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加盐大伯伯
万里长城
小
大
始皇帝二十七年,经过一系列的措施,国内反秦势力遭到严重打击,民间因为制度、货币、度量衡的统一经济也开始活跃起来,税收大为提高,国库充盈。
然而就在此时,北方匈奴的威胁却凸显出来。
二十年之前,匈奴首领头曼单于经过连续几年的攻伐,统一了匈奴各部,自称大单于。他趁秦军忙于灭亡各诸侯国,将大部分兵力用于东方,陇西、北地防守力量薄弱,便率兵渡过黄河,占领了德水以南大片的肥沃领土。此后,匈奴占领地距咸阳最近之处仅四百里路程,匈奴骑兵一天便可到达咸阳城下。对大秦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大秦统一天下后,头曼单于仍然不断出兵骚扰秦国边境,试图进一步扩大版图。
蒙恬灭齐国之后,始皇帝便把他派到北地,命他伺机出击匈奴,夺回河南之地。
蒙恬来到北地之后,巡视了陇西、代郡,发现各地长城年久失修,残破不堪,无法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他不得不派大量军队分兵把守。
布置好一切之后,蒙恬亲自率领十万大军自太原出榆林,出击匈奴。此时河南之地的匈奴人数并不多,蒙恬大军连战连捷。然而,就在蒙恬准备合围全歼匈奴军时,探马来报,军中已经断粮,蒙恬大怒,道:“为何会军中断粮?先前不是已经催促运粮了吗?”
探马道:“运量车队在途中遭遇暴雨,山路又崎岖难行,车马都陷于泥淖之中无法自拔,恰巧此时山洪暴发,粮食损失了大半!”
蒙恬长叹一声,不得已下令撤军。
始皇帝得知详情后大怒,下令将负责押运粮草的副将刘和处死。
刘和平日善待士卒,听说他要被处死,纷纷找蒙恬求情。刘和也哭诉道:“蒙将军,此番押运粮草失败都是因为道路难行啊!天气好还能按期到达,一旦碰上大雨,必然误期!”
蒙恬也可怜他的遭遇,但国法难容,只得悻悻的说道:“我当然知道刘将军乃是忠义之人,这不是我要处死将军,实在是法令严苛,陛下又亲下圣旨,哎!”
刘和道:“蒙将军,如果今后能将咸阳至北地的路修好,我刘和死而无憾。只希望我的悲剧不要再次重演!”
蒙恬道:“刘将军请放心我一定上书圣上!”
三日后,刘和被斩首,跟随过他的士卒都悲痛万分,纷纷为他戴孝。蒙恬也可怜他的遭遇,命人将他的尸首收敛埋葬。
蒙恬上书,希望始皇帝修建从咸阳直达北地的大驰道,这样才能保证粮草供给。然而迟迟没有得到答复。
一年之后,蒙恬再次率二十万大军出击,希望一举歼灭匈奴主力,而此次匈奴冒顿太子率军长途奔袭,截断了秦军的粮道,运送粮草的副将战死,导致秦军后勤补给再次出现困难,蒙恬被迫撤军。
其后一段时间,驻守的秦军只能采用防守的方法,匈奴一旦入侵便退入壁垒之中,匈奴骑兵不善于攻城,每次都是抢掠一番后就撤退了。
两次出击都是败于粮草缺乏,蒙恬决定亲自带人探查粮道。
蒙恬一路走来,发现咸阳至北地一路山高水险,道路崎岖,运粮期限短则需要一月,长则两个月,运送的粮草在路上就要消耗大半!而且,道路所经之地,地处偏僻,极易受到攻击,被攻击时由于道路狭窄,护粮军队首位不能呼应,极易被分割歼灭。
蒙恬心道,如果不解决粮道问题,恐怕对匈奴作战难以取胜。于是蒙恬再次向始皇帝上书,分析了粮道的重要性,称道,如果以现有的粮道运送粮草,要保证三十万大军出征所需,至少需要六十万民力运送粮草,另外需要二十万大军沿途护送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始皇帝读罢奏折,受到很大的触动。于是决定亲自北巡探查。但皇帝出巡事关重大,他内心游移不定。
始皇帝首先想到了中车府令赵高,便召见赵高,问道:“如今四海咸服,国库充盈,朕欲巡游四海,看看大秦在朕的治理下是什么样子!卿以为如何?”
