞行的数十名员工,或站或坐挤在一起,集体捧着汉堡和鸡腿的情景。
她让摄影师赶紧抓拍下来,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名场面。
“来来来,一起看镜头拍一张吧!”
王勤招呼了一声,于是所有人的目光朝摄影师看过来。
秦宇正捏着一个汉堡,站在地图沙盘前,漆黑的眼睛打量着全息投影出来的地球仪,嘴巴里细嚼慢咽。
好半天,才被王勤叫回神来。
“秦总,看镜头,微笑!”
摄影师调镜头参数的时候,所有人都坐下了,只有秦宇倚靠着沙盘,鹤立鸡群的站在那里。
他手里抓着一个啃完半截的肉汉堡,嘴角还粘着点白色的沙拉酱,看起来很没风范,
但是鼻梁很挺,蓝色工装和技术总裁工牌在灯光中折射出幽深的蓝色,
雪白挺括的衬衣领子,也恰到好处的露出手腕的袖口,
男人的年龄、阅历,眼底的韵味,便是最具诱惑力的香水。
摄影师都看得有点晕眩了。
当快门声响起,众人一起举着肉汉堡大喊‘茄子’的时候,这幅画面就瞬间定格在了2018年9月19日的23:00整。
“秦总,您一直盯着沙盘看,究竟在看什么呢?”
王勤同样也拿着一个汉堡,走过来闲聊。
秦宇说:“我在看里面的人。”
“人?”
王勤有点奇怪,“这只不过是3d投影出来的地球仪罢了,哪里有人?”
秦宇指着自己的脑袋,
“当然是想象力模拟出来的人。”
王勤无奈的笑了笑,不过她已经习惯了秦总时常超脱于凡人思维的‘神经质’,既然秦总说地球仪里有人,那便是有人。
“那您都看到了谁呢?”
秦宇说:“爱因斯坦、霍金、冯卡门、科罗廖夫、齐奥尔科夫斯基、戴森、瓦连京、切洛梅……”
他又很快摇了摇头,“但他们都不是我想要找的。”
王勤轻轻地问:“那您想找到谁呢?”
“我想要找的……”
秦宇缓缓举起右手,攥成一个望远镜筒的手势,右眼透过筒洞,似乎发现了答案,
“那是几百万年前一个安静的夜晚,在空旷荒凉的地球角落里,第一个抬头仰望星空的古猿人。”
古猿人与现代人,隔着百万年的光阴长河,无声对视。
王勤听不太懂这是什么意思,只能默默的点头。
秦宇倒是很有兴味的调侃道:“或许,宇宙中真的有主人也说不准。只不过他居住在我们看不到的第十一维度,一直面带嘲笑的注视着我们而已。”
“我们现在连四维生物都无法探索到,真的会有第十一维吗?这得科技爆炸到何种地步,才能有机会窥探到冰山一角……”
“也许不是窥探,而是回归!”
秦宇莫名其妙说了一句,王勤也是听得莫名其妙。
“回归?”
秦宇带着一种怜悯的语气说:
“地球上所有的重元素,都来自宇宙。人类身体里的铁,来自璀璨的超新星爆炸;血液里的锌,来自两次中子星对撞后喷射向宇宙的尘埃。”
“就连那点微量的铜,也需要见证一颗白矮星的死亡;甚至寥寥无几的钴元素,也源自几十亿光年外的星云。”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的望着王勤道: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确实存在造物主,就是宇宙。我们本身就是星之子,探索宇宙即回归宇宙,这样说也是对的!”
王勤嘴里的汉堡都嚼不出味道了,只是傻乎乎的点头。
她已经完全跟不上秦总跳脱的思维模式。
甚至不敢对视他的眼睛,怕暴露出清澈的、愚蠢的目光。
两人默默的站
在沙盘前沉寂了会儿,王勤干巴巴的吃完夜宵,总算把魂儿捡回来。
她盯着沙盘上空、不同颜色的地球轨道问:
“我听说这次摆渡车1号的最后一条部署轨道,叫晨昏轨道,它跟以往部署的近地轨道有什么区别吗?”
秦宇忍不住啧了一声,那点神游天外的惬意感全泡汤了。
他捏了捏手指,差点想敲到女记者脑袋上,转念一想这不是自己学生,便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秦宇磨着牙道:“王勤,你这个问题就挺白痴的。”
王勤也从秦宇的眼神中,发觉自己有点犯蠢,嘀咕说:
“平时参加培训、写稿子就够累啦,还要研究你们的火箭。地球轨道这个东西,确实一知半解……也没有人给我讲过,我全是查资料自学的……”
秦宇好为人师的技能触发起来:“地球轨道,可以分很多种情况。这么跟你说吧,一个球体,要求横截面切过球心,你能有多少个截面?”
王勤不假思索说:“有无数种吧……”
“那从200公里到3.6万公里,每个高度切过球心的横截面,也是无数种。为了区分这些横截面,即地球轨道,不同分类依据有不同的说法。”
秦宇指着沙盘上的地球仪介绍起来,
“按照离地高度,200公里到2000公里一般叫近地轨道、2000到3.6万公里为中轨道、3.6万公里及以上的星际轨道则是高轨道。”
“按照轨道形状,就两种,近圆形的和椭圆形的。”
“按照飞行方向,跟随地球自西向东飞的是顺行轨道、反着飞的是逆行轨道。还有两种特殊情况,与自转方向平行的赤道轨道、与自转方向垂直的极地轨道!”
秦宇说完,看了眼王勤,“这三种分类方式,是最基础的,所有地球轨道都可以代入。”
王勤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秦宇接着道:
“接下来是细分。地球同步卫星一般就是高轨道卫星,只在3.6万公里处存在,绕地球一圈需要24小时。高轨道+圆形轨道+顺行赤道轨道,就是地球同步静止轨道。”
“在极地轨道也有特殊情况,当一个轨道截面始终指向太阳,并且无论地球怎样公转,这个面始终指着,就是太阳同步轨道。”
“而晨昏轨道则是极地轨道的另一种特殊情况,也可以看做太阳同步轨道的反义词。”
“这条轨道就建立在地球的晨昏线上,当地的观测站只有在早晨或傍晚时,才能观察到上面的卫星……”
“当然,还有关于倾角、偏心率、半长轴、升交点等问题,这个有时间再讲给你听。关于摆渡车1号的最后一条线路,晨昏轨道能明白了吧?”
王勤思索了一会儿,试探性的指着地球仪说:
“假设左边是太阳,右边是地球。那么地球朝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另一面是黑夜。那么中间这条黑白分界线就是晨昏轨道,而与晨昏轨道垂直的就是太阳同步轨道?”
秦宇微微点头,“对你这类小白来说,可以这样理解。现在地球仪上的橙色线条,便是晨昏轨道。”
“那绿色的呢?”
“是摆渡车1号初次入轨的轨道。”
“蓝色和黄色呢?”
“第1期部署卫星的200公里近地顺行圆轨道、第2期部署卫星的500公里近地顺行圆轨道。”
“那这条红色的呢,还在不断闪着光?”
秦宇倏的将目光挪过去,“哪来的红色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