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70%成本+20%服务费+10%利润
对曹安琪的困惑,秦宇给出了回答说:
“记不记得一句话,叫手里有剑不用,跟手里无剑是两码事。陆地测控站虽然成本低、覆盖点多,但也仅仅局限于陆地而已。”
“要知道全球71%的面积都是海洋,有很多地方是陆地测控站鞭长莫及的,尤其是一些大型卫星、航天器的发射,造价动辄几十个亿,必须要做到每一圈都精准测控。”
“这些航天器就像风筝,而蛟龙号就是我们手里的线,关键时刻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尤其是一旦失联,陆地测控站能像船舶一样,满世界找信号吗?”
曹安琪听了,若有所思的点头。
赵五征接着说:“其实陆地测控站,不论肃州还是澹州这边,虽然均摊到每天的费用挺便宜,但由于签的是长期合同,所以咱们没有发射活动时,就相当于在倒贴钱,没你想的那么划算。”
韦珅道:“相比天天花钱的陆测,按天收费的蛟龙1号、蛟龙2号更自由,而且还是咱们自己的宝贝,听使唤……”
这时刘斌放下了一个对讲机,回过头道:“地心引力号已经将火箭停进保温厂房,船队预计八点钟出发,前往预定海域。”
时间已是7月22日下午13:30,距离双箭发射时间还剩72小时。
秦宇嗯了声,看向赵五征,
“老赵,这次黑箭的新搭档有点重,你作为载荷专家,跟着船队一块去南沙吧。万一星箭组合体出现什么问题,你也能第一时间处理。”
赵五征说:“好,那我就先走一步了!”
他拱了拱手,起身去找码头的高翰林、戴隆、姚桃等人会合了。
原本搭载的星链033星由于故障返修,临时补上来巴铁国的一颗气象水文卫星,翻译为流星-m1星。
该星将与后续发射的m2、m3共同组网观测气象,分别在上午、下午、晨昏轨道监测巴铁国的温室气体、灾害性降水、空间天气等。
其重量达到1.3吨,计划由黑箭发射至700千米的太阳同步轨道,并且搭载了各种光谱仪、辐射计、孔径雷达等精密设备,除了巴铁方面派来的两名卫星专家外,即刻飞行也得有人随船出行,才能保障发射顺利。
这么大的载荷,而且又是海上发射,秦宇思来想去,也只有派赵五征去最放心。
赵五征走后,刘斌继续端着对讲机指挥吉乐岛和码头的准备工作。
秦宇对郝杰、韦珅、曹安琪几人调侃道:
“洪思聪这个抠门财神爷,估计以为这趟出海发射黑箭能赚不少钱呢,结果我这边大手一挥花了400万进行两次彩排,他这几天恐怕都得茶不思、饭不想了。”
郝杰盘算起来,“按6万/kg的发射报价来算,成本占70%、利润占10%、服务费占20%的话,这颗气象水文卫星应该能收1600万的服务费吧……”
韦珅摇了摇头,“黑箭可跟星火不一样,它的成本估计顶多占25%,这还是咱们好不容易从熊占里空手套白狼来的,利润率起码占55%!”
郝杰便说:“成,那就按55%算,但服务费的比率应该没啥变化,像工位折旧、设备磨损、场地修复这些只占小头,至少有1300万是拿来支付测控成本的,现在已经花掉四百万了。”
秦宇道:“蛟龙1号、蛟龙2号虽然要比陆地测控贵一些,但咱们黑箭的利润率高啊,第一发就是四千多万的利润,相比之下区区400万也没什么。而且仅是为首次海上发射做演练而已,等大家熟悉流程了,后面就没有这项支出了。”
曹安琪说:“抛开蛟龙号不谈,单纯按陆地发射来算,每发火箭20%的营收、再加上卫星的代运营费用,都要拿来支付服务费、测控费……这么多的支出,都是固定费用,未来能实现降本增效吗?”
郝杰说:“四海航运部不是正在建测控站吗,应该能把测控成本降下来吧?”
秦宇否定道:
“咱们建的都是小站,主要是填充一些龙国和熊占里没有覆盖到的测控盲区、死区,单独拎出来用的时候可以发挥奇效。但若想连点成线、成面,就需要建设大量测控站点,这样的成本咱们负担不起。”
“这类涉及高投资、大基建的工程,也只有国家机器能做到,既然龙国和熊占里的宇航局有现成测控站可用,咱们正好搭个顺风车,反正这些站点平时闲着也是闲着,也算物尽其用了。”
“如果想降测控成本的话,就增加火箭发射的频率和数量,例如缩短到三天一发、甚至每天航班化发射!如此一来,将现有的订单量翻到两倍、四倍,那么原先一笔单子要收20%的服务费,均摊一下就降到10%、5%了。”
曹安琪恍然道:“我明白了,以量取胜!发射的卫星多了,那么我们跟宇航局签订的长期测控合同,便能均摊给更多的客户,也是一种变相的降价,所以还是得尽快实现大流量加注、火箭回收的技术更新呀。”
韦珅说:“前段时间盛浩然来总部,
我听说要搞一个信关站+测控站的项目,要在国内建设10~15座?”
秦宇嗯了声,
“没错,是有这个打算,不过目前审批过的信关站数量太少,而且主要为星链服务,短期内很难形成有效的测控力量,还得继续仰仗龙国和熊占里的测控网。”
“目前基本上亚洲这一带,都在咱们的测控范围内,只要咱们发射的卫星或航天器进入亚洲,最理想的一圈甚至能保障一万多公里的测控,足以完成各种指令传输和空间试验,所以我觉得咱们也算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了,什么也不缺……”
······
从澹州即刻飞行码头出发的船队,已经先后离港了。
最早出发的自然是袁兴洲带队的蛟龙1号、蛟龙2号两艘远洋测控船。
这两艘船负责跟踪黑箭在南沙海域发射后的轨迹,精确计算并汇报卫星入轨时的参数,以便后续测控站的信号捕获。
其中蛟龙1号部署在南沙海域中部的琼台礁一带,蛟龙2号要更往南一些,大约在曾母暗沙岛与文莱的斯里巴加湾之间。
第二支出发的队伍是赵五征、姚桃、戴隆、高翰林。
他们乘坐的‘地心引力号’海上发射船,搭载着黑箭与卫星组合体,朝南沙海域乘风破浪而去!
预定坐标在永暑礁一带,黑箭从船舶发射起飞后,将陆续经过保障船、蛟龙1号、蛟龙2号的测控段,直到进入初始轨道。
与之随行的,还有一艘指挥船、一艘保障船,以及一艘渔政局的作业船,和四艘海警船。
漆有‘ccg’标识和红色旗帜的四艘海警船,分别拱卫在发射船的东西南北四个象限范围内,巡航警戒;
一艘保障船和渔政船在前方开路,发射船与指挥船坐镇中央,在波光粼粼的碧涛中昼夜不停地航行。
地心引力号在海面投射出巨大的阴影,一帘帘水幕不时的从甲板往下垂落,赵五征、姚桃、高翰林等人站在最高处,迎着海风朝极远的南沙挥手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