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瘾的牛

第743章 积蓄实力

弘治二年,五月。

此时的足利将军家已经崩得吐白沫,扶桑五畿七道之中的形势也变得异常明朗了。

曾经的上杉清定只不过是越后刈羽郡的一个小领主。在花费了二十年的时间,就让上杉家成功拥有超越雄踞近畿诸国三好家的实力。

要知道,三好家正式称霸近畿诸国,且在近畿诸国呈现出一家独大的局面,到目前为止只持续了七年不到的时间。

在此期间,三好家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计划。

因为,单单一个细川晴元就对三好家在山城、丹波两国的统治造成了很大的麻烦,导致三好家至今都没能完全静谧丹波一国。

这就使得三好长庆迟迟无法将三好家充沛的武德去真正转化为有组织的集权力量,更没有大量炮灰去阻挡旧势力的惯性。甚至还因三好实休、十河一存、野口冬长、三好义兴等至亲的先后离世,而给三好家发展猛地踩了一脚刹车。

在另一个次元的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克劳修斯就说过这样一句话——‘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曾经,天朝的大哲学家老子也说过类似的名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天之道’就意味着能量是不可能自发地,且不付代价地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高能量者注定会耗散,会由高峰趋于平均。

但‘人之道’出手,会干预并逆转能量的自然传递过程,逆天的让能量由‘低温’流向了‘高温’。

而这个‘逆天’的过程通常是由高能量者燃烧了低能量者来加热自己,使得自己的能量越来越高,而低能量者在成为燃料,并在耗尽之后就成为了烟尘。

尽管‘人之道’逆天,但终究还是要接受‘天之道’的规律。

高能量者的能量越来越高,与周边事物的温差也会越来越大。高能量者注定会散发自己的能量被周边事物掠夺,就例如自身的欲望、亲近之人的索取、体系衍生的触角······

总而言之,高能量者天然地每分每秒都在散发着自己的能量。

若是高能量者想要永远沸腾下去,就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燃料对其进行献祭。这是古今中外,任何王朝、国家、经济体、公司、组织所绕不过去的一个坎。

高能量者若想逆天改命,就需要去主动释放自己先前积蓄的能量,例如钱财、土地、矿产、粮食等,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产生动力去推动下一个层级。

如此层层推导之下,高能量者的终极目标是要让他的组织架构通过有目的的去寻找更多的燃料进行燃烧和献祭,来反哺自己不可逆的能量损耗。

只要高能量者所打造的精密机器,其能量扩散所产生的动能,可以源源不断的找到燃料进行燃烧和献祭,那么就是一个王朝的上升期。

一旦高能量者所打造的精密机器出现了大量能量额外损耗,当一层层的动能无法传递下去,当燃料来源越来越少后,情况就陷入了越来越恶劣的死循环,这就是一个王朝的衰落期。

当三好家损兵折将,于教兴寺之战获得惨胜之际,上杉家却已经做完了很多内部工作,还完成了政治整合——转封至津轻、陆奥、陆中、羽前、羽后、岩代等奥羽两州诸国的家臣们已经完成了对各自治下领地的检地、恢复正常生产;对有功之臣的赏赐与提拔;治下领国的休养生息;对左控鹤备、右控鹤备、左龙捷备、右龙捷备、左虎捷备、右虎捷备、龙骧备、横冲备等常备军势进行补充兵员;调略敌对势力旗下的国人领主;争取并拉拢敌方的有力大名;派遣偏师经略若狭;研发大蒜素;提升铁炮装填速度、降低炸膛概率、稳定射击效果,研发定装纸壳弹;羊毛处理······

不论是三好长庆还是足利义辉、六角义贤、朝仓义景等人,其实都不了解上杉清定。

上杉清定并没有挟静谧奥羽两州大胜之余威去兼并美浓、尾张、伊势等国,是因为眼前政治整合的成本远比兼并美浓、尾张、伊势等国要大的多。

才静谧奥羽两州后不久就再兴战事,会让不少人动心思的。

在清定看来,让奥羽两州以及南虾夷地的所有武家都转变为上杉家的忠臣,这才是最为重要的。而上杉家转化忠臣的速度远比足利将军家、三好家、六角家、朝仓家、一向宗等敌对势力要快得多。加上上杉家清盘的速度,也比他们想象中的要快很多。

