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月明
第433章 这是未来
小
大
“火车这就造出来了?”朱元璋惊喜的问道:
还有半句话他没说出来,那就是:也没你说的那么难吗。
陈景恪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就说道:
“这次造的是样机,缩小版的,和真正的蒸汽机相差甚远。”
“差别和造一根指针与造钟表差不多。”
老朱没有理会他的解释,说道:
“别管差多少,造出来就行。走走走,咱们快去看看。”
马娘娘得知此事,自然也要跟着一起去看看。
然后朱标、朱雄英、徐妙锦、朱橚、徐达、李善长等人都去了。
乌泱泱的一行人出行,自然瞒不住人。
大家都知道,蒸汽机研究院出成果了。
莫非是造出来了?可是为何没有一点动静呢?
众人议论纷纷。
老朱可不管那么多,带着人很快就到了蒸汽机研究院。
已经担任院长的邬秉让带人到大门口迎接。
老朱一句废话都没有,直奔主题:“带咱去看火车。”
于是邬秉让带着众人来到一处巨大的空地。
围绕场地修建有一圈微型铁轨。
在铁轨上停放着一辆微型火车,宽一尺半,高两尺,长三尺。
车的后面还拖着几个微型车厢,有模拟装货的,也有模拟乘人的。
朱元璋等人围着火车转了好几圈,上上下下品头论足。
只可惜,他们的评价大多都是:
好大一个铁疙瘩。
这得用多少铁啊。
这铁轨全是用铁铺的吗?
大明的铁够用吗?
然后就是:
这东西真能跑起来吗?
这东西怎么跑?
看那里有个炉子,还有石炭,兴许是烧火就能跑吧。
吃火才能跑?那不成怪兽了吗。
要不怎么叫火车呢。
这轨道给马车用好像也能省不少力吧。
邬秉让等人听的心下好笑不已,同时心中也生出了某种优越感。
这就是掌握知识的好处啊。
陈景恪倒没有鄙视众人之类的,他不过是在见识上领先几百年而已。
没什么可骄傲的。
别看大家讨论的话不靠谱,但那种好奇心,以及表现出来的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
因为这种态度,往往意味着进步的潜力。
比起听到火车动静就以为有怪兽,吓的尿裤子的某朝人,此时的华夏真的不缺进取心。
更不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只不过前世因为太强,失去了努力的方向,最后沉迷于天朝上国的美梦里。
在关键的十字路口,被西方反超了。
这一世有了方向,先辈们会将优势保持的更久。
甚至把差距拉到更大,大到外人绝望。
马娘娘在一旁笑的合不拢嘴。
虽然她也不知道火车是怎么回事儿,却也能听得出这些人的讨论有多不靠谱。
最后实在听不下去了,就说道:“行了行了,你们啊就别瞎猜了。”
“能不能跑的起来,怎么跑起来,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老朱恋恋不舍的把抚摸火车的手收起来,说道:
“妹子说的对,邬秉让,快让火车跑起来。”
邬秉让立即应命,先是让众人离开轨道,然后将锅炉里的煤点燃。
当然,这么小的火车,是没办法坐人的。
他是站在旁边进行的操作。
锅炉里添加的本就是热水,很快就冒出白色蒸汽。
现场安静一片,大家大气儿都不敢喘,盯着这个铁疙瘩。
老朱更是紧张的捏紧手,青筋都凸起了。
邬秉让表情也渐渐严肃起来,眼睛一直盯着气压表。
看气压差不多了,就拉下了一个开关。
“呜呜呜……”汽笛声响起。
接着小火车猛的一抖动,发出“哐哐哐……”的声响。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火车。
动了,真的动了。
火车确实动了,在抖动几下之后,车轮缓缓转动,沿着轨道跑了起来。
说是跑并不用准确,速度很慢,比成年人走路还要慢。
邬秉让就站在旁边,还要放慢速度才行。
但即便如此也足够了。
能不靠人畜之力让车动起来,对于在场的人来说,已经是一场洗礼了。
这和温差发动机带来的震撼不同。
那玩意儿太简单,也没有实用价值,大家也就刚开始新奇了一阵,很快就失去了兴趣。
火车不一样,这东西就算再迟钝的人,也能意识到它的意义有多大。
这时,蓝玉挠了挠头,嘟囔道:
“走的也太慢了,速度能不能再快点?”