赵高一惊,但是他立刻意识到这是自己表现的大好时机,他本人身为中车府令,掌管皇帝出行所需要的车马行仗,皇帝不出行根本都想不起自己。于是极力鼓动始皇帝巡行。
赵高道:“臣听说在宫殿之内是无法治理好国家的,舜帝四处打渔,人民才佩服他的德行;大禹奔走于河道之间,才得到了帝位。四处巡行不是因为他们甘心卑贱,而是因为在出行的时候可以更好的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地形物产,这对治理国家是不可或缺的!陛下有如此想法,实乃大秦之幸!”
始皇帝听了赵高的话,非常高兴,又召丞相王绾和隗状,问道:“朕欲出咸阳,巡游四方,以了解各地民情,丞相觉得如何?”
王绾闻此,惊出一身冷汗,忙跪倒在地,道:“请陛下三思,如今陛下是万乘之尊,身系天下,不宜轻易出皇宫!”
始皇帝道:“古之圣贤未尝有一生居于一宫之中的,无不四处巡行,遍访民情!这样才能更加了解下情,更好的治理国家!这不一直是你们儒家所主张的吗?”平时王绾一直以儒家的卫道士自居,始皇帝此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王绾争辩道:“若在平时,当然可行,但如今四方甫定,盗贼并未完全平息,陛下如果出巡,如遇盗匪惊扰圣驾如何是好?”
“正因如此,朕才要亲自安抚四方,震慑盗匪!”
隗状素来对王绾主张实行儒家治国的方法不以为然,他更倾向于法家治国,向来认为儒家所提出的那些古之圣贤不值得效法,且此时始皇帝心意已决,不会轻易更改,便说道:“王丞相忧虑甚是,陛下出行安全第一,如今六国刚刚平靖,尚未完全臣服,恐有盗匪之徒。但因此就因噎废食实为不智不勇,臣以为陛下可以先在秦国故地巡行,日后再巡行东方。”
始皇帝见丞相支持自己巡游,甚是高兴,道:“此次出巡,本就为考察边患,沿途遍访民情,朕决定巡行陇西、北地,这并非六国故地,应当并无不妥。”
始皇帝顿了一下,又道:“近来朕时常看到关于匈奴入关骚扰的奏报,内心不安,此事紧急,朕已决定一月之后便起驾,你们去准备吧!”
隗状道:“臣遵旨!”
王绾见无法更改,只能附和道:“臣领旨!”
一月之后,出巡的卫队,马车仪仗都已备好,长子扶苏,大将军蒙恬,内史蒙毅,御史大夫冯劫,中车府令赵高随行,共出动车架六十六辆,卫兵一万人。始皇帝临行前吩咐王绾,国中有大事需要处决时均需用快马将奏折送到行辕,始皇帝亲自批复。
始皇帝命巡游的队伍起驾,车驾便浩浩荡荡的往咸阳北门而去。
队伍的最前方是开道的一千轻骑兵,只见士卒们各个骑着高头大马,精神奕奕,铠甲鲜明,黔首们看到无不避让;紧随其后的是一千旗手,身着红装,手执黑色旗帜,每个旗帜上面绣一个大大的“秦”字,锦旗猎猎,气势非凡;再后面是两千重装步兵,卫士们均手持长戈,身着重甲,队列整齐;始皇帝居于中间,所乘车驾为金根车,全车镶金,六匹白马驾车,在阳光只有熠熠生辉!紧随其后是五色安车,五色立车,均用四匹马驾车。始皇帝车驾之后又有两千重装步兵,两千骑兵护卫。巡游仪仗前后足有数里之远,见首不见尾,气势恢宏!
黔首们远远望见皇帝的车队都称赞不已,伏于街道两旁,叩拜不止,口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始皇帝心下十分得意。
赵高此时骑马立于始皇帝车驾之侧,对始皇帝说道:“如今四海臣服,黔首乐业,实乃陛下之功!不巡游无以彰显陛下的恩德!臣赵高恭祝陛下一路安康!”
始皇帝听了更是高兴,道:“爱卿言之有理!向天下宣示威德才能震慑四方,大秦才能长治久安!”
始皇帝的车驾出咸阳后一路向西北巡游。开始时路上行人熙熙攘攘,黔首伏于道路两旁;行数日后,人流渐少,往往是走数十里路程才见到村落集镇;及至来到陇西,人烟更加稀少,很多田地都无人耕种,经常一整日都见不到人烟,一片荒芜萧条的景象。
道路也越来越难走,始皇帝的车驾起伏不定,赵高不得不在车驾内增加了被褥,以减少颠簸的劳累痛苦。有过了几日,道路更加难走,很多时候,因为道路过于弯曲狭窄,车驾无法通过,始皇帝不得不下车步行数里。
陇西郡郡守早就前来迎接圣驾,始皇帝问道:“陇西郡为何如此萧条?”
