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当然不能和他的衣服相提并论,他的衣服可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怀里的书他听都没听过。
张建业撅起嘴巴,低垂脑袋,浑身萦绕着灰败的气息,写满了不喜欢。
表现的再怎么可怜,谢言之也不会让步半分,态度强硬:“这本书不厚,等到江诚军训完你也要看完,然后去还书借下一本出来。”
旁人就连进入海城大学图书馆的机会都没有,如今天大的好事儿就摆在他们面前,怎么能够不珍惜。
不是因为江诚考上了海城大学,他们怎么会进入图书馆,怎么能够借阅各种图书。
不仅要小心爱护,更要认真阅读做记录,不能辜负这些书籍。
将来的他们,是要开工厂的,招很多工人,目光必须要放长远一些。
头脑中若是空空如也,怎么服众,怎么能够创办好工厂。
再往后,工厂越来越大,张建业不读书,出去谈生意的时候,被人在言语上挖坑怎么办。
别看现在谢言之他们最基本的三轮车配置还没有购买齐全,他已经将创办工厂往后的事情全部想了一遍。
确保每一步都走的稳稳当当,每一步都落在实处。
他读书看报的同时,张建业也必须要跟上。
将来生意场上,出现最多的就是他们两个,江诚未来要当科学家,学校里什么书都看,他不担心。
唯独对张建业放心不下,每天书籍看到哪里他都要过问催促。
不催不行,谢言之敢肯定,他有一眼没看到这人注意力就能转到其他衣服上。
肯定会在房间打开衣柜,挑选挑选第二天穿什么,怎么穿最合适,顺便再想想衣柜里还缺什么衣服,等到有空买回来。
让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坚持读书,前期肯定是要费些心思的。
没有人天生就喜欢读书,谢言之也不喜欢,但是他每天都在坚持阅读。
读的越多知道的也就越多。
这是他们大踏步跟上社会的方法。
他不喜欢读书,但是读书对他有益处,书本中的知识会全部被他吸收,化为自己的理解。
再往后,他们的工厂开了分厂,逐步扩大。
他和江诚的知识储备都超过了张建业的时候,三个人出现不平衡,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些不平。
谢言之要在这些情况还没有露出头角的时候,先一步歼灭。
不能够说真的等到那天来临,再让张建业去读书看报,那样还是无法缩小中间的天堑鸿沟。
张建业后来的挣扎反抗全部被谢言之压制。
两个人的观念不同,最后张建业也被谢言之逐渐说服。
他想的是自己只要有那个能力,纵然没有读过多少书,没上过几年学,能力摆在哪里,没有人敢嘲笑他的。
谢言之只是淡淡说了一句:“不多读书哪儿来的能力。”
现在他们的生意暂时局限在散户,不是大项工程。
真的接到了大的项目,自身的衣着谈吐很重要。
旁人张口成语,引据经典,自己通篇大白话,说服自己都难,还怎么谈生意。
省城和县城有很大的差别,在县城里,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和自己街道小胡同相处。
来到省城,面对的也更多,需要他们做的也更多。
谢言之一点一点全部盘算在心里。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们白手起家,从底层起来的。
省城有许多富贵人家,他们底蕴深厚,学识渊博。
要想做成生意,就要先让别人看得起。
充实自己的大脑,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这是最好的方法。
张建业终于被说服了,想起来上次他卖东西的时候,人家院子里的小孩子说出来的话都比他有文化。
他不能连个小孩子都比不过。
顺利借出来三本书,谢言之和张建业在家里匆忙拿上两个饼子之后,继续朝外边跑去。
李蓁蓁则是继续整理自己的设计图。
经过她多天的攻略,那两位厂长的态度逐渐有了变化。
对她的称呼从原来的女同志变成了李同志。
已经是不小的变化。
当初也只是两个人在争辩之时,对她笑眯眯的,还热情让她称呼伯伯。
结果第二天,两个人的输赢揭晓之后,他们也都称呼她为女同志。
李蓁蓁并没有懈怠,叫她什么称呼无所谓,她并不在意那些,她自己仍旧热情称呼两位厂长为伯伯。
关键是自己的态度要真诚热情。
在她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毫无意外被拒绝了。
意料之内,情理之中。
她毕竟只是个陌生人,空口无凭。
而且人家都是大型制衣厂,怎么会为了她那么一个小小的服装店,不,还没开起来的服装店做出改变。
哪怕是李蓁蓁加钱,中间也不是那么好改变的。
她并不气馁,才被拒绝了一次。
谈生意就是这样,不跌倒几次怎么叫做谈生意。
如果事事都称心如意,想什么是什么,还怎么谈生意。
李蓁蓁在第一次被拒绝后,第二次继续来。
也不多靠近,更没有为了多讲一些话跟着两位老厂长向前跑。
那样太过打扰他们两位,一个不好会引起反感。
她只在第一次当面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往后的每天清晨,她都保持着距离,在三人跑步重合的那一条街道,在身后讲自己的想法。
就像是清晨她在背书一样,街道上经过的任何一个都能听到,当然她时刻注意控制自己的音量,不能扰民。
晨起跑步的时间早,总会有许多工人还没起来上班,她声音太大吵醒四周的街坊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