邬秉让头都没回的说道:“这是缩小版的样机,速度很慢。”
“我们推测过,大型的要四五尺宽,六七尺高,十几二十尺长。”
“速度会比现在快一点,嗯,比成年人走路的速度要快一点。”
蓝玉皱眉说道:“才比人走路快一点吗?”
朱元璋笑道:“憨货,人会累这铁疙瘩可不会累,能连续不停歇的走。”
“你算算一天能走多远。”
蓝玉还真就掰着手指算了起来。
不只是他,很多人都跟着一起算了起来。
别以为将领都是直来直去的性子,数学肯定不好云云。
其实这完全是错误的想法。
大家以为将领每天都要想着怎么练兵,怎么去算计敌军。
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儿。
将领考虑更多的其实就是各种琐事。
各种物资的多少,使用情况。
每天走多少里路,消耗多少粮食,怎么才能让运输粮食消耗最小化。
这些都是他们需要掌握的。
可以说,一个真正的高级将领,每天都要和数字打交道。
对数字不敏感的人,是当不了优秀将领的。
比如蓝玉,他几乎是眨眼时间就给出了数字。
正常成年人空手的平均速度,差不多在每时辰二十里左右。
这车跑的比人快一点……就按和人一样的速度,一个时辰二十里。
一天十二个时辰……
“二百四十里?这铁疙瘩每天能走二百四十里路?”
他震惊的说道。
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给惊住了。
老朱笑道:“现在知道火车的厉害了吧。”
蓝玉目光看向火车,就像是在看瑰宝:“厉害,太厉害了。”
其他人也都是一样的态度。
每天二百四十里,距离再也无法阻碍大明的统治了。
朱雄英翻了个白眼,他可是记得很清楚,这些话都是当初陈景恪说的。
现在被皇爷爷拿来显摆来了。
关键是,显摆的人竟然不是他,有点失望。
朱标只是笑而不语,这也是父子默契了。
当老朱想要表现自己存在感的时候,他这个当儿子的就会刻意隐藏自己。
当他需要展现皇帝权威的时候,老朱则会隐于幕后给予支持。
现在无疑是老朱的主场。
这时,一直沉默的陈景恪忍不住说道:
“火车只能白天走,晚上黑灯瞎火太危险了。”
徐达说道:“就算每天只能走六个时辰,也是一百二十里,那也了不得啊。”
汤和附和道:“是啊,十天就能走一千多里,一个月就能从南走到北。”
冯胜说道:“还不用废一点人力,将士们到达目的地直接就能作战。”
李善长说道:“这算什么,运送军需物资才是大头。”
“以往输送军粮,超过千里有九成粮食就要消耗在路上。”
“有了这个火车,军粮能一粒不少的运送到千里之外,乃至万里之外。”
“这能节省多少国力和民力啊。”
众人越讨论,越觉得火车实乃国之利器。
不知道谁率先夸起了陈景恪,于是话题又变成了对他的吹捧。
陈景恪只是谦虚的道:“都是研究院诸位的努力,才能将此物造出来。”
邬秉让则表示,他们完全是按照陈景恪的设计来做的,不敢居功。
实际上他这是谦虚了。
虽然主体结构是参照了陈景恪画出来的草图。
可让草图变成实物,中间有太多细节需要去做。
而这些细节,都是靠研究院的人一点点琢磨出来的。
正在兴头上的老朱大手一挥,都别谦虚了,都有功劳,都有重赏。
最后的结果是,研究院的人加薪的加薪,升职的升职。
总之现场一片欢腾。
唯独陈景恪,啥也没捞着。
不过陈景恪啥也没说。
他知道老朱不是不给,而是准备给个大的。
会连带既往的功绩,给一个阶段性的封赏。
毕竟年龄也到了,以前因为年龄而推辞的封赏,也是时候兑现了。
——
众人跟着小火车绕了好几圈,马娘娘先扛不住了,带着徐妙锦等女眷去了一边歇着。
看着依然兴致不减的一群大男人,实在有些搞不懂。
火车虽然确实挺新鲜的,可这么看有啥意思?