郡守道:“陇西郡是防御匈奴的重镇,但此处长城损坏,秦军无法守护如此长的边界,匈奴军便时常入侵骚扰,百姓被掠夺后无法在此生存,都迁到别处去了,致使陇西、北地人烟稀少,经济萧条,很多黔首无法安心的耕种田地,四处流浪。”
始皇帝此前也曾接到奏报,说匈奴占据河南之后,时常有小股骑兵侵扰北地,但当时一则因为忙余对付东方六国,无暇他顾,二则认为匈奴边患长期存在,并非肘腋之患。因此并未重视,如今一见才意识到匈奴的危害已经如此之大!
始皇帝又问道:“此地既然是军事重镇,交通就极为重要!为何道路如此崎岖难行?”
郡守道:“陇西郡位于咸阳西北,常年少雨,树木稀少,到处都是裸露的黄土地和高山峻岭,如遇大雨,大地便被冲刷,道路也极易被毁坏,郡县也曾多次维修,但修好之后又被冲坏,日子久了,便也懈怠了。
始皇帝冷笑一声:“好一个懈怠!打仗兵贵神速,调兵和运粮都需要很好的交通,道路损毁就很可能导致兵败!这个责任你们担当得起吗?”
郡守大惊,自知失言,立刻跪拜道:“下官非是不尽心尽力,只是以一郡之力修此道路实在困难!我陇西郡本就人员稀少,修补已是非常吃力!”
始皇帝知道如今所见确实明白修路的困难性和必要性,道:“这不是你的罪,你起来吧!”
郡守惶恐起身退到一旁。
始皇帝又召将军蒙恬问道:“如今匈奴之患如此严重,将军有何良策?”
蒙恬与匈奴军对抗日久,知道匈奴骑兵灵活凶悍,难以对付,思忖片刻道:“匈奴为祸北方日久,匈奴骑兵又来去如风难以对付,如今各地仍然以防守为主。匈奴骑兵不善攻城,掳掠之后自会撤走。”
始皇帝不悦,道:“匈奴人趁我们用兵六国之时,占领了河南地区,如今距咸阳也只有数百里之遥,这不仅是侵扰陇西郡,对咸阳都会造成威胁!难道我大秦奈何不了区区匈奴?朕记得赵国李牧就曾打破匈奴。”
蒙恬听出始皇帝不悦,这才故意提起李牧破匈奴的往事,连忙解释道:“匈奴并非不可破,只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即使击败匈奴,也无法将他们彻底消灭。臣此前也曾派军出塞北,虽然取得胜利,但追击匈奴残军时,孤军深入,常常被切断粮道,补给无法保证,只得退军。”
“将军认为大败匈奴需要多少人马?”
“没有三十万军,无法克敌!”蒙恬想了一下,又补充道:“正常情况下要保障三十万军的后勤供给,至少需要三十万民力。如今咸阳通往陇西的道路又崎岖难行,至少要六十万民力!”
始皇帝沉吟片刻,道:“你的奏折朕已经看过,今日一见,确实所言不虚。那我们就用五年的时间修建驰道,驰道建成之日就是匈奴灭亡之时!”
于是始皇帝召集随行的冯劫、李斯、蒙毅、蒙恬召开军事会议,商量对付匈奴和修筑驰道的事。
始皇帝道:“匈奴如今已成我大秦的肘腋之患,不除之无法安睡!如今咸阳至陇西道路难行,因此朕欲先修筑驰道,驰道修好后出兵匈奴!”
冯劫道:“修筑驰道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之期间如果匈奴侵扰如何是好?”
将军王离道:“而今我大秦与匈奴边界长达万里,处处派兵防驻是无法实现的,而匈奴人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强,移动速度快,只有以城墙防御,才能有效阻止匈奴人南下!”
蒙恬道:“以墙防骑的确是个有效的办法,秦、赵、燕三国为防御匈奴都曾修筑城墙,而今我们可以将此前各国修筑的城墙连接起来,便可形成一道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这样便可有效防御匈奴了!”
始皇帝道:“爱卿们所言甚是!朕立即下令发十万民工修筑咸阳至太原的驰道,同时发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蒙恬领军三十万驻守太原,防备匈奴,监管修筑长城和驰道之事!”
