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剑心
第2101章 击鼓传花
小
大
接下来两个星期,歌罗法、玛利亚、安特隆与欧罗玫四人继续在米德加德各地考察。乔安没有全程参与,只是受托带他们去了一趟“太古深渊”,参观魔晶矿区。
从魔晶矿区回来后,安特隆私下找到乔安,打听米德加德城有没有流通帝国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也就是所谓的“帝国金钞”。
“我周围的朋友,或多或少兑换了一些金钞,我的导师,还有一位可敬的伯爵夫人,更是拿出数百万真金白银兑换金钞,可见帝国金钞在米德加德城里还是蛮受欢迎的。”
乔安没好意思告诉安特隆,自己也拿出一百万金杜加——几乎是全部身家,由莫里亚蒂教授代为购入金钞,算是这场游戏当中的大玩家之一。
“我也是刚从霍尔顿先生那里了解到,帝国本土发行的金钞,在米德加德这样的海外殖民地同样可以兑换,而且米德加德人对金钞的热衷程度一点都不逊于帝国首都的投资者,然而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件怪事。”安特隆笑容神秘。
“什么怪事?”乔安不明就里。
“帝国央行这一年来已经发行了票面价值数以亿计的金钞,而在米德加德流通的金钞面值也不会低于三千万,米德加德人手中持有数额如此庞大的金钞,可是你有没有在市场或者店铺里看到人们用金钞买卖商品?”
乔安愣了一下,皱眉道:“见是见过,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按照老习惯,使用金银铜币进行交易,很少有人真拿出金钞买东西。”
“帝国央行发行金钞,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币材成本,改善财政收入,与此同时,也应该承认推广纸币会给普通民众带来便利,外出旅行或者做生意,随身携带一叠钞票,显然要比累赘的金属铸币更方便,更何况纸币还没有磨损和成色不足的麻烦,然而如此便利的纸币,为何在市面上看不到广泛应用呢?”
安特隆笑了笑,接着说:“其实就在帝国政府推出金钞其后不久,我们远东政府也发起了相似的纸币改革,现在绝大多数远东人已经将自己的金银资产兑换成了纸币,区别在于我们远东人是真的拿纸币当钱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改为采用纸币进行支付,而在米德加德,人们至今还没有养成使用纸币的习惯,难道这不奇怪?”
“的确是很奇怪。”乔安不得不承认安特隆的观察很有见地,“就我个人而言,不介意改用纸币,但是我平常消费的地点,无论是校园内还是校园外的店铺,人们都还是按照老样子使用金银铸币,仿佛纸币压根不存在,在这种氛围里,如果我坚持使用纸币,反而显得很怪异。”
“所以说,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在现实中不用纸币进行交易呢?”安特隆继续追问,“如果说人们不信任纸币的购买力,又怎么解释帝国金钞在米德加德城受到热捧,在交易市场上的现价大大超出了票面价格?”
乔安挠了挠头,隐约觉得平民百姓和金钞持有者根本不是一类人,后者持有大笔金钞,目的也不是拿来消费购物,而是怀有投机升值的目的。
“安特隆先生,我对金融行业缺乏了解,暂时无法回答您的问题,不过我的导师对金钞很在行,如果你觉得有必要,我可以请教一下他的看法。”
“那就麻烦您了,维达博士,最好可以安排我与您的导师面谈。”安特隆感激的说。
乔安拿出“通讯石”,找了个僻静的地方,与莫里亚蒂教授建立“高等心灵连线”,转述安特隆·扬波的疑问。
“乔安,你的直觉是对的,米德加德城有数十万人口,其中绝大多数人连金钞都没摸到过,当然不会用这种纸币进行日常交易。”
“只有人群中的极少数富有阶层,了解证券交易的游戏规则,并且有资本购入金钞,作为一种金融资产,而非单纯的货币。”
“这类投资者,当然也包括我本人在内,购买金钞就是为了坐等升值,高价出手,赚取低买高卖的差额,这两年来金钞价格一路上扬,持有金钞就意味着资产上涨,谁又舍得拿这只‘会下金蛋的鸡’支付餐厅账单呢?”