之所以清定会想到研发大蒜素,是因为眼下的战国之世可不比后世。后世有最广泛,且最有效的抗生素青霉素。

可制取青霉素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精力、运气、成本等,但大蒜素的制取过程却较为简易,还能用于农业(杀虫、杀菌剂)、饲料(提高动物成活率)、食品(能去脂降压、降血糖、防癌、调节肠胃)、医药等方面,还能作为青霉素的应急备选。

大蒜素为淡黄色粉末或淡黄色油状液体,一般有较浓的气味。

但有一点,新鲜的大蒜里并不含有大蒜素。必须将大蒜捣碎后,其含有的蒜酶活化,催化蒜氨酸形成大蒜素。

简单的制取方法就是将大蒜捣碎,将捣碎的部分放入容器里进行酶解,同时注意密闭,防止氧化。在静止半小时后放在容器里加水(或乙醇)进行蒸馏,但不能煮沸。而后,其冷凝液中的淡黄色油状液体就含有大蒜素。

只是,一公斤的大蒜所能生成的大蒜素最多不过八毫克。

对于目前的上杉家来说,大蒜、蒸馏设备、冷凝管并不需要像毛竹那样引进。

毕竟,早在九世纪时,也就是扶桑第十代天皇崇神天皇在位时期,大蒜就由天朝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扶桑,并继续南下。

在《源氏物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源氏同三位朋友谈天,式部丞说一才女借口患感冒,服极热的草药,身有恶臭,不便与恋人接近。极热的草药即是大蒜。

后世扶桑青森县东南方的八户市,还有着有“产蒜之乡”的称号,扶桑八成的大蒜都诞生在这里,游客除了在这里可以品尝到夹带着蒜片的风味和牛之外,还会品尝到蒜味薯片、蒜味冰淇淋和口香糖。

在日语中,大蒜常被写作“ニンニク”(忍辱),据说来源于佛教对于五辛的禁食,于是就有一些僧人偷偷品尝,故事流传久了,就被叫成了“忍辱”。在日语中由于它的发音与“人肉”相似,于是偶尔会见到一些小店里标识“人肉”,让不少外国游客笑掉大牙。

不过,扶桑从天朝传来大蒜以后,主要是在北陆道、奥羽两州这样较为寒冷的地区种植,所种出的大蒜就与天朝所产出的大蒜有着很大不同——首先从形状来看,天朝所产的大蒜品种整体都是尖的,从中间掰开的话会有十二个左右的蒜瓣。而扶桑所产出的大蒜的品种则更圆,每颗只有四至六个蒜瓣,肉质相对更为紧实。就味道而言,天朝所产出的大蒜品种味道辛辣,香味不算大。扶桑的品种含糖量较高,辛辣味较淡,但味道更浓郁。

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简易的铜制蒸馏设备。若想制造冷凝管也很简单,在铜管上裹层布,浇上水即可。

至于定装纸壳弹的研发过程,比研发大蒜素要简便不少。

由于铁炮在恶劣气候使用中,例如大风、下雨等非常容易造成火绳熄灭,非常影响使用。不仅如此,火绳燃烧所发出的亮光在夜间简直就是一个活靶子,非常容易被敌方所发现。

可打仗总不能掐着天气去打。

若想改变这些问题,清定倒是有想过研发结构与火绳枪极为相似的燧发枪。

虽说燧发枪只是在火绳枪的基础上改进了点火装置,增加了燧石(火石)夹和击锤等部件,而后通过燧石与钢片的撞击所产生的火花来点燃火药。

可燧石并非是不看标准就能直接拿来使用的,否则其点火率还不及火绳枪的点火率。

若是使用的燧石太长了,就会发生击锤顶到火镰没有刮到底,导致燧发枪无法正常击发。

而且,燧石在使用之前就需要进行打制,以确保每个士兵都有适合自己枪机的燧石。

在1773年版的欧洲《射击手册》之中就有以下规定:燧石大小应与枪机相适应,既不太大也不太小,厚度适宜,长短合适;装好燧石的燧发枪不能随意开火,必须在收到开火命令前保持燧石完整、可用、不哑火······

