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月明

第432章 殷

第432章 殷

皇宫,听到又有新大陆被发现,朱元璋和朱标并未表现的太过激动。

相反,两人都默然无语。

朱雄英挠了挠头,问道:“你们……怎么了?”

朱元璋摇摇头,苦笑道:“井底之蛙,不知天地之广阔。”

朱标语气复杂的道:“以前我以为天下不过脚下这一隅之地。”

“后来长大了,知道了身毒、南洋、以及西方世界。”

“我一度以为,这就是天下。”

“前年炎洲被发现,现在又有一座更加庞大的新大陆被发现……”

“现实一次又一次打破了我对世界的认知。”

“我在想,世界到底有多大,会不会还有新的大陆。”

“会不会有比我们还要强大的国家,此时也正在向外探索。”

“我们和他们,会不会发生战争。”

“怕什么,我倒真希望能有一个强大的对手,否则这个世界太寂寞了。”

朱元璋和朱标却都摇摇头,他还是太年轻了啊。

不过年轻人有锐气是好的,所以他们也没有反驳他的话。

陈景恪能感受到两人的想法,就是年龄大了,时间一天比一天少。

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生出了时不我待之感。

而且面对这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他们需要做的实在太多。

大明内部的变革还未完成,周边的土地也未消化吸收。

计划中的世界体系,还在起步阶段。

每一次新的地理大发现,都必然会让他们生出紧迫感。

这是人之常情无法避免,所以陈景恪并未安慰两人,而是说道:

“世界到底有多大,到目前依然是未知。”

“但根据已知的信息,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规律。”

朱元璋看向他,问道:“你又总结出什么规律来了?”

朱标和朱雄英都向他看来。

陈景恪说道:“这个世界就是一片黑暗森林,每一个存在于世间的文明都是带着刀剑的猎人。”

“他们既要和凶猛的野兽搏斗,还要时刻小心其他猎人的袭击……”

“赢家通吃,败者失去一切,甚至连存在的痕迹都会被抹去。”

朱元璋不禁想起了,陈景恪曾经说过的起源文明、次生文明。

已知的几大起源文明,就只剩下华夏未出现过断层。

其他起源文明全都被灭绝过,或者出现过断层。

再联想到接二连三的地理大发现。

世界广阔无边,没有人知道在未知的地方,隐藏着什么样的对手。

一不小心就会被敌人发现,然后被消灭。

确实有点黑暗森林的样子了。

同样是战争,自然是先发现目标的人占据优势。

至少拥有更多的备战时间。

想到这里,他坚定的说道:“大明必须要变强,变得更加强大。”

“要主动走出去探索全世界,先一步摸清敌人在哪。”

朱标比较冷静,说道:“变强和探索是必须的,但不能盲目,否则会自乱阵脚。”

至少目前已经探知的世界,需要大明用几十年上百年才能消化。

就算再有新的地理发现,也无能为力了。

所以,还是要深化变革,然后占领并稳固已经发现的土地。

说白了,现在大明不需要制定什么新计划,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发展就好。

看起来方才大家说了一通废话。

实则不然,方才的一席话,坚定了大家的信心,确立了大明未来的发展方向。

总结起来八个字,深化变革、稳步扩张。

之后他们才开始谈论新大陆的情况。

得知新大陆上土民的情况,朱元璋和朱标都长长地舒了口气。

人口虽然很多,但对大明构不成威胁。

按照黑暗森林的逻辑来看,大明才是猎人,他们只能当猎物。

至于如何开发新大陆,他们确立了一个大体的方针。

先建立据点,慢慢的迁徙一些人口过去。

将来有机会,就在那里建立几个封国,让诸侯王去征服土民。

人口灭绝从来都不是华夏的选择。

华夏对自己的文明有足够的自信,我们会用另一种方式来治理这个世界。

那就是用武力征服,然后用文明教化。

以后那座新大陆上的土民,都是华夏子民。

至于新大陆如何命名,本来老朱想按照习惯,从古籍里挑选一个名字。

陈景恪却说道:“陛下可还记得《华夏简史》里记载,有一支殷商遗民向北迁徙,最终杳无音信了吗。”

