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云间君

第四十一章 谭子理不当人子

李青云与海瑞聊了很久。

关于在淳安建德推行生产队模式,李青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因为这个制度一个很大的优越性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做大事。

什么大事呢?

现在恢复农耕,插上桑苗是头等大事。

恢复道路,重修房屋是次等大事。

而无论是头等还是次等,这些事情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如果仅仅依靠已经变质的里甲制度,让百姓自行休养生息,那这个时间跨度将会被大大增加。

这个时候就需要全新的,更加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方式,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替代里甲制度。

当然每一个时代的基层组织方式都是由当时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决定的。

以自耕农为主,小农经济的基层组织方式是保守的,零碎的,不能盲目地套用。

因此李青云与海瑞详谈了一番,打算研究出一个灾后临时制度。

特殊时期,特殊处理。

海瑞对李青云的想法是持认可意见。

李青云原以为对基层制度的变更会是一件不被认可的事,但他高估了大明官员的保守性。

其实除开最中心的权力机构,这种范围不过一两个县的基层制度临时变更,在明朝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例如王阳明的“十家牌法”,江南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放弃了按户数编制里甲的传统做法,“就田取齐,另编里甲”,即完全以田亩数为标准重新编组里甲。

这些都是制度适应现状的证据。

关键要点落实在了制度的合理建立与制度的合理施行。

如果遇到当地土豪乡绅的阻力,海瑞的回答倒也简单:“太祖皇帝有规定,上中人户倘若“见乞觅之人,不行资给”,则‘验其家,所有粮食存留足用外,余没入官,以济贫乏’,乡里之间有责任有义务互帮互助,官府插手更是合情合理。”

明朝虽然有皇权不下乡的情况,乡村自治成为了乡村管理的基础形式,但同时赋予了地方县官很大的权力。

从法理上,县官的地方管理权力拥有最高的优先级。

淳安建德两县接壤地方较多,境况也比较类似。

所以两人打算通过互帮互助的形式度过这段时间。

互帮互助是李青云提出的,基于建德县的情况,短时间内应该是淳安单方面的帮助。

临了的时候,海瑞说出了自己的另一层担忧:“人心似水,民动如烟,如今即使有粮,借粮度过灾荒,还不要利息,但百姓内心忧惧,怕借粮卖田的人寥寥无几,改稻为桑一拖再拖。”

李青云于是派了齐大柱到建德,在众目睽睽之下借鞭挞齐大柱为由,聚拢民心。

谭纶也伸出了援手,帮助海瑞收拢民心,只是方式让海瑞不太能接受。

建德县衙内。

六月十四晚上的月亮格外明亮。

自杭州一别,谭纶再次出现,帮着海瑞清洗后堂庭院。

两人见面寒暄。

海瑞赤着两脚踏进了屋里:“神出鬼没的,将总督署的兵交给高府台带来,自己躲了,你以为现在跑来给我洗了地,我就能这么轻易饶过你。”

谭纶脸上笑呵呵:“你总归不过一个小小的建德知县,怎么?我堂堂裕王派到浙江来的参军,胡部堂都不敢要我伺候,给你洗地,还不解气。”

两人乃相交好友,见面寒暄后一边交谈,一边洗地。

“改稻为桑的事情可还顺利?”

海瑞立即警觉起来。

“谭子理,你要做什么?”

谭纶默不作声,直起腰看着海瑞,表情有些愧疚。

“你把家母请来了?”

“老夫人、嫂夫人还有小侄女随粮船明天一早就到。”

“谭子理!”海瑞一把抢过谭纶手里的水瓢,将水瓢砸在水桶上,掀起好大一阵水花。

“建德灾民都还没有安抚好,这里又正闹瘟疫,你把家母接来干什么!”

“为了赶紧改稻为桑,不让浙江生乱。”

海瑞:“这和家母有什么关系?”

谭纶也不洗地了,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自然是有关系,你这些日子,干了什么我也都了解,卖田之事为何还迟迟施展不开。”

“还不是因为建德的百姓还在担心,他们都知道你海瑞是个好官,他们信任你,但是,现任官不带家眷,谁会相信你在这里能待下去?”

“你不待下去,谁敢借粮卖田。”

海瑞知道是这个道理,一时间说不出话。

君子可欺之以方。

“你就不能再等几天,等情况好些了再把人接来。”

“等不了,改插桑苗不能再晚了。你看李青云早早就把家眷接过来了,所以淳安的百姓才这么信他。”

海瑞反驳:“你错了,淳安的百姓相信李青云并不是因为所谓家眷,而是……”

谭纶望着海瑞:“好好好,不说家眷的事,这件事,是我对不起你,我向你赔礼。”

谭纶这才又站了起来,走到自己那只桶边也舀起水泼了起来。

两只水瓢在向砖地上泼水,二人都沉默着一时无话。

谭纶泼着水打破了沉默:“这件事,你和那李青云干的都很不错,不久就会简在帝心,行百里路半九十,赶紧把桑苗插了。有了这番政绩,好好干下去,今后封疆入阁都不是没有可能。”

“不要拿官场那一套来激我,我海瑞要是为了升官发财,就不会来这建德县。”

海瑞勃然变色:“你们当时写信叫我来淳安是这样说的吗?什么‘公之母即为天下人之母,公之女即为天下人之女’,墨迹未干,危机四伏,下面情形如何还在未定之中,你们就巴巴地把她们也送来了。”

“天下人都想封疆入阁,我可不是为了封疆入阁来的。”

谭纶一怔,好久才慢慢说道:“这话是我说的不对,我知道你海刚峰不是这种人。浙江这一趟,大家都要豁出命去干,你海瑞出了事,我也要担责,还有那李青云。”

“我信你,所以我拿脑袋去担保,在北京城里保他,事实证明你海瑞没看错人。”

“从你踏入浙江这一刻,我就跟家里人说好了,为老夫人准备了住宅。你丢了命我坐了牢,也不会有半分亏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