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加盐大伯伯

第32章天命如此

    除掉了赵氏家族之后,晋景公噩梦不断,经常梦到长发披面的厉鬼向他索命。这厉鬼身形高大威武,口中还振振有词地骂着:“昏君无道,我赵氏世代忠良,为成就你晋氏霸业,前仆后继、肝脑涂地,你不念劳苦,竟然将我无辜子孙屠戮殆尽,真禽兽不如!我已上报天帝,你不久就要为此恶行偿命赎罪!”说罢挥舞着铁刺般的利爪,破开屋子的大门和晋景公寝室的门扑进来。景公吓得委顿在地,动弹不得,就要被厉鬼近身搏杀之际,突然醒来,这才发现自己是在做梦,已惊出了一身的冷汗。从此一病不起,而这噩梦也日夜纠缠,景公的病也一天重似一天。

    景公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噩梦,而是有厉鬼缠身作祟,于是访求诡道,希望能够摆脱厉鬼的纠缠。恰巧那时一个叫桑田的地方住着一位神巫,名声远播,于是被景公召入宫中。神巫占卜掐算,将景公所梦之事分毫不差地讲了一遍,听得景公目瞪口呆。仿如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久受噩梦折磨的景公焦切地问道:“该当如何?”却听神巫摇头叹息着说:“这厉鬼本是前朝功臣,身具大神通、大威能,且此时激于子孙被冤杀之愤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道行浅末,无法将他制服。”晋景公听得呆了,又问:“那寡人的病体是吉是凶?”神巫一揖倒地:“请恕小人直言,国君您恐怕吃不到今年的新麦了。”麦子都在六月成熟收割,神巫的意思是景公已然活不过六月了。

    听说秦国出现一位叫缓的名医,任何疑难杂症到了他手里都是药到病除,于是景公派人西去秦国,请缓过来看病。缓人没到,景公又开始做梦,不过这次没有再梦到厉鬼缠身索命,而是梦到了有说有笑的两个小人儿。

    其中一个说:“缓的医术非常高明,恐怕会找到我们,并把我们除掉。我们该躲到哪里才好呢?”

    另一个笑嘻嘻答道:“只要躲在膏之下,肓之上,任他再高明十倍,也只有对我们徒唤奈何。”所谓膏,就是现在所说的心尖脂肪处,所谓肓,就是心脏与膈膜之间的地方。说罢,两小人儿缩身成小点儿,从景公的鼻孔里钻了进去。景公就这样给吓醒了。

    缓到了以后为景公诊治一番说:“病在膏之下,肓之上,针灸药物皆不能至,臣也无能为力了。”景公叹息道:“您的诊断与寡人所做之梦一模一样,看来天命如此,不可强求。”于是赐缓厚礼,又将他送回秦国。

    到了六月丙午日时,新麦已经开始收割,久病的晋景公忽然想吃麦粥。其实,景公的心理很微妙,他是在跟当初那个断言他无法吃到新麦的神巫赌气。景公把神巫召入宫中。那碗新麦煮成的麦粥正摆在景公的桌上,缓缓冒着热气。景公闻着麦粥的香气,指着跪下下面的神巫骂道:“你不是咒骂寡人吃不到新麦吗?看看这是什么!”于是喝令手下将神巫拉出去砍了。

    以为神巫占算不准,自己逃过一劫的景公正要吃麦粥,可是突然之间腹痛难忍,只好赶紧去厕所方便。不过,久病体虚的景公双足发软,没能在厕内站住,于是跌入粪池,在里面溺死。一代枭雄就这样可笑又可悲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据《左传》记载,晋景公死后无人知晓,是他身边的一个宦官在第二天清晨梦到自己背着晋景公一步步登上了天,他醒了之后到处寻找晋景公的下落,这才知道国君已经溺毙,于是他从厕所里将晋景公背出来,然后为之殉葬了。

    晋景公死后的晋国局势暂且不提,将目光转向更加宏观的角度,从整个大的局势上分析,晋楚邲之战之后,楚庄王终于将雄踞中原十多年的晋国从霸主的宝座上拉了下来,并如愿以偿地取而代之。然而,晋国虽然一时失手,但其大国的地位并没有动摇。因此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中,晋楚两国一个南下、一个北上,在中原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长年累月的兵荒马乱带来的动荡形势,让所有诸侯国都元气大伤。

    晋楚争霸中原,首当其冲地就是位于中原的郑国、宋国、卫国等二等诸侯国。据史家统计,在春秋中期的七八十年中,在郑国境内爆发七十多次战争,宋国境内也有四十多次,至于其他小国,数目也不在少数。不仅如此,由于双方轮流称霸中原地区,这些小国的国君只得屈服于强权之下,朝秦暮楚,“牺牲玉帛,待于二境”,轮流向两个大国做小伏低,同时还要遭受另一方的攻打。长此以往,各国疲于奔命,厌战情绪严重。

