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三少

第910章 慈禧希望能够尽快返回京城

“老佛爷,您别伤心。奴才错了。奴才不应该惹老佛爷伤心。”李莲英见慈禧皇太后哭了,赶紧认错说。

“小李子,不是你的错,是哀家想起这些日子的艰辛,哀家忍不住心酸,才掉起眼泪来。想想这些日子,真的不容易,哀家想想都心疼,心酸难受。”慈禧皇太后一边揩眼泪,一边哽咽着说。

“老佛爷,困难是暂时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只要我们熬过了这段日子,李鸿章大人和洋人谈判议和成功后,老佛爷返回京城,一切就又会好起来的。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只要我们忍受一下,很快好日子就会来临的。”李莲英安慰慈禧皇太后说。

“小李子,你还真会说话。哀家只要有你在,无论有多糟糕的心情,哀家都会很快好起来的。你真是哀家的开心果。”慈禧皇太后嗔怪地说。

“谢谢老佛爷夸奖。奴才只不过说的是实话罢了。”李莲英一脸谄媚地说。

“老佛爷,奴才刚得到了一些宫外的新鲜玩意儿,想敬献给老佛爷解闷儿。”李莲英说着,便命令身边的一个小太监呈上来一个精致的盒子。

他从小太监手里接过这个精致的盒子,把它打开,呈给慈禧皇太后看。

慈禧皇太后好奇地看过去,只见盒中有个一尺长的,一手可以握住的圆筒的东西,圆筒两头镶嵌着玻璃,玻璃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发出刺眼的光。

“这是何物?”慈禧皇太后好奇地问道。

李莲英连忙拿出这个圆筒状的东西,呈给慈禧皇太后,忙不迭地解释说:“老佛爷,这个宝贝是一个西洋镜,它的奇妙之处就是可以看到很远的东西,而且看起来很清晰。

慈禧皇太后从李莲英手中接过来,仔细地把玩起来。

她拿起这个西洋镜,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透过西洋镜,一眨不眨地向远处看去。

没想到,通过这个西洋镜,远处的东西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而且镜子里的这些东西,就像在眼前似的。

慈禧皇太后不禁感叹道,洋人的这个东西真神奇,真好玩!

正在此时,一个小太监匆匆跑来,附在李莲英的耳边低语了几句。

李莲英脸色微变,却还是强装镇定地向慈禧皇太后说道:“老佛爷,李鸿章大人那边传来消息,说是和洋人谈判出现了一些问题,洋人提出了更多的无理要求。”

慈禧皇太后一听,刚刚好转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她将西洋镜重重摔在地上,怒吼道:“这些洋人,当真是得寸进尺。小李子,传哀家旨意,告诉李鸿章,绝不可再向洋人轻易让步。哀家虽然离开京城,暂居太原,却也不是任人任意拿捏的。”

李莲英赶忙说道:“是的,老佛爷所言极是。我们绝不能任洋人任意欺辱拿捏。奴才这就去给李鸿章大人发电报,传达老佛爷的懿旨。”

李莲英领旨后,快步前往传旨之处,令人立即给京城里的李鸿章传达慈禧皇太后的旨意。

李莲英离开后,慈禧皇太后独自一个人坐在室内,心中越想越愤懑,越想越生气。

她想起大清朝曾经的光荣,如今却要受洋人的这般欺辱,她不禁握紧了拳头,慨叹道,这多事之秋何时才能太平。

不多时,李莲英回来了。

李莲英给慈禧皇太后禀报说:“老佛爷,奴才已经将您的旨意传达给李鸿章大人。只是奴才担心,李鸿章大人收到老佛爷的懿旨,恐怕也颇为其难。因为洋人兵强马壮,若是不答应他们的这些无理要求,恐怕战火就会重燃大清朝啊。”

慈禧皇太后听了李莲英的这些话,沉默良久。

她喃喃自语道:“难道我大清朝真的只能一味妥协吗?”

“老佛爷,我大清朝当然不能向洋人一味妥协。可是,现在确实再没有更好的办法挽救这种局面了。”李莲英胆战心惊地说。

慈禧皇太后听完李莲英的话,她突然像下了决心似地站起来说道:“小李子,传哀家口谕,立即召集大臣们前来议事。哀家决定,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整军备战,与洋人决一死战。即便打不过洋人,也不能让洋人觉得哀家软弱可欺。”

李莲英听闻大惊失色,但见慈禧皇太后心意已决,只得照办。

慈禧皇太后自从进驻山西太原后,她就不再想继续西行。逃离京城的这些日子,她已经尝尽了苦头,她再不想吃这样的苦头,不愿意再继续西进,不愿意再去西安。

她就打算住在太原府上,赖着不走。

当然,她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她在皇宫里的习惯,每天早晨洗漱完毕,照样让随行的文武百官和太原的地方官员上朝议事。

李莲英传旨后不久,大臣们很快就聚集到了太原府衙的大堂之上,众人面色凝重。

慈禧皇太后把李鸿章从京城里传来的消息告诉了在场的各位大臣。

她说:“各位爱卿,现在京城里的形势不容乐观,哀家想听听你们对目前局势的看法。”

众大臣听了慈禧皇太后的话,顿时吓得脸色煞白,不知道如何应付目前的这种局面。

“你们就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吧,哀家不怪罪你们,你们有啥说啥,好吗?”慈禧皇太后鼓励大家自由发言。

慈禧皇太后说完,众大臣心里有底了,他们开始纷纷发言,各抒己见,表达他们的看法。

有的大臣主张议和,认为洋人的枪炮厉害,开战只会生灵涂炭;有的则支持慈禧太后的决定,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要和洋人决一死战,决不投降做亡国奴。

就在府衙大堂之上,众大臣争论不休之时,外面忽然传来一阵吵闹声。

慈禧皇太后闻听后,惊恐地问道:“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如此吵闹。”

李莲英赶紧派人出去询问是何事。

不一会儿,打探的人回来了,他说:“启禀老佛爷,外面吵闹的人是一些民间热血之士,他们听说朝廷想整军备战,纷纷赶来拜见老佛爷和皇帝,请求老佛爷允许他们参战,为国效力,和洋人决一死战。这些人中有武艺高强的江湖侠客,也有熟读兵法的文人墨客。他们个个义愤填膺,同仇敌忾,士气高昂。”

慈禧皇太后听后,大为感动,她高声说道:“众卿家看到了吗?我大清子民尚有此等热血,你们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哀家心意已决,决定整军备战,和洋人决一死战。”

随后,她命太原将领加紧训练士兵,又令工匠打造兵器,准备和洋人作战。

然而,准备之事并非一帆风顺。军队缺乏精良的火器,粮饷也难以筹备齐全。但此时军民一心,不少富户主动捐钱捐粮。

在各方努力之下,清军渐渐有了一战之力。面对列强再次施压,清军严阵以待。

虽然最终结果难测,但是此刻,整个大清国从上到下燃起一股不屈的斗志。

于是,一道道命令从太原城里传到京城,整个京城仿佛笼罩在一种紧张而又充满希望的氛围之中。

身在太原府的慈禧皇太后,有时候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太原府衙内,面朝着北方,心里默默地祈祷着,但愿京城里清军能够尽快地收复京,她可以早点回到皇宫里去,过她无忧无虑幸福生活。

她知道,现在的大清朝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此刻她不能再退缩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