朱元璋马上就明白过来,说道:“你是说……”

朱雄英兴奋的道:“殷商遗民,着啊。”

“那支殷商遗民渡海去了新大陆,和当地土人结合开枝散叶,形成了现在的土人。”

“新大陆就叫殷洲或者商洲,上面的土人就叫商……嗯,叫殷人。”

“景恪你当年留的这个空白,真的是神来之笔啊。”

陈景恪心道,先射箭后画靶能不准吗,嘴上却谦虚的道:

“我当时是为了同化流鬼、靺鞨等族群留下的借口。”

“没想到能发现新大陆,属于误打误撞了。”

朱元璋和朱标也没有多想,这事儿确实是巧合。

主要是,就算多想又能如何?

还能把他抓到诏狱里,使用大记忆恢复术不成?

所以,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朱标却并不看好他们的打算:“仅凭这样一条信息,恐怕无法说服世人,那些土人是殷商后裔的。”

朱雄英冷静了一下,发现确实很难。

陈景恪含笑道:“待我入关,自有大儒为……”

“咳,只要我们足够强,跟着我们能获得足够的好处。”

“不需要我们去证明,只要丢一个引子过去,土人自会拿出一套说辞的。”

“至于我们的人信不信……出则夷狄,入则华夏。”

“人家都主动加入华夏大家庭了,还能将人拒之门外不成?”

朱标一想也是,自《华夏简史》成书以来。

已经有不知道多少土民,拿着其中的记录来证明自家是华夏分支。

并且,他们依照华夏简史的记录,结合自家流传下来的一些传说,进行了深加工。

完善了相关逻辑链条。

所以,我们就是华夏后裔,大家是一家人。

等大明在殷洲建立了统治,强大的华夏文明,可以做到同样的事情。

以后他们就是殷人,是华夏分支。

现在不过是回归主脉。

所以,殷洲和殷人这两个名字,就此确定下来。

朱元璋又补充了一条:“切记,冶炼金属的技艺绝不可流入殷人之手,马匹也是如此。”

朱雄英也说道:“对,我们在殷洲立足之前,绝不可让这两样东西落入殷人之手。”

这个规矩在炎洲都没有使用过,原因很简单,炎洲土人少。据目前统计,差不多在七十五万人左右。

这点人口分布在广阔的区域,最大的势力也才两三千人。

普遍三五百人为一个单位生活。

对大明构不成丝毫威胁。

还有个原因是,炎洲土人的文明程度更低,就算告诉他们冶炼金属的办法。

不告诉他们如何探矿采矿,如何提高炉温,他们照样弄不出金属了。

这可不是贬低他们。

冶炼说起来简单,实际上背后代表的是一整条科技体系。

从如何探矿,到如何采矿,再到收集制作燃料,还要想办法提高炉温……

欧亚大陆的人类,进行频繁的技术交流,尚且用了几千年才点亮这个科技。

靠炎洲上那点土人,没有外人手把手的教,他们是弄不出来的。

事实上,炎洲矿藏丰富品质极高,露天矿藏遍地都是。

却没有点亮冶金科技,就是这个原因。

殷人不一样,他们已经拥有了相当不错的文明。

之所以没有发展出冶金业,主要原因就是矿藏埋藏极深,靠手挖不出来。

如果告诉他们冶炼金属的奥秘,他们是有能力,自己将整套技术琢磨出来的。

虽然大明不怕他们拥有相关技术,但没必要给自己制造困难不是。

敲定了大致方针之后,朱元璋和朱标本以为就没什么事情了。

哪知道,朱雄英却神神秘秘的对他们说道:

“皇爷爷、爹,我还有几样宝贝送给你们。”

朱元璋马上就猜到了一些端倪,说道:

“在殷洲有宝贝?”