自此,始皇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所有驰道道宽五十步,隔三丈栽一棵树,道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即使是皇帝六驾的金银车在驰道上也能迅速通过。
然而就在此时,北方匈奴的威胁却凸显出来。
二十年之前,匈奴首领头曼单于经过连续几年的攻伐,统一了匈奴各部,自称大单于。他趁秦军忙于灭亡各诸侯国,将大部分兵力用于东方,陇西、北地防守力量薄弱,便率兵渡过黄河,占领了德水以南大片的肥沃领土。此后,匈奴占领地距咸阳最近之处仅四百里路程,匈奴骑兵一天便可到达咸阳城下。对大秦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大秦统一天下后,头曼单于仍然不断出兵骚扰秦国边境,试图进一步扩大版图。
蒙恬灭齐国之后,始皇帝便把他派到北地,命他伺机出击匈奴,夺回河南之地。
蒙恬来到北地之后,巡视了陇西、代郡,发现各地长城年久失修,残破不堪,无法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他不得不派大量军队分兵把守。
布置好一切之后,蒙恬亲自率领十万大军自太原出榆林,出击匈奴。此时河南之地的匈奴人数并不多,蒙恬大军连战连捷。然而,就在蒙恬准备合围全歼匈奴军时,探马来报,军中已经断粮,蒙恬大怒,道:“为何会军中断粮?先前不是已经催促运粮了吗?”
探马道:“运量车队在途中遭遇暴雨,山路又崎岖难行,车马都陷于泥淖之中无法自拔,恰巧此时山洪暴发,粮食损失了大半!”
蒙恬长叹一声,不得已下令撤军。
始皇帝得知详情后大怒,下令将负责押运粮草的副将刘和处死。
刘和平日善待士卒,听说他要被处死,纷纷找蒙恬求情。刘和也哭诉道:“蒙将军,此番押运粮草失败都是因为道路难行啊!天气好还能按期到达,一旦碰上大雨,必然误期!”
蒙恬也可怜他的遭遇,但国法难容,只得悻悻的说道:“我当然知道刘将军乃是忠义之人,这不是我要处死将军,实在是法令严苛,陛下又亲下圣旨,哎!”
刘和道:“蒙将军,如果今后能将咸阳至北地的路修好,我刘和死而无憾。只希望我的悲剧不要再次重演!”
蒙恬道:“刘将军请放心我一定上书圣上!”
三日后,刘和被斩首,跟随过他的士卒都悲痛万分,纷纷为他戴孝。蒙恬也可怜他的遭遇,命人将他的尸首收敛埋葬。
蒙恬上书,希望始皇帝修建从咸阳直达北地的大驰道,这样才能保证粮草供给。然而迟迟没有得到答复。
一年之后,蒙恬再次率二十万大军出击,希望一举歼灭匈奴主力,而此次匈奴冒顿太子率军长途奔袭,截断了秦军的粮道,运送粮草的副将战死,导致秦军后勤补给再次出现困难,蒙恬被迫撤军。
其后一段时间,驻守的秦军只能采用防守的方法,匈奴一旦入侵便退入壁垒之中,匈奴骑兵不善于攻城,每次都是抢掠一番后就撤退了。
两次出击都是败于粮草缺乏,蒙恬决定亲自带人探查粮道。
蒙恬一路走来,发现咸阳至北地一路山高水险,道路崎岖,运粮期限短则需要一月,长则两个月,运送的粮草在路上就要消耗大半!而且,道路所经之地,地处偏僻,极易受到攻击,被攻击时由于道路狭窄,护粮军队首位不能呼应,极易被分割歼灭。
蒙恬心道,如果不解决粮道问题,恐怕对匈奴作战难以取胜。于是蒙恬再次向始皇帝上书,分析了粮道的重要性,称道,如果以现有的粮道运送粮草,要保证三十万大军出征所需,至少需要六十万民力运送粮草,另外需要二十万大军沿途护送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始皇帝读罢奏折,受到很大的触动。于是决定亲自北巡探查。但皇帝出巡事关重大,他内心游移不定。
始皇帝首先想到了中车府令赵高,便召见赵高,问道:“如今四海咸服,国库充盈,朕欲巡游四海,看看大秦在朕的治理下是什么样子!卿以为如何?”