如果老朱听到了,一定会告诉她们:
有意思,可太有意思了,能看一整天都不累。
陈景恪虽然也觉得很有意思,可他毕竟是过来人,率先恢复理智。
“太上皇、诸位前辈,咱们也不能这么一直干看着啊。”
他本来是想劝大家去参观一下别的地方,或者商量一些正事儿。
哪知道,老朱眼睛一亮,说道:“对啊,你看咱都糊涂了。”
“邬爱卿,让咱也来操作一番。”
陈景恪:“……”
得了,啥也不说了,随他们去吧。
然后他带着马娘娘等女眷去参观了研究院。
在这里见到了巨大的厂房,以及各种大型工具。
这些工具有些是为了制造火车,新研制出来的。
有些则是已经有的,比如龙门吊,在造船厂已经普及开来。
这个厂房对陈景恪来说,实在太落后了。
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充满了‘科幻感’。
马娘娘感叹道道:“这就是景恪当初说的机械化吧?”
陈景恪想了想,也没有反驳。
放在前世,谁要是说这就是机械化,肯定会被人嘲笑。
但放在这个年代,这就是机械化,就是科幻。
而且在他的规划里,蒸汽机研究院研究的不只是蒸汽机,还有各种工具。
比如机床。
这也是进入工业时代的敲门砖之一,也是工业升级的必要条件。
上辈子在机床方面,我国被人卡了几十年的脖子。
这辈子,只有我们卡别人的份儿。
就算你知道蒸汽机制造技术又能怎样?
没有相应的机床,你只能靠手搓。
成本和品质都和我们的完全没法比。
当然,这些马娘娘她们是不知道的。
不过她们也能感受到,眼前的一切将会改变世界。
——
一群老头真就玩到天快黑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不过老朱并没有忘记正事,临走的时候要求邬秉让,尽快造出真正的火车。
“不论需要什么,咱都给你,明年咱要见到真正的火车。”
“臣必定不让陛下失望。”邬秉让先是答应,然后表情严肃的道:
“陛下,火车有多重要您也看到了。”
“虽然很方便,可一旦失误后果也非常严重。”
“就算造出来了,也需要很长时间磨合试验。”
老朱点点头,本来以为他要推迟时间,哪知道邬秉让话锋一转说道:
“铺设铁轨非常麻烦……这条铁轨是简易的,真正的铁轨需要硬化路面。”
“然后在路面上覆盖一层碎石,碎石上放枕木,枕木上再铺设铁轨。”
“如此才能承载几万斤,几十万斤的重量。”
“如果等火车造好再铺设铁轨,会非常耽误时间。”
“所以最好先铺设一条真正的铁路,等火车造好了,可以立即投入试验。”
“如此能节省大量的时间。”
老朱点点头,说道:“邬爱卿的提议咱知道了,铁轨的事情你不用担心。”
“只要你的火车造出来,咱保准有铁轨使用。”
回宫之后,老朱召开了一场内部会议。
只有朱标、朱雄英、陈景恪三人参加。
会议上讨论了两件事情。
其一钢铁增产。
老朱说道:“火车就是铁疙瘩,大明目前的钢铁储备连一条铁路都修不了,必须增产。”
朱标颔首道:“不过还好,因为早有准备,增产还是比较容易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就有关于钢铁的计划,而且还是作为百年国策来做的。
所以目前大明的钢铁产量只是看起来不高,实际上各种先期筹备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只要一声令下,就能爆发产能。
接着老朱又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铁轨修在哪里。
其实也没啥好说的,直接修一条从研究院到洛阳再到黄河的铁轨。
“现在往来洛阳的运输,过于依赖伊洛河,漕运压力巨大。”
“如果能修筑一条铁路直达黄河,能有效缓解运输压力。”
“而且这条铁路不长也不短,既能起到磨合的作用,又在朝廷的承受范围内。”
还有一点,这条铁路会非常繁华。
能更快的让世人认识到火车的重要性。
至于为啥要修到研究院,自然是为了方便维修。
要是不修这一段路,造出来的火车想上路,还要先想办法运出去,多麻烦。
事情就此定下。
至于执行,自然有朱标去做。
接下来,老朱将目光转向陈景恪,说道:
“说吧,你小子想要什么封赏。”
还有半句话他没说出来,那就是:也没你说的那么难吗。
陈景恪自然知道他在想什么,就说道:
“这次造的是样机,缩小版的,和真正的蒸汽机相差甚远。”
“差别和造一根指针与造钟表差不多。”
老朱没有理会他的解释,说道:
“别管差多少,造出来就行。走走走,咱们快去看看。”
马娘娘得知此事,自然也要跟着一起去看看。
然后朱标、朱雄英、徐妙锦、朱橚、徐达、李善长等人都去了。
乌泱泱的一行人出行,自然瞒不住人。
大家都知道,蒸汽机研究院出成果了。
莫非是造出来了?可是为何没有一点动静呢?
