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讨论欲极高的话题
重回96,我活成了风口第562章 讨论欲极高的话题
让何成重新扬起嘴角的,是一个刚刚上榜的话题:#《卖房子不如卖脑子》&《做买卖不如做科研》#
进入话题后,可以看到一位粉丝量较多的博主整理了两篇文章,并针对这两篇文章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篇文章是《卖房子不如卖脑子》,写这篇文章的是一名燕京房产销售,2001年,燕京房产迎来了一场销售热,虽然房价涨幅不大,但销量涨了不少,最重要的是市场预期变得很好。
大家自己或许买不起房,但都相信燕京房产会有一个很好的未来,尤其是中心地段的房子。
燕京这边只要是聪明踏实一点的房产销售都趁着这波风口赚了一些钱。
文章作者正是一名赚到了钱的房产销售,自称在2001年上半年赚了2万多的,月均工资超过了3000,成为了亲戚朋友羡慕的对象。
出门在外走路都带风。
毕竟2001年这会儿,大部分打工人的工资都还没突破1000。
然而就在几天前,文章作者在参加一场活动的时候认识了一名星辰集团的工程师,惊讶的发现对方去年一年的综合收入竟然高达10万,而且对方告诉文章作者,自己仅仅只是一个中级工程师。
在更进一步的了解中,文章作者知道了星辰集团的工程师总共分为9个级别,1到3级属于初级工程师,4到7级属于中级工程师,8级属于高级工程师,9级属于特级工程师。
不同的级别对应着不同的工资跟福利,文章作者遇到的是一名5级工程师,综合年收入大概在10万左右,这是不包括各种福利的。
而据对方描述,星辰集团的高级工程师综合年收入起步线是35万,特级工程师的起步综合年收入则直接达到了80万的标准。
且作为中级工程师的他并不知道高级工程师和特级工程师的具体收入,只知道35万跟80万这样的起步线标准。
当然,想要成为特级工程师很难,整个星辰集团目前总共只有18名特级工程师,但是只要努力,从初级工程师一步步走到中级工程师肯定是没什么大问题的,高级工程师也是可以够一够的。
其中,1级工程师升到3级工程师是最快的,正常来说一年升一级,特别优秀的完全可以做到一年内直接升到3级,因为星辰集团内部是半年调一次级别跟薪资。
而最低档的1级工程师,在星辰集团的综合年收入差不多也能有3万左右,3级工程师差不多有5万的总和年收入。
得知了星辰集团工程师的收入后,文章作者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因为他心里其实很清楚自己今年上半年之所以能赚那么多钱是运气好赶上了风口,在此之前的2年,他的年收入都不到1万。
至于以后能赚多少钱,他心里也完全没谱。
不像人家搞技术的,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干着,工资就能一年一年的涨着。
而且对方非常直白的表示很多人干技术大概也就干到四五十岁,可这个年代有多少工作是能保证干到退休的铁饭碗呢?
至少如果能在星辰集团一路干到四五十岁,房子车子肯定都有了,还能存下一大笔钱。
于是他写下了这篇文章表达了对搞技术的羡慕,并说出了卖房子不如卖脑子这句话。
另一篇文章自然就是《做买卖不如做科研》。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一名做了十几年买卖的中年人,文章作者简单的分享了一下自己的经历,算是经历了几次大风大浪,几轮政策的改变他也都赶上了,甚至去局里呆过一阵。
分享完自己的经历后,文章作者开始痛斥这几年鼓吹做买卖就能赚钱的社会风向。
文章作者表示,做买卖成功了确实能赚钱,可前提是得成功,别看有些人吹的厉害,能够靠做买卖赚到钱的人不足5%,因为这里边有太多的坑,有太多的潜规则。
光是一个最简单最基础的拿货环节,就够很多人上好几次当了。
更现实的是,在成功的人当中,能够靠做买卖赚到大钱的,基本上都是有背景有资源或者不要命的主。
对于绝大部分做买卖的普通人来说,能够赚到钱就很不容易了,想要赚大钱除非运气很好,可运气这种东西自己完全掌控不了啊。
如果是想等运气降临,那还不如直接去买彩票。
之后,文章作者又开始痛斥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这句话,男子表示自己现在是给企业做生活服务的,这两年接触了不少科技企业,因为这两年科
重回96,我活成了风口第562章 讨论欲极高的话题
技公司冒出来很多。
然后自己也是有机会接触到了这些科技公司的科研团队,才知道很多科研人才的工资能有好几十万,比自己这个当老板的一年利润还高。
而且通过跟这些科研人才的沟通,文章作者知道了一个成功的科研项目能有多大的经济价值。
就比如前两天刚接触的一个搞某种化学物质研发的团队,因为他们的研发项目成功了,公司直接给团队每个人发了20万的奖金。
但研发团队的人说,这个研发成功对公司而言,每年至少能创造500万的收益。
一个研发成果,每年就能带来500万的收益,这对于文章作者这种做传统生意的老板来说,冲击实在太大了。
他一年干死干活,养着几十人的团队,连100万都赚不到啊。
所以文章作者认为,搞研发的脑力回报率远远超过做生意,尤其是能有点风险承担能力的话科研人才去创业,那回报率更大了。
然后就有了那一句:做买卖不如做科研。
博主整理出这两篇文章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这个时代,技术人才,科研人才越来越值钱,而且机会平台也越来越多了。
而当这个话题出现后,有趣的是话题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在话题榜上攀升着。
相比于华夏高精尖科技自主创新合作联盟的成立,大家对于这个话题的讨论欲似乎更为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