赵高一惊,但是他立刻意识到这是自己表现的大好时机,他本人身为中车府令,掌管皇帝出行所需要的车马行仗,皇帝不出行根本都想不起自己。于是极力鼓动始皇帝巡行。
赵高道:“臣听说在宫殿之内是无法治理好国家的,舜帝四处打渔,人民才佩服他的德行;大禹奔走于河道之间,才得到了帝位。四处巡行不是因为他们甘心卑贱,而是因为在出行的时候可以更好的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地形物产,这对治理国家是不可或缺的!陛下有如此想法,实乃大秦之幸!”
始皇帝听了赵高的话,非常高兴,又召丞相王绾和隗状,问道:“朕欲出咸阳,巡游四方,以了解各地民情,丞相觉得如何?”
王绾闻此,惊出一身冷汗,忙跪倒在地,道:“请陛下三思,如今陛下是万乘之尊,身系天下,不宜轻易出皇宫!”
始皇帝道:“古之圣贤未尝有一生居于一宫之中的,无不四处巡行,遍访民情!这样才能更加了解下情,更好的治理国家!这不一直是你们儒家所主张的吗?”平时王绾一直以儒家的卫道士自居,始皇帝此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王绾争辩道:“若在平时,当然可行,但如今四方甫定,盗贼并未完全平息,陛下如果出巡,如遇盗匪惊扰圣驾如何是好?”
“正因如此,朕才要亲自安抚四方,震慑盗匪!”
隗状素来对王绾主张实行儒家治国的方法不以为然,他更倾向于法家治国,向来认为儒家所提出的那些古之圣贤不值得效法,且此时始皇帝心意已决,不会轻易更改,便说道:“王丞相忧虑甚是,陛下出行安全第一,如今六国刚刚平靖,尚未完全臣服,恐有盗匪之徒。但因此就因噎废食实为不智不勇,臣以为陛下可以先在秦国故地巡行,日后再巡行东方。”
始皇帝见丞相支持自己巡游,甚是高兴,道:“此次出巡,本就为考察边患,沿途遍访民情,朕决定巡行陇西、北地,这并非六国故地,应当并无不妥。”
始皇帝顿了一下,又道:“近来朕时常看到关于匈奴入关骚扰的奏报,内心不安,此事紧急,朕已决定一月之后便起驾,你们去准备吧!”
隗状道:“臣遵旨!”
王绾见无法更改,只能附和道:“臣领旨!”
一月之后,出巡的卫队,马车仪仗都已备好,长子扶苏,大将军蒙恬,内史蒙毅,御史大夫冯劫,中车府令赵高随行,共出动车架六十六辆,卫兵一万人。始皇帝临行前吩咐王绾,国中有大事需要处决时均需用快马将奏折送到行辕,始皇帝亲自批复。
始皇帝命巡游的队伍起驾,车驾便浩浩荡荡的往咸阳北门而去。
队伍的最前方是开道的一千轻骑兵,只见士卒们各个骑着高头大马,精神奕奕,铠甲鲜明,黔首们看到无不避让;紧随其后的是一千旗手,身着红装,手执黑色旗帜,每个旗帜上面绣一个大大的“秦”字,锦旗猎猎,气势非凡;再后面是两千重装步兵,卫士们均手持长戈,身着重甲,队列整齐;始皇帝居于中间,所乘车驾为金根车,全车镶金,六匹白马驾车,在阳光只有熠熠生辉!紧随其后是五色安车,五色立车,均用四匹马驾车。始皇帝车驾之后又有两千重装步兵,两千骑兵护卫。巡游仪仗前后足有数里之远,见首不见尾,气势恢宏!
黔首们远远望见皇帝的车队都称赞不已,伏于街道两旁,叩拜不止,口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始皇帝心下十分得意。
赵高此时骑马立于始皇帝车驾之侧,对始皇帝说道:“如今四海臣服,黔首乐业,实乃陛下之功!不巡游无以彰显陛下的恩德!臣赵高恭祝陛下一路安康!”
始皇帝听了更是高兴,道:“爱卿言之有理!向天下宣示威德才能震慑四方,大秦才能长治久安!”
始皇帝的车驾出咸阳后一路向西北巡游。开始时路上行人熙熙攘攘,黔首伏于道路两旁;行数日后,人流渐少,往往是走数十里路程才见到村落集镇;及至来到陇西,人烟更加稀少,很多田地都无人耕种,经常一整日都见不到人烟,一片荒芜萧条的景象。
道路也越来越难走,始皇帝的车驾起伏不定,赵高不得不在车驾内增加了被褥,以减少颠簸的劳累痛苦。有过了几日,道路更加难走,很多时候,因为道路过于弯曲狭窄,车驾无法通过,始皇帝不得不下车步行数里。
陇西郡郡守早就前来迎接圣驾,始皇帝问道:“陇西郡为何如此萧条?”
