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张建业出去之前脑海中一直记着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只是简单透露了一些事情。
难免有些炫耀的心理成分。
第130章 第 130 章
◎黑暗里的那些光◎
谢家院子里, 以谢言之和张建业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圆圈,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中间两人的身上。
“谢哥, 你们在海城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 中分男青年率先开口问道。
他们都好奇谢言之咋能赚来那么多钱。
也都心动赚到那么多的钱。
如果说是从前, 他们对谢言之满怀恶意,见到他赚那么多钱,一定会想到违法犯罪上,抢劫犯法各种恶劣行径之上。
经过这两年的相处与了解,尤其是去年的那场大雪,整个县城齐心协力共同抵抗人贩子,谢言之兄丢三个, 出的力气不比谁少。
选择的都是最熬人最辛苦的任务。
再多的恶意面对事实也施展不出来了。
自愿选择晚上巡逻的是他们,冲在危险第一线的还是他们。
从那一刻开始, 三个人的形象与命运彻底扭转。
站在院子里的众人都知道, 谢言之不会犯法,他做的一定是合法的正经工作。
只是不知道是什么。
长兴街道也有好几个年轻人出去打工,当初早早辍学的, 家里孩子多,地方小, 工作顶替不过来, 房间也住不开, 全部都选择了去外面的大城市打工。
海城是距离水稻县最近的一座省城, 火车票又贵, 是以外出打工的那些,多是选择海城。
最近县城的某些工厂, 传出来裁工的风声。
工厂里不会无缘无故传出来这些风声, 肯定是有所依据。
一个工厂开始裁工人, 县城里的其他工厂多多少少也会裁掉一些工人。
不再想想办法,等到下岗,全家都没米下锅了。
谢言之没有瞒着,不过也没有具体明说,含糊说:“和在县城一样,还是骑着三轮车倒腾东西卖。”
他话音刚落地,又有人发问:“那就能赚那么多钱?”
谢言之思索了一瞬,点点头:“对,海城是省会城市,那里和咱们县城不同,个体户更多,工作机会也很多,许许多多从外地来打工的人都聚集在海城。”
“只要踏实勤劳肯干,赚到钱肯定是要比在县城多,不过那些工作也是真的辛苦,是在县城的辛苦两倍还不止。”
张建业听到这话,点头示意大家说的确实如此。
想起来当初刚到海城的时候,他们租借三轮车,去人家工地搬的东西沉沉重重的,尤其是石砖。
一天下来要搬运好几趟,骑在三路车上,浑身酸疼。
睡一觉起来,大腿小腿都在打颤。
曾经在县城收废品磨出来的薄茧根本不管用,脚上的水泡磨成血泡,晚上冲澡洗脚的时候那股子酸爽滋味,他到现在还记得,像是洗涤了整个人的心灵,从里痛到外。
工地上多是尖锐的石头和钉子,一不小心就会被扎出血迹。
手套磨破一双又一双,不是有李蓁蓁在,他们干活时候怕是都要穿着露脚趾头的鞋子了。
那样出去卖东西,影响形象,同时也会影响到生意的成交。
后来不过是大半个月的时间,薄茧就变成了厚茧,手掌粗糙。
几个月的时间,过的比县城一年还要漫长。
他们吃了许多苦才走到这一步的。
赚到的钱是多,但是他们的付出也是与之相匹配的。
付出和收获是相当的。
想要跟着他们出去干活儿,必须要知道他们付出的辛苦。
否则到了海城后,见到他们做的和收废品没什么区别,开始后悔埋怨。
他们过完年准备办工厂,需要稳定的长期工人,不能刚开始工作没几天就因为累或者张不开口就离开。
确实如此,谢言之一说起来和在县城做的差不多,大家都有些犹豫了。
不过也有人更加坚定了想法。
收废品和没米下锅比起来,不值一提。
其他人还十分在意脸面,不想要去收废品。
私心里,更是觉得收废品能赚几个钱?
在张建业也证明又累又脏之后,周围的空气一下子有些沉默。
脏累倒也还好,能赚钱,可是这个行业却是收废品。
出去了人家喊的可不会这么讲究,开口喊的都是收破烂儿的。
这个和人人羡慕的正式工人可不一样。
一下子让那些心动跟着谢言之出去的人犹豫了起来。
谢言之和张建业两人都没在说话。
院子里放的有花生瓜子,是从杨家带回来的。
过年期间,街坊邻居来串门,多少都会抓出来些零嘴来。
只要不是小气或者真的拿不出来的人家,都不会在过年期间吝啬。
*
李蓁蓁在屋子里画了一会儿图纸就放下了笔,起身到窗户旁边,透过缝隙去看院子里的大家。
听不到外边大家都在说什么,窗户缝隙狭窄,连带着看人影都模糊。
看了一会儿,李蓁蓁再次回到书桌前坐下。
提笔她画的不再是衣服样子,而是简单的钩织小饰品图案。
要趁着现在还记着,全部都画下来。
再过两年全国都会掀起一股下岗浪潮,不仅会有男工下岗,女工也会。
李蓁蓁无法想象当时谢言之都做了什么帮助县城的众多下岗家庭度过难关。
她想她也需要出一份力。
前半生,她经历了世间所有的苦难,前途黑暗看不见光明的未来。
可是也不只有黑暗。
也有光亮照进来过,纵然微弱,也没有被风霜雨雪掩埋,在角落里散发着自己的莹莹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