众人议论纷纷。
老朱可不管那么多,带着人很快就到了蒸汽机研究院。
已经担任院长的邬秉让带人到大门口迎接。
老朱一句废话都没有,直奔主题:“带咱去看火车。”
于是邬秉让带着众人来到一处巨大的空地。
围绕场地修建有一圈微型铁轨。
在铁轨上停放着一辆微型火车,宽一尺半,高两尺,长三尺。
车的后面还拖着几个微型车厢,有模拟装货的,也有模拟乘人的。
朱元璋等人围着火车转了好几圈,上上下下品头论足。
只可惜,他们的评价大多都是:
好大一个铁疙瘩。
这得用多少铁啊。
这铁轨全是用铁铺的吗?
大明的铁够用吗?
然后就是:
这东西真能跑起来吗?
这东西怎么跑?
看那里有个炉子,还有石炭,兴许是烧火就能跑吧。
吃火才能跑?那不成怪兽了吗。
要不怎么叫火车呢。
这轨道给马车用好像也能省不少力吧。
邬秉让等人听的心下好笑不已,同时心中也生出了某种优越感。
这就是掌握知识的好处啊。
陈景恪倒没有鄙视众人之类的,他不过是在见识上领先几百年而已。
没什么可骄傲的。
别看大家讨论的话不靠谱,但那种好奇心,以及表现出来的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
因为这种态度,往往意味着进步的潜力。
比起听到火车动静就以为有怪兽,吓的尿裤子的某朝人,此时的华夏真的不缺进取心。
更不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只不过前世因为太强,失去了努力的方向,最后沉迷于天朝上国的美梦里。
在关键的十字路口,被西方反超了。
这一世有了方向,先辈们会将优势保持的更久。
甚至把差距拉到更大,大到外人绝望。
马娘娘在一旁笑的合不拢嘴。
虽然她也不知道火车是怎么回事儿,却也能听得出这些人的讨论有多不靠谱。
最后实在听不下去了,就说道:“行了行了,你们啊就别瞎猜了。”
“能不能跑的起来,怎么跑起来,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老朱恋恋不舍的把抚摸火车的手收起来,说道:
“妹子说的对,邬秉让,快让火车跑起来。”
邬秉让立即应命,先是让众人离开轨道,然后将锅炉里的煤点燃。
当然,这么小的火车,是没办法坐人的。
他是站在旁边进行的操作。
锅炉里添加的本就是热水,很快就冒出白色蒸汽。
现场安静一片,大家大气儿都不敢喘,盯着这个铁疙瘩。
老朱更是紧张的捏紧手,青筋都凸起了。
邬秉让表情也渐渐严肃起来,眼睛一直盯着气压表。
看气压差不多了,就拉下了一个开关。
“呜呜呜……”汽笛声响起。
接着小火车猛的一抖动,发出“哐哐哐……”的声响。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着火车。
动了,真的动了。
火车确实动了,在抖动几下之后,车轮缓缓转动,沿着轨道跑了起来。
说是跑并不用准确,速度很慢,比成年人走路还要慢。
邬秉让就站在旁边,还要放慢速度才行。
但即便如此也足够了。
能不靠人畜之力让车动起来,对于在场的人来说,已经是一场洗礼了。
这和温差发动机带来的震撼不同。
那玩意儿太简单,也没有实用价值,大家也就刚开始新奇了一阵,很快就失去了兴趣。
火车不一样,这东西就算再迟钝的人,也能意识到它的意义有多大。
这时,蓝玉挠了挠头,嘟囔道:
“走的也太慢了,速度能不能再快点?”
