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放粮赈灾
随着河北郡全境被北陆上杉军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压制后,相当于加贺一向一揆众手足的鸟越弘愿寺、英田广济寺、木越光德寺、矶部圣安寺、光愿寺、胜愿寺等重要一向宗寺院先后被北陆上杉军所斩断,作为加贺一向一揆众于加贺一国的统治中心尾山御坊,其处境也是愈发孤立和危急。
虽说北陆上杉军的长尾景吉、鲇川清长、五十公野弘家、竹俣庆纲、大川忠秀、小国重赖、上野家成、大关亲信、登坂清高、北方满繁等参阵诸将都纷纷建议柿崎景家、斋藤朝信、平子房政,应一鼓作气将尾山御坊攻落,达成覆灭贼巢的效果。
但是,作为北陆上杉军大将的柿崎景家却并没有采纳。
在柿崎景家看来,眼下加贺过半之地在经过狂风暴雨以及海啸的摧残下,是泥泞不堪、饿殍遍野。虽说此时的上杉家已经完全控制了鲸海(扶桑海)、北国航线的控制权,可以通过海路进行兵力、粮草辎重的输送,但不能无视加贺境内的疫病传播、尸横遍野。
放眼当下,粮食就是战略核心的关键。谁有充足的粮食,谁就能占据最大的主动!
于是,柿崎景家一面将尾山御坊团团包围起来,切断了尾山御坊对外的一切联系;一面下令调集越中、越后、佐渡等国的存粮去救济灾民。
不仅如此,柿崎景家还特意从越中、越后、佐渡、能登等国之中征调医师至加贺河北郡境内,让他们去医治灾民、处理尸体等。
如此一来,加贺一国之人顿时消除了对攻入加贺的北陆上杉军抵抗意愿。
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要知道,普通百姓们看到最多的还是眼前的实惠,他们可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志向,只想能够在这战国之世里生存下去。
反观实际上统治加贺一国的加贺一向一揆众,不仅做不到开仓放粮,更没有对受灾之人施以援手,反而是强取豪夺、竭泽而渔。
在上杉家治下的越中、越后、佐渡、信浓等国之战,不论是同族、谱代家臣,还是徒步武士、乡士、足轻、领民,信仰一向宗之人并不在少数。
为何这些信仰一向宗之人会心甘情愿的听从上杉家的号令?还不是因为上杉家赏罚分明,可以让他们做到阶级跨越,宗教信仰可不能当饭吃,多念几句‘南无阿弥陀佛’可不会凭空变出粮食、医药,更不会说退近十万规模的北陆上杉军。
而且,出身于石山本愿寺一门亲族众,还在信浓、越后、越中、佐渡等国享有盛名,且德高望重的高僧本誓寺超贤很早就支持上杉家,并为上杉家斡旋调停各地的一向宗信徒以及与一向宗总本山石山本愿寺的交涉。
这也就意味着上杉家不会对一向宗信徒斩草除根,也不会阻止一向宗的布教。而加贺之人对上杉家并非有着不死不休的刻骨之仇,双方是有谈判的空间。
很快,不利于加贺一向一揆众的消息是接踵而至。
由于上杉家拥有了制海权,导致朝仓家无法通过海路对加贺一向一揆众进行大力支援,加上加贺一国遭到大规模天灾的缘故,使得陆路的输送也变得极为艰难。
神宫寺庆松、橘屋三郎左卫门、森田三郎左卫门等越前一国的豪商们只能派遣商队走加贺内陆之地,但效率极为低下。
曾经受过上杉家恩惠的光教寺住持光教寺显誓,并没有忘恩负义。
光教寺位于南加贺的江沼郡山田乡境内,曾经也是位列加贺三寺之一,开基之人更是一向宗第八代法主本愿寺莲如,实力雄厚。
因与超胜寺对立,且在加贺大小一揆之乱中落班,即便光教寺显誓得以重建光教寺,但也只是徒拥虚名,绝大部分寺领依旧被超胜寺所侵占。
不过,好在超胜寺超胜寺住持实显已率麾下信徒、坊官、代官、僧官等倾巢而出,参与到尾山御坊的笼城之中,使得整个江沼郡留守的兵力所剩无几。
虽然光教寺因邻近沿海地区遭到了天灾的一定打击,但寺院和周边寺内町并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害,只是沿海地区的流民大量涌至光教寺的寺内町附近,希望能够获得光教寺显誓施舍。
鉴于自身实力不强,且财力有限,光教寺显誓虽然没有效仿本泉寺那样直接举兵响应北陆上杉军的侵攻,但想到了另一个打击加贺一向一揆众实力的办法——攻击朝仓家的商队。
随后,在光教寺显誓的暗中唆使下,大量江沼郡的流民频繁袭击朝仓家派往加贺的商队,导致朝仓家支援给加贺一向一揆众的粮草辎重尽数被夺,没有一粒米送往石川郡的前线。
现如今,江沼郡的大量流民是一边吃着朝仓家送来的粮食,一边痛骂加贺一向一揆众高层,甚至还对光教寺显誓感恩戴德起来。
当然,朝仓家方面也没有对加贺一向一揆众的危难而坐视不管。
长期把持朝仓家大权的斋藤兵部少辅、前波景定、鱼住景固、小林吉长等人在获知上杉家兵分三路大举上洛的消息后,就将此事上报至主君朝仓义景处。
虽说朝仓义景长期沉溺于温柔乡之中不理政务,但他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旦加贺一向一揆众被上杉家攻灭,就算朝仓家不再与上杉家为敌,那么上杉家在称霸扶桑五畿七道之后,万一对朝仓家进行秋后算账,届时朝仓家就真的孤立无援,自己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于是,朝仓义景一面派遣胜曼寺(一向宗本愿寺高田派寺院)住持胜曼寺明秀作为使者,出使上杉家,询问加贺一向一揆众有何罪过,以致吊伐?一面命河合吉统为大将,小林吉长为副将,统辖小泉吉宗、片冈与三郎、桑原石松、小川左卫门次郎、池田隼人助、和田九郎右卫门、中村五郎左卫门等将,以三千余军势从三国凑经海路北上,前去驰援尾山御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