朱标也好奇的看了过来。

朱雄英故意吊胃口的道:“确实是殷洲的宝贝,您绝对想象不到的宝贝。”

“黄金白银咱都不稀罕,唯一能让咱稀罕的也就是良种了。”

“不过就算是良种,也无法让咱动容了。”

“如果是十年前发现,咱会很高兴,”

“现在有了南洋的粮食,大明也不缺口粮了。”

“况且就算是良种又如何,咱就不信还有什么能比得过水稻的。”

说完,老朱斜睨他一眼,那意思分明就是,小子看你怎么吊人胃口。

陈景恪心下好笑,老朱确实有自信的底气。

但他还是太小瞧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了。

朱雄英‘嘿嘿’一笑,说道:“那如果是亩产千斤的良种呢?”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朱标也震惊不已,说道:“雄英,事关重大,你可

不要开玩笑。”

朱雄英很是满意他们的表现,也不再吊胃口,说道:

“据陈永和所说,他们亲眼见过亩产千斤的庄稼,并且带了一些种子回来……”

老朱眼珠子都红了:“良种呢,良种在哪?快拿给咱看看。”

朱标也起身说道:“快,把良种拿过来。”

“皇爷爷、爹,亩产千斤的良种就在这……”

不等他说完,老朱直接就扑了过去,一把将那口箱子掀开。

露出了单独存放的七颗红薯。

他伸出双手,小心翼翼的捧起一颗红薯,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的打量着。

犹如观看世间最珍贵的宝贝。

朱标也跟过来,拿起一颗观察起来。

很大,很重。

符合亩产千斤的特征。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亩产千斤。

不过那些人既然敢把种子拿过来,就说明作假的可能性不大。

朱雄英在一旁将红薯的特点讲了一遍,当然都是陈永和告诉他的。

当得知吃了这东西,会出现烧心、胃酸等等后遗症的时候。

老朱有些生气的道:“矫情,饿肚子的时候观音土都吃不上,这点小问题算什么。”

“只要能填饱肚子,只要吃不死人,它就是世上最好的东西。”

朱标默默的点头,能果腹,吃不死人。

对于饿肚子的人来说,这已经是奢望了。

朱雄英则有些无法理解,毕竟他生来富贵,很难真正理解饥饿是什么。

其实陈景恪也很难理解,毕竟前世今生他都没有真正饿过肚子。

不过他毕竟见多识广,还是能体会到一些的。

能果腹,吃不死人。

这看似低到无法再低的要求,只有经历过饥荒的人才知道,这是多么的奢侈。

老朱小心翼翼的将红薯放在桌子上,郑重的道:

“马上找最有经验的老农来种植,就在宫里种,咱要亲自盯着。”

“如果真的能亩产千斤,陈永和当封侯,其余所有人皆有厚赏。”

朱标颔首道:“如此良种,不封侯不足以偿其功。”

“种植的事情,可以将五弟叫过来,他在这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

老朱点头道:“嗯,咱正有此意。”

朱雄英笑道:“别急啊,还有其它种子呢。”

“这个瓜,个头也非常大,能长到脸盆大小。”

“房前屋后,地头边角,都能种上几颗。”

“既能当菜吃,也能临时充当主食果腹。”

老朱再次露出震惊之意,然后狂喜道:

“竟然还有?”

确实还有,接下来朱雄英又将其它种子全都介绍了一遍。

每一样老朱都很开心。

即便是产量一般的玉米,他也高兴的眯起了眼睛。

一点都不像方才说的那样,啥都见过不稀罕。

“没想到,这殷洲上竟然有如此多的良种,真乃宝地也。”

这是他了解过所有的种子后,说出的评价。

朱标也是同样的态度,确实是宝地啊。

物种不但奇特,数量还多,关键是产量还高。

太让人眼红了。

这也更加坚定了占领此地的决心。

谁知道还会不会有别的神奇物品呢,绝不能让宝地落到别人手里。

之后取名的时候,老朱直接拍板。

也别乱起别的名字了,就用‘殷’字。

红薯叫殷薯,玉米叫殷米,南瓜叫殷瓜……

既说明了来源,又强化了殷商后裔这个标签。

以后提起这些作物的名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来自于殷地,是殷商后裔种植的作物。

久而久之,新大陆就是殷商后裔的,而殷商是属于华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