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仿制火炮
风起刈羽第533章 仿制火炮
尽管王直转交给上杉家的佛郎机炮制造方法内容皆是葡萄牙文,但上杉清定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仿制佛郎机炮的想法。
就算如今的上杉家中没有精通葡萄牙文之人,但是上面还是附有一些图纸的,并非只有葡萄牙文。
于是,清定便令家中铁炮奉行铁炮屋本五郎尽快负责召集原颈城郡舟井村的能工巧匠们,以及相模、武藏、上野、下总、上总、骏河、甲斐等治下领国之中的锻冶能人,再根据现有的一门佛郎机炮,想方设法的将其仿制出来。
毕竟,清定可不会认为王直会一直能卖给上杉家佛郎机炮,以及与上杉家进行贸易。
若是等王直在徐惟学、徐海叔侄二人的率部出走中缓过来,那么必然会想方设法的阻挠上杉家与朝鲜之间的牙符贸易,更有可能会出兵袭扰上杉家治下的见岛、郁陵岛两块飞地。
所以,清定可不会忽视王直的潜在威胁。
虽说清定先前也设想过从朝鲜来引进一批火器,但经过与朝鲜之间的牙符贸易,获知了一些朝鲜的情况后,他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早在明灭元时,天朝大陆东南沿海不断受到从扶桑过来的倭寇的骚扰,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平息外患,在国际上广交盟友,共同对敌,他曾下令将一批火器运送到朝鲜半岛,支援那里的抗倭战争。
同时,大明还向朝鲜人提供硝、硫磺,鼓励其自制火药。
当时,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在来自大明江南地区的火药工匠的指导之下,比较快地掌握了火药制造技术。
不久,李朝取代了高丽王朝,火器的发展也没有停滞下来,他们生产的火铳以仿制大明的为主,并组建了使用火器的专业部队,还创建了新战术,例如在1434年(明宣德九年,李朝世宗十六年)围剿野人女真时,就使用了三人为一队的战术,即一人手持盾牌在最前方,另外两人手持火铳跟在盾牌手的后面进行轮番射击。
尽管朝鲜的火铳质量是不亚于大明的,但是火炮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却变得愈发落后了。
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例如朝鲜半岛在经过改朝换代之后,所遇到的战事只不过是女真诸部在边境地区的袭扰罢了,且危机持续的时间不长、范围不广,只是昙花一现。
这自然使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朝鲜人减少了火器更新换代的迫切性。
而大明在那时也好不到哪里去。
例如明朝在永乐以后,黄河两岸、大江南北等内陆地区已经不再存在长时间、大规模的战争,即使是正统年间轰动一时的土木之变,那场危机持续的时间也不长。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欧洲一直战乱不断,崇尚武力的人有很多,他们不停地研制新装备,大约从15世纪起,便开始引领火器发展的潮流。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火器沦为了商品,在市场中进行优胜劣汰的竞赛。
因此,欧洲火器的新产品层出不穷,无论是品种还是质量都超过了那些由明朝官方拨款、官办工场生产的火器。也就是说,欧洲取代了天朝,成了世界军事变革的中心。
处于封建割据的欧洲,国与国之间竞争非常激烈,而且阶级矛盾日渐严重,新生的资产阶级同守旧的封建贵族,正在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角逐。资产阶级的枪能够击穿封建骑土的盔甲,火炮能够轰破封建领主的老旧的城堡。无论是谁,只要不顺应历史潮流而改用火器,就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简而言之,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古今中外不变的规律。
加上清定对铸造火炮这方面还是略知一二的。
在工业革命之前,不论东西方,铸炮的方法都是殊途同归。例如泥模和铁模的铸炮方法在明清时期,东西方都有广泛的运用。
泥模铸炮法,是用舂得非常熟的粘土所制成的模具后,进行慢慢阴干,或者使用炭火进行徐徐烘透。只是制造模具的时间非常的耗时,至少一个月,最长达三个月。而且,泥模铸炮法是一模一炮,根本无法进行重复使用。更为致命的一点是,一旦模具未干透或者是粘土未舂熟,就会铸造成残次品。
至于失蜡铸炮法则是先用泥模填充火炮的内芯,在干透后抽出来,再用蜂蜡一层一层涂在泥模之上,形成火炮的模型。在外面再涂上泥模,形成外范。等两层泥模都干透,进行加热烘烤后,中间蜡膜全部融化流失去,使得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铁液,便铸成了火炮。
然而,失蜡铸炮法的缺点是,只能在冬季进行使用,一旦气温高一些,还不等泥模干透,位于中
风起刈羽第533章 仿制火炮
间的蜡膜就会发生融化。
但铁模铸炮并非真的用钢铁制成,而是用泥范合成的泥模能连续使用,故而被称之为铁模。其方法是用泥范铸造铁模;用合瓦式两铁模对接铸造火炮;铸造后清理按瓣次序,剥去铁模,再用铁丝帚、铁锤收拾内膛。
铁模铸炮有六个优点:
一、方便整合,不像泥模铸炮法那样必须靠时间来等待阴干;
二、一模多铸,成本低、工时少,可谓是用一工之费而收数百工之力,用匠之省无算;
三、减少表面清理,镟铣内膛的工作量;
四、铸造模型不含水分,减少气孔的发生;
五、用后收藏维修方便,若是战事紧迫,还能很快进行投入生产,以应急需;
六、加快了生产速率。
不过,凡事都是一柄双刃剑。
既然铁模铸炮有优点,那必然也有缺点——铁模散热太快,使得生铁液在冷却的过程中存在冷凝过快的问题,铁液中的渗碳体来不及析出,因此铁中的渗碳体主要是以碳化铁的形式存在,即白口铁。
白口铁相较于灰口铁来说,硬度高且脆弱,难以削磨,使得火炮的整体性能下降,在使用时非常容易震裂炮身,炸膛的风险也就更高了。只能通过加厚炮壁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加厚炮壁的结果却使得火炮愈发的笨重,难以移动。
对此,还有一种较为讨巧的铸造火炮方法——铸造双层铁炮。
这种铸造方法就是先用熟铁锻造内层炮管,然后在此基础上外层使用普通的铸铁进行浇铸,这样外层的铸铁仅仅只是起到加固内层熟铁炮管的作用。即便是有所瑕疵,也不会影响整体的使用。
当然,在铸造双层铁炮的基础上还有内层铁芯,外层铜体的双层炮管的铸造方法。这些都在明朝末年时期非常的流行。在成品率和质量上都比单一的铸造火炮方法要好很多。
只是,铸造双层铁炮的方法上也是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双层铸造法将会导致所制造出来的火炮重量较重,一般只能作为固定火炮进行使用,无法用于野战,且口径还无法做的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