郡守道:“陇西郡是防御匈奴的重镇,但此处长城损坏,秦军无法守护如此长的边界,匈奴军便时常入侵骚扰,百姓被掠夺后无法在此生存,都迁到别处去了,致使陇西、北地人烟稀少,经济萧条,很多黔首无法安心的耕种田地,四处流浪。”
始皇帝此前也曾接到奏报,说匈奴占据河南之后,时常有小股骑兵侵扰北地,但当时一则因为忙余对付东方六国,无暇他顾,二则认为匈奴边患长期存在,并非肘腋之患。因此并未重视,如今一见才意识到匈奴的危害已经如此之大!
始皇帝又问道:“此地既然是军事重镇,交通就极为重要!为何道路如此崎岖难行?”
郡守道:“陇西郡位于咸阳西北,常年少雨,树木稀少,到处都是裸露的黄土地和高山峻岭,如遇大雨,大地便被冲刷,道路也极易被毁坏,郡县也曾多次维修,但修好之后又被冲坏,日子久了,便也懈怠了。
始皇帝冷笑一声:“好一个懈怠!打仗兵贵神速,调兵和运粮都需要很好的交通,道路损毁就很可能导致兵败!这个责任你们担当得起吗?”
郡守大惊,自知失言,立刻跪拜道:“下官非是不尽心尽力,只是以一郡之力修此道路实在困难!我陇西郡本就人员稀少,修补已是非常吃力!”
始皇帝知道如今所见确实明白修路的困难性和必要性,道:“这不是你的罪,你起来吧!”
郡守惶恐起身退到一旁。
始皇帝又召将军蒙恬问道:“如今匈奴之患如此严重,将军有何良策?”
蒙恬与匈奴军对抗日久,知道匈奴骑兵灵活凶悍,难以对付,思忖片刻道:“匈奴为祸北方日久,匈奴骑兵又来去如风难以对付,如今各地仍然以防守为主。匈奴骑兵不善攻城,掳掠之后自会撤走。”
始皇帝不悦,道:“匈奴人趁我们用兵六国之时,占领了河南地区,如今距咸阳也只有数百里之遥,这不仅是侵扰陇西郡,对咸阳都会造成威胁!难道我大秦奈何不了区区匈奴?朕记得赵国李牧就曾打破匈奴。”
蒙恬听出始皇帝不悦,这才故意提起李牧破匈奴的往事,连忙解释道:“匈奴并非不可破,只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即使击败匈奴,也无法将他们彻底消灭。臣此前也曾派军出塞北,虽然取得胜利,但追击匈奴残军时,孤军深入,常常被切断粮道,补给无法保证,只得退军。”
“将军认为大败匈奴需要多少人马?”
“没有三十万军,无法克敌!”蒙恬想了一下,又补充道:“正常情况下要保障三十万军的后勤供给,至少需要三十万民力。如今咸阳通往陇西的道路又崎岖难行,至少要六十万民力!”
始皇帝沉吟片刻,道:“你的奏折朕已经看过,今日一见,确实所言不虚。那我们就用五年的时间修建驰道,驰道建成之日就是匈奴灭亡之时!”
于是始皇帝召集随行的冯劫、李斯、蒙毅、蒙恬召开军事会议,商量对付匈奴和修筑驰道的事。
始皇帝道:“匈奴如今已成我大秦的肘腋之患,不除之无法安睡!如今咸阳至陇西道路难行,因此朕欲先修筑驰道,驰道修好后出兵匈奴!”
冯劫道:“修筑驰道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之期间如果匈奴侵扰如何是好?”
将军王离道:“而今我大秦与匈奴边界长达万里,处处派兵防驻是无法实现的,而匈奴人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强,移动速度快,只有以城墙防御,才能有效阻止匈奴人南下!”
蒙恬道:“以墙防骑的确是个有效的办法,秦、赵、燕三国为防御匈奴都曾修筑城墙,而今我们可以将此前各国修筑的城墙连接起来,便可形成一道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这样便可有效防御匈奴了!”
始皇帝道:“爱卿们所言甚是!朕立即下令发十万民工修筑咸阳至太原的驰道,同时发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蒙恬领军三十万驻守太原,防备匈奴,监管修筑长城和驰道之事!”
自此,始皇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所有驰道道宽五十步,隔三丈栽一棵树,道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即使是皇帝六驾的金银车在驰道上也能迅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