    不仅小国如此,晋、楚两国也各有内忧外患。晋国一方自晋文公去世以后,后继国君乏力,军政大权逐渐集中在几家有实权的公卿大夫手中。他们彼此争权夺利,内讧不已,极大地消耗了晋国的国力。与此同时,秦国的崛起也让晋国感到了危机。秦穆公称霸后,秦国一跃而为举足轻重的诸侯国,和晋国屡屡发生摩擦。晋厉公时虽然与秦会盟,但秦国并不以为意,反而联络白狄打算伐晋。

    晋国的外患不止于此,晋国仗着自己的优势地位,对中原诸国滥施淫威。晋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晋国为了与齐国交好,强令鲁国将汶阳之田交予齐国,后来鲁成公朝见晋国,晋却以“通楚”为由,将其强行扣押,逼迫鲁成公接受了盟约才放他回国。晋国的此种举动,自然让中原各国大为不满,纷纷“贰于晋”,与楚交好。

    楚国一方虽然雄踞霸主之位,也没有晋国那么糟糕的外交问题,但其内部的矛盾同样不少。楚庄王死后,楚共王幼年继位,势力不比以前。而子反、子重等人因为夏姬和赏田的问题先后和申公巫臣发生了矛盾。申公巫臣出逃奔晋后,子反和子重又将申公巫臣的家族屠灭,家财分割。得知此事的申公巫臣便向晋国建议与当时尚不为中原诸侯国承认的吴国联盟,从侧翼合击楚国。由于申公巫臣也是楚国的一员名将,深谙楚军的军事技术,吴国因此而习得了大量先进的战法,开始使用战车作战,军事实力突飞猛进。随后,吴国进攻楚国的巢、徐等地,连连获胜,给楚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如此一来,暂时的和平就成为唯一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之下,晋、楚双方都先后派出使者联络,打算通过会盟来谋求和平。

    晋景公十八年(公元前582年),晋景公视察军队,遇到了被郑国俘虏、献给晋国的楚人钟仪。由于钟仪为人正直,又弹得一手好琴,范文子趁势建议晋景公将其放归楚国,以和缓晋楚之间的关系。楚国对这一示好的举动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当年冬天就派出公子辰回访晋国。晋国随即又派出大夫籴茷回访。一时间,双方的外交活动十分紧密,战争的硝烟味似乎正在远去。

    晋楚之间关系的缓和被敏感的中原诸侯们嗅到了端倪,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们自然要竭力促成双方的和平。宋国大夫华元虽然地位不高,但却和晋楚双方的当权者都有良好的私人关系。他既与晋国正卿栾书关系密切,又和楚令尹子重交好。这一有利条件方便了华元出面在晋楚二国间进行斡旋。晋厉公元年(公元前580年),华元先后出访楚国和晋国,为双方的会面创造了条件。第二年,晋国派出士燮,楚国派出公子罢和许偃,双方在宋国都城西门外会见。在华元的主持下,双方缔结了停战协议。协议如下:

    “凡晋、楚无相加戎,好恶同之,同恤灾危,备救凶患。若有害楚,则晋伐之;在晋,楚亦如之。交贽往来,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坠其师,无克胙国。”

    这就是被后世历史学家称为“华元弭兵”的外交事件。

    为了落实华元弭兵的成果,晋楚两国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后续外交活动。鲁、卫、郑等原本已同楚交好的诸侯国再次赴晋国朝见晋厉公,重新确定了附庸关系。而晋国和楚国也再次遣使互访,晋厉公又亲自与公子罢会盟,强化了弭兵之盟。

    尽管如此,但晋楚两国长达数十年的敌对状态却并没有那么容易一朝化解。就在弭兵会议结束后,晋国派出郤至使楚,楚国准备了全套礼乐迎接。按照周礼,只有两国国君相会时才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因此郤至表示愧不敢当,并提出疑问:倘若异日两国国君相见,将用何种规格的礼乐招待呢?不料子反却回答说两国国君相会只要彼此送一支箭就可以了,用不着音乐。子反的话毫无疑问暗含着两国即将兵戎相见,而士燮也预料到了楚国一定会毁约。果然,华元弭兵不久后就由于晋楚鄢陵之战的爆发而宣告失败。

    华元弭兵与其说是晋楚两国深谋远虑的长期国策,毋宁说只是双方在日益困难的局势下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稍加分析便可发现,这次弭兵,参加人数极为有限,盟约也含糊其辞。因此,它的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