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隐士

第四十三章 胡大老爷又准备忽悠人了

    第四十三章胡大老爷又准备忽悠人了

    对于朱标这点心眼,胡惟庸固然腹诽了两句,但还真没多介意。

    毕竟,这等政治人物,还是精心培养出来的政治人物,有这样的心性、手段,不仅不是缺点,反倒是优点。

    甚至,胡惟庸巴不得朱标心眼更多一点才好。

    因为胡惟庸是真心希望朱标能接班的。

    毕竟,这位的政治手段、眼光,哪里是朱允炆那个废物崽子能比的了的?

    一想起朱允炆,胡惟庸都不禁直皱眉。

    要是那个兔崽子真上位了,他怕是躲都没得躲。

    毕竟朱允炆,是真狠啊。

    看似礼贤下士,一派知书达理的仁孝模样,可实际上这小崽子才是个十足的刻薄寡恩之人。

    从他削藩之时,对自己那几位亲叔叔是如何下手的就知道了。

    堂堂郡王,洪武皇帝朱元璋的亲儿子,居然在朱元璋辞世、朱允炆上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被逼得自焚了。

    还有一大堆全家老小被贬为庶民的。

    这特娘的连自己亲人都不放过,还能指望他对臣子有多看重?

    可以说,若是按照原本历史上的路线走的话,除了齐泰、黄子澄、方孝儒三大蠢货深受朱允炆倚重以外,其他人在朱允炆眼中,不过都是随手可杀的虫蟊罢了。

    甚至,在杀人这方面,朱元璋比朱允炆都不如。

    至少朱元璋多少还是有目标、有目的的在杀,你若是不碍事,不犯忌讳,他还真能容忍下去。

    而且,朱元璋极重亲情,绝不会冲着亲人下手。

    可朱允炆呢,他却只学到了朱元璋的皮毛,认为当皇帝就可以随便杀人了。

    杀得那叫一个干脆!

    亲人、臣子、干将……

    想杀就杀!

    对于这样的人,胡惟庸是万万不想让他上位的。

    更别说,这样的兔崽子上位以后,到时候十有八九还是得被他四叔给掀翻。

    到时候朱棣这个莽夫进了应天府以后,还要清洗一遍皇城势力。

    那自己的生死岂不是又被拿捏了?

    如此一想的话,朱标继位,才是最最稳妥,同时也是对自己最为有利的。

    想到这儿,胡惟庸干脆对着朱标一摆手道:“殿下,不如你我去公房一叙?”

    朱标闻言眼前一亮,拱了拱手道:“固所愿不敢请耳!”

    他固然是来招揽人心的,但他刚刚的话也没说错。

    朱标在听朱元璋给他解释了胡惟庸那道怪题之后,便觉着胡惟庸乃是实打实的大才。

    一道在他看来怪异无比的考题,居然就能看出考生的心性、学问,甚至连今后的路子都能分析个一二出来。

    这对于上位者来说,简直不要太神奇。

    这种学问,朱标很想学。

    二人在众人明晃晃的羡慕眼神之中,施施然的走到了胡惟庸的公房。

    胡惟庸给朱标泡上一杯茶后,先听朱标说起了自己的体会。

    这会儿,朱标谈兴大起。

    都不用胡惟庸催促,就不自觉的说起了自己对于科举取士这方面的一些想法。

    胡惟庸听得很认真。

    一方面他要在朱标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样才方便自己继续安安全全的咸鱼摆烂下去。

    另一方面,他其实也是好奇。

    好奇这位历史上最稳固的太子爷,到底有多大的本事。

    而听着听着,胡惟庸的脸色也变了,甚至连喝茶的动作都不自觉的慢了下来。

    他心中此时就一个感觉。

    朱标,你是真厉害啊!

    对于胡惟庸来说,科举制度这东西的利弊,后世有太多的分析了。

    专家、学者、键盘侠、网文作者……

    太多太多的人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胡惟庸自然也听到过很多个版本,对于科举制度不说了如指掌,但至少若是论及见识方面,他傲视群雄。

    但如今听朱标这么一分析,他却发现,朱标的眼光,真行。

    首先,朱标从一开始便是从一个上位者的角度出发,以一个全局的视角去看待科举的。

    光是这一点,就超过了无数人。

    多少储君,在大儒、名士的教导下,被教成了明明是个皇帝,却偏生站在一个臣子或者干脆儒生的角度看问题?

    其次,朱标对于利弊看得非常清楚。

    哪些对于皇帝、朝廷有利,但对学子不利的;

    哪些对学子可谓是天大的好消息,却不利于皇帝、不利于朝廷的。

    这些事情,朱标都看得明明白白。

    就冲着这两点,胡惟庸今天都觉着不虚此行。

    想到这儿,正好朱标的发言告一段落了,胡惟庸沉吟片刻,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后,缓缓说道。

    “殿下,臣之前的考题,固然取了些巧,效果或许也还不错,但终究不是正道。”

    “毕竟,臣也说了,要解答出臣的问题,要么钻研四书五经多年,要么博览群书,要么就是老老实实认错。”

    “可臣只是出题之人,不是阅卷之人,臣敢肯定,最后上榜的,十有八九都是钻研四书五经多年的学子!”

    朱标闻言脸色略显沉重的点了点头。

    这一点,他其实也想到了。

    “正因为如此,殿下,那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那便是,这么些年把功夫都花在四书五经上了,那他们究竟还学了多少其他方面的技艺?”

    “是懂数算还是懂农桑?”

    “商贾之道?刑名钱谷?”

    “这些当官必须要懂的东西,他们只怕压根不会吧!”

    “那到时候真考上了怎么办?”

    “唯有一个办法,靠师爷、幕僚而已!”

    “那……大明到底是在取士选官,还是花了大力气招募了一群泥塑菩萨?”

    这话可谓是一针见血,但朱标却没法不承认。

    因为这就是大明眼下官场最真实的现状。

    眼下这二人,一个是前任丞相一个是当朝储君,那都是接触过全国上下真实情况的。

    这些事情,除了朱元璋,没人比他们更加清楚。

    但是胡惟庸说到这里,有些话就说不下去了。

    因为他明白,四书五经不过是朱元璋用来禁锢考生思想的。

    说白了,愚民之术而已。

    但四书五经不能说,结合实际情况,转个圈子忽悠下朱标的本事,胡大老爷还是有的!

    而且,这本事,他很有信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