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坦克

第206章 回收船的‘章鱼哥’

王勤听完小姑娘的话,笑着拍她肩膀,鼓励道:

“有志者事竟成,即便星二·y66海上回收爆炸了,那么还有y67、y68、y69呢,总有一枚火箭能完成这桩伟大事业的,不是吗?”

小姑娘骄傲的点头,挺起胸膛说:“没错,总有一枚火箭能做到的,也许就是今天这一枚呢!”

寒暄几句后,王勤与小姑娘告别,去洗手间把新的t恤换上了,走出门的时候,发现人山人海都是同款短袖。

她不禁汗颜,一边嘀咕着‘说好的专属定制呢’,一边往观景台过去。

前行约100米,出现了一座c字形的高台,那里便是临时搭建起来的观景点。

靖北电视台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被预留了一块堪称黄金地段的拍摄区域,王勤回到同事身边,朝右前方看去,只见不远处的海域停泊着一艘宽敞的平板驳船。

远远瞧着,就好像一块巨大的ipad浮在海面上。

观景台的正前方有几块大型液晶屏,同样以多角度的形式呈现出‘祝你平安号’的高清实时画面。

一名四海航运部的工程师,受邀介绍了此次的海上回收队伍——

“早期的回收船,主要适用于星火二号的回收着陆;随着星火三号、星火四号陆续列装,我们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确保该船适用于着陆最大的星火四号火箭!”

“星四的一级着陆支架预估宽度约15米,所以回收船的两侧单独焊接了两块钢板,形成了面积约50米x65米的着陆区,以确保拥有足够的容错空间。”

“在回收船的四周,共安装了四台功率220千瓦的方位推进器,它们能够微调船舶的位置,在颠簸的海浪中始终保持原地不动。”

“配合船舶搭载的高精度北斗定位仪,即使是面临七级的海上风暴,回收船也能将位置精度维持在±3米之内,再加上足够宽阔的甲板面积,可以确保火箭不会坠入海里……”

这时,看台上有位记者提问道:

“许工,这艘平板驳船的满载吨位也就几千吨吧,它在海上都晃晃悠悠的飘着,要是火箭落在甲板上……哪怕是吨位最大的星火四号,烧光燃料的干重也就剩几十吨吧?”

另一名科技博主附和道:“对啊,而且回收船在海上漂泊那么久,咸湿的海水肯定把甲板搞得湿漉漉的,火箭的着陆支腿能站稳吗?”

“莫非甲板上有什么特殊的防滑材料,能让火箭滑不动……”

“那也不对呀,即使火箭的着陆支腿滑不动,但海洋的颠簸怎么克服?一个凶猛的浪头拍过来,就算是航母也得颠两下,火箭不可能稳如泰山的!”

记者、博主以及一些特邀嘉宾们,都在观景台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对于即刻飞行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很是好奇。

四海航运部的许工笑吟吟的举起话筒道:

“对于各位关心的这个问题,我们在设计之初就有所考虑,并且为之设计了一款巧妙的工具,用于在一级火箭着陆后,将其牢牢固定在甲板上、直至返回港口!”

讲到这里,一名技术员在许工的授意下,将一块u盘插进液晶屏的usb接口中,随后一段纪录片播放了起来。

纪录片拍摄的是一枚试验火箭被搬到船上,然后用吊车起竖、模拟着陆姿态。

视频可以看到,当时的海风格外强烈,以至于火箭的四条着陆腿都在吱嘎嘎摩擦着甲板。

这时,一个白色机器人在远程操控下,从甲板驳船的尾部悄无声息爬出来,钻到了试验箭底部,并牢牢抓住了火箭。

此时,众人发现原本有些摇摆不定的火箭,竟奇迹般的稳定下来了!

播放到这里,纪录片差不多进入了尾声,许工介绍说:

“这就是我们为海上回收船自主设计的固定机器人,取名为‘章鱼哥’。”

“它的造型类似于白色八爪鱼,拥有四个液压机械臂和坚固的钢制框架,可以利用自身的重量和机械臂的抓取力,抓住最大50吨火箭的着陆腿支架,并稳固在甲板上。”

“其自身重量约2.5吨,搭载着超感视觉探知系统,可以由操作人员在附近海域的支援船远程遥控,并观察火箭的着陆状态,为工作人员安全登船提供帮助……”

接下来,许工又介绍了陪伴着回收船出海的拖船和支援船,讲道:

“尽管回收船有4台小型的内燃柴油机,但无法支持远距离、长时间的航行,因此专门配备了一艘海上拖船,起到类似‘火车头’的作用。”

“该拖船由熊占里米尔内港的尼古拉号拖船改造,总吨位200吨,动力约8000千瓦,系柱拉力为100吨,可以轻松将回收船由澹州港拖动到赤道海域。”

“两艘支援船为常规作业船,只搭载了一些通信设备和后勤装备,每艘吨位约500吨,主要远程操控回收船的移动;工作人员也会在火箭回收着陆后,由支援船登陆甲板执行后续检查……”

······

永兴岛和永暑礁都有观众在翘首以盼的期待着,前者相对来说以记者和自媒体博主为主,登岛许可证的审核范围更宽松一些,也因此人数众多。

后者则以军方高层为主,相较于海上回收火箭,这帮人对于如何海上发射火箭更感兴趣,甚至有更深入的想法。

虽说海上发射导弹并不算稀罕事,但舰载导弹跟火箭的体量还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大概要到洲际导弹的规模,才能接近火箭!

这就值得说道一番了,毕竟绝大部分情况下,洲际导弹都是要搭载陆地火箭车、或者在陆地发射井弹射出去,并没有海上发射的实例。

早期西方人曾忽悠大毛、二毛建设过海上发射平台奥德赛,并发射了几枚天顶火箭,但一方面海上发射平台的体积巨大,另一方面操作流程太繁琐,最终不了了之。

今日即刻飞行在南沙附近试射黑箭遥一,倘若成功了,不仅是商业航天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对于兵部的军事威慑力也将大幅提升!

所谓手里无剑,和手里有剑不用,可是两码事。

龙国能轻轻松松在海上发射一枚重量上百吨的火箭,美特利慌不慌、西欧慌不慌、东瀛慌不慌?

船上搭载的究竟是火箭,还是洲际导弹呢?

像深山老林、军事基地、海军港口,西方人的间谍卫星可以定期查看,但民用的船舶就没那么好跟踪了,总不能专门安排价值上亿的卫星盯着这些破船吧?

如果是战略核潜艇那值得专门调动卫星盯着,但船舶就大摇大摆的在眼皮子底下晃悠,也不捕鱼也不回家,就在太平洋遛弯,谁也不知道船舱里揣着火箭还是洲际导弹,又或者是迷惑卫星的空城计……

总之,卫星如果这一圈不搭理它,也许下一圈飞回来,这艘船就消失了、或者已经往甲板竖起洲际导弹了,这谁受得了!

而且核潜艇的洲际导弹顶多几十吨重,海上发射船可就不同了,轻轻松松上百吨就到东京了,爆炸威力不同凡响。

简简单单一伪装,太平洋上类似的大型货轮比比皆是,够西方人头疼的了。

因此,这帮来自兵部的高层们,才如此热忱的盯着即刻飞行的‘地心引力号’发射船,期待着它的火箭一飞冲天。

很快,双箭发射倒计时两小时的网络直播,由公关部组织在各大平台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