邬秉让头都没回的说道:“这是缩小版的样机,速度很慢。”
“我们推测过,大型的要四五尺宽,六七尺高,十几二十尺长。”
“速度会比现在快一点,嗯,比成年人走路的速度要快一点。”
蓝玉皱眉说道:“才比人走路快一点吗?”
朱元璋笑道:“憨货,人会累这铁疙瘩可不会累,能连续不停歇的走。”
“你算算一天能走多远。”
蓝玉还真就掰着手指算了起来。
不只是他,很多人都跟着一起算了起来。
别以为将领都是直来直去的性子,数学肯定不好云云。
其实这完全是错误的想法。
大家以为将领每天都要想着怎么练兵,怎么去算计敌军。
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儿。
将领考虑更多的其实就是各种琐事。
各种物资的多少,使用情况。
每天走多少里路,消耗多少粮食,怎么才能让运输粮食消耗最小化。
这些都是他们需要掌握的。
可以说,一个真正的高级将领,每天都要和数字打交道。
对数字不敏感的人,是当不了优秀将领的。
比如蓝玉,他几乎是眨眼时间就给出了数字。
正常成年人空手的平均速度,差不多在每时辰二十里左右。
这车跑的比人快一点……就按和人一样的速度,一个时辰二十里。
一天十二个时辰……
“二百四十里?这铁疙瘩每天能走二百四十里路?”
他震惊的说道。
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给惊住了。
老朱笑道:“现在知道火车的厉害了吧。”
蓝玉目光看向火车,就像是在看瑰宝:“厉害,太厉害了。”
其他人也都是一样的态度。
每天二百四十里,距离再也无法阻碍大明的统治了。
朱雄英翻了个白眼,他可是记得很清楚,这些话都是当初陈景恪说的。
现在被皇爷爷拿来显摆来了。
关键是,显摆的人竟然不是他,有点失望。
朱标只是笑而不语,这也是父子默契了。
当老朱想要表现自己存在感的时候,他这个当儿子的就会刻意隐藏自己。
当他需要展现皇帝权威的时候,老朱则会隐于幕后给予支持。
现在无疑是老朱的主场。
这时,一直沉默的陈景恪忍不住说道:
“火车只能白天走,晚上黑灯瞎火太危险了。”
徐达说道:“就算每天只能走六个时辰,也是一百二十里,那也了不得啊。”
汤和附和道:“是啊,十天就能走一千多里,一个月就能从南走到北。”
冯胜说道:“还不用废一点人力,将士们到达目的地直接就能作战。”
李善长说道:“这算什么,运送军需物资才是大头。”
“以往输送军粮,超过千里有九成粮食就要消耗在路上。”
“有了这个火车,军粮能一粒不少的运送到千里之外,乃至万里之外。”
“这能节省多少国力和民力啊。”
众人越讨论,越觉得火车实乃国之利器。
不知道谁率先夸起了陈景恪,于是话题又变成了对他的吹捧。
陈景恪只是谦虚的道:“都是研究院诸位的努力,才能将此物造出来。”
邬秉让则表示,他们完全是按照陈景恪的设计来做的,不敢居功。
实际上他这是谦虚了。
虽然主体结构是参照了陈景恪画出来的草图。
可让草图变成实物,中间有太多细节需要去做。
而这些细节,都是靠研究院的人一点点琢磨出来的。
正在兴头上的老朱大手一挥,都别谦虚了,都有功劳,都有重赏。
最后的结果是,研究院的人加薪的加薪,升职的升职。
总之现场一片欢腾。
唯独陈景恪,啥也没捞着。
不过陈景恪啥也没说。
他知道老朱不是不给,而是准备给个大的。
会连带既往的功绩,给一个阶段性的封赏。
毕竟年龄也到了,以前因为年龄而推辞的封赏,也是时候兑现了。
——
众人跟着小火车绕了好几圈,马娘娘先扛不住了,带着徐妙锦等女眷去了一边歇着。
看着依然兴致不减的一群大男人,实在有些搞不懂。
火车虽然确实挺新鲜的,可这么看有啥意思?