其实,早期的燧发枪发火率是很低的,远远不及火绳枪,因此一直到十七世纪中后期,欧洲各国的军队还是燧发枪和火绳枪混装,并非清一色换装燧发枪。

而天朝这边也是到了明朝末期就研发出了燧发枪。

当时叫做“自生火铳”,于崇祯八年(1635年)由兵器专家毕懋康所研制,并被记载于其所著的《军器图说》中:“铳遇风雨不便,凡铳必先开火门,乃可对敌举放。往往有被风雨飘湿而不能一发者,有未及照星而误发者,须将龙头改造,令火石触机自击而发药得石火自燃,风雨不及飘湿,缓急可应手。”

“自生火铳”是一种撞击式燧发枪,扣动扳机,龙头下压释放弹簧,使燧石在火门上摩擦生火,完成火铳射击,不需要火绳点火,勤务性相较于火绳枪有所提高。但如果是大雨天,燧发照样没辙。

为什么燧发枪没有被明朝大量生产装备呢?

首先抛开乱世不谈,第一点就是因为当时的明朝没有能力制造出更优质的火药。

马戛尔尼使团(英国第一次访华使团)总管约翰·巴罗(john Barrow)曾在他所著的《中国之旅》中写过这么一段话:“粗劣的粉末常常会结块,变成坚硬的一团。硝本身不纯(似乎不知道提取其中含有的普通盐的方法),又听任它暴在空气中吸收潮气,因此不适合使用。这大约就是他们反对自来火枪的原因之一······”

只是,眼下大战在即,清定也没有那么多的闲工夫去放在研发燧发枪,以及寻找优质燧石上。

所以,清定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研发定装纸壳弹。

定装纸壳弹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将弹丸、发射药、底火封装在一个纸制的弹壳之中。纸壳用纸也不是一般的纸,而是亚麻纤维纸或棉纤维纸,还需要添加松香、蜡等用来提高纸壳的防潮能力。在使用时,只需要用牙齿咬破纸包,将纸包里的火药倒入铁炮枪管之中,即可保证火药不超量,从而大大降低炸膛概率。

在另一个次元里,欧洲十八世纪的定装纸壳弹,以及扶桑十六世纪立花道雪所研究的早込、杂贺众所研发的早合。

早合是将铁炮一次射击所需的弹丸和火药合成封装,并用竹筒或纸包携带。使用时,将竹筒或纸包内的弹丸和火药倒进枪管里,然后再用通条捣实。

在另一个次元的永禄年间,大友家重臣立花道雪针对铁炮射击前的繁杂动作进行研究,将一次发射剂量的火药和弹丸混和好再放入特制的竹筒中,使用时可以一次性同时倒入火药和弹丸,称为“早込”之法。不久后,纪伊杂贺众的铁炮队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装具,称之为“早合”。

此后,早合之法被广泛推广,逐渐成为扶桑铁炮的固定配件。说白了当时火绳枪要分别装黑火药和弹丸,早合就是把一次射击需要的弹药提前装在竹筒里,打起来了直接填装。

羊毛是后世极为常用的纺织材料,但在古代却并不受欢迎。

因为,羊毛在生长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沾染大量分泌物,例如油脂、粪便、草秸、泥土等等。这些杂质会严重影响到羊毛的品质,还会让羊毛织物肮脏腥臭,自然被人敬而远之。

如今,清定已经研发出了肥皂,对于羊毛的清理难度就大大降低了。只需要用热肥皂水加入一定的草木灰来清洗羊毛,去除杂质,就能提高羊毛织物的品质、光泽度。在另一个次元的英国,就是在工业革命时期靠着羊毛织物来获得极大利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