如果老朱听到了,一定会告诉她们:
有意思,可太有意思了,能看一整天都不累。
陈景恪虽然也觉得很有意思,可他毕竟是过来人,率先恢复理智。
“太上皇、诸位前辈,咱们也不能这么一直干看着啊。”
他本来是想劝大家去参观一下别的地方,或者商量一些正事儿。
哪知道,老朱眼睛一亮,说道:“对啊,你看咱都糊涂了。”
“邬爱卿,让咱也来操作一番。”
陈景恪:“……”
得了,啥也不说了,随他们去吧。
然后他带着马娘娘等女眷去参观了研究院。
在这里见到了巨大的厂房,以及各种大型工具。
这些工具有些是为了制造火车,新研制出来的。
有些则是已经有的,比如龙门吊,在造船厂已经普及开来。
这个厂房对陈景恪来说,实在太落后了。
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充满了‘科幻感’。
马娘娘感叹道道:“这就是景恪当初说的机械化吧?”
陈景恪想了想,也没有反驳。
放在前世,谁要是说这就是机械化,肯定会被人嘲笑。
但放在这个年代,这就是机械化,就是科幻。
而且在他的规划里,蒸汽机研究院研究的不只是蒸汽机,还有各种工具。
比如机床。
这也是进入工业时代的敲门砖之一,也是工业升级的必要条件。
上辈子在机床方面,我国被人卡了几十年的脖子。
这辈子,只有我们卡别人的份儿。
就算你知道蒸汽机制造技术又能怎样?
没有相应的机床,你只能靠手搓。
成本和品质都和我们的完全没法比。
当然,这些马娘娘她们是不知道的。
不过她们也能感受到,眼前的一切将会改变世界。
——
一群老头真就玩到天快黑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不过老朱并没有忘记正事,临走的时候要求邬秉让,尽快造出真正的火车。
“不论需要什么,咱都给你,明年咱要见到真正的火车。”
“臣必定不让陛下失望。”邬秉让先是答应,然后表情严肃的道:
“陛下,火车有多重要您也看到了。”
“虽然很方便,可一旦失误后果也非常严重。”
“就算造出来了,也需要很长时间磨合试验。”
老朱点点头,本来以为他要推迟时间,哪知道邬秉让话锋一转说道:
“铺设铁轨非常麻烦……这条铁轨是简易的,真正的铁轨需要硬化路面。”
“然后在路面上覆盖一层碎石,碎石上放枕木,枕木上再铺设铁轨。”
“如此才能承载几万斤,几十万斤的重量。”
“如果等火车造好再铺设铁轨,会非常耽误时间。”
“所以最好先铺设一条真正的铁路,等火车造好了,可以立即投入试验。”
“如此能节省大量的时间。”
老朱点点头,说道:“邬爱卿的提议咱知道了,铁轨的事情你不用担心。”
“只要你的火车造出来,咱保准有铁轨使用。”
回宫之后,老朱召开了一场内部会议。
只有朱标、朱雄英、陈景恪三人参加。
会议上讨论了两件事情。
其一钢铁增产。
老朱说道:“火车就是铁疙瘩,大明目前的钢铁储备连一条铁路都修不了,必须增产。”
朱标颔首道:“不过还好,因为早有准备,增产还是比较容易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就有关于钢铁的计划,而且还是作为百年国策来做的。
所以目前大明的钢铁产量只是看起来不高,实际上各种先期筹备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只要一声令下,就能爆发产能。
接着老朱又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铁轨修在哪里。
其实也没啥好说的,直接修一条从研究院到洛阳再到黄河的铁轨。
“现在往来洛阳的运输,过于依赖伊洛河,漕运压力巨大。”
“如果能修筑一条铁路直达黄河,能有效缓解运输压力。”
“而且这条铁路不长也不短,既能起到磨合的作用,又在朝廷的承受范围内。”
还有一点,这条铁路会非常繁华。
能更快的让世人认识到火车的重要性。
至于为啥要修到研究院,自然是为了方便维修。
要是不修这一段路,造出来的火车想上路,还要先想办法运出去,多麻烦。
事情就此定下。
至于执行,自然有朱标去做。
接下来,老朱将目光转向陈景恪,说道:
“说吧,你小子想要什么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