“结果就是金钞只在证券投机者这个小圈子里循环,却与社会大众的生活完全脱节,所以你在日常的商品和服务交易场景中,根本看不到金钞的踪迹。”
“导师,如果金钞只在小圈子里炒作,不就成了‘击鼓传花’的游戏?一旦这个圈子里的大玩家,比如您,拒绝再玩下去,整个游戏势必崩盘,作为游戏筹码的金钞也将随之变成一堆废纸。”乔安担心地说。
“呵呵……我的学生,你很聪明,看穿了金钞的本质,事实上崩盘的那一天迟早会到来,这一点不光我们知道,其他玩家也是心知肚明,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在金钞升值到最高点的那一刻,抢在别的玩家之前结束游戏,卖出手中的金钞,获利离场。”
“问题是,谁又能准确判断金钞的市场价格呢?”莫里亚蒂教授叹了口气,“答案很残酷,只有这个游戏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大玩家才有资格吹响预示逃亡的‘号角’,中小玩家只有竖起耳朵听令抢跑的份儿,至于那些散户,不过是待宰的羔羊。”
“导师,您在这场游戏里算是什么级别的玩家?”乔安好奇的打听。
“仅就米德加德城来说,我当然算得上大玩家,可是与旧世界那些大量购入金钞、具有官方背景的投资机构相比,我只不过是一只小虾米。”
“官方背景”这个词,使乔安联想到“云网”背后的寇拉斯政府,继而联想到安特隆·扬波供职的“远东中央银行”。
“导师,您看有没有这种可能,远东中央银行通过代理机构,大量购入帝国金钞,炒作升值,过后再突然抛售,那后果……”
后果越想越可怕,乔安不由打了个寒颤。
从魔晶矿区回来后,安特隆私下找到乔安,打听米德加德城有没有流通帝国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也就是所谓的“帝国金钞”。
“我周围的朋友,或多或少兑换了一些金钞,我的导师,还有一位可敬的伯爵夫人,更是拿出数百万真金白银兑换金钞,可见帝国金钞在米德加德城里还是蛮受欢迎的。”
乔安没好意思告诉安特隆,自己也拿出一百万金杜加——几乎是全部身家,由莫里亚蒂教授代为购入金钞,算是这场游戏当中的大玩家之一。
“我也是刚从霍尔顿先生那里了解到,帝国本土发行的金钞,在米德加德这样的海外殖民地同样可以兑换,而且米德加德人对金钞的热衷程度一点都不逊于帝国首都的投资者,然而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件怪事。”安特隆笑容神秘。
“什么怪事?”乔安不明就里。
“帝国央行这一年来已经发行了票面价值数以亿计的金钞,而在米德加德流通的金钞面值也不会低于三千万,米德加德人手中持有数额如此庞大的金钞,可是你有没有在市场或者店铺里看到人们用金钞买卖商品?”
乔安愣了一下,皱眉道:“见是见过,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按照老习惯,使用金银铜币进行交易,很少有人真拿出金钞买东西。”
“帝国央行发行金钞,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币材成本,改善财政收入,与此同时,也应该承认推广纸币会给普通民众带来便利,外出旅行或者做生意,随身携带一叠钞票,显然要比累赘的金属铸币更方便,更何况纸币还没有磨损和成色不足的麻烦,然而如此便利的纸币,为何在市面上看不到广泛应用呢?”
安特隆笑了笑,接着说:“其实就在帝国政府推出金钞其后不久,我们远东政府也发起了相似的纸币改革,现在绝大多数远东人已经将自己的金银资产兑换成了纸币,区别在于我们远东人是真的拿纸币当钱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改为采用纸币进行支付,而在米德加德,人们至今还没有养成使用纸币的习惯,难道这不奇怪?”
“的确是很奇怪。”乔安不得不承认安特隆的观察很有见地,“就我个人而言,不介意改用纸币,但是我平常消费的地点,无论是校园内还是校园外的店铺,人们都还是按照老样子使用金银铸币,仿佛纸币压根不存在,在这种氛围里,如果我坚持使用纸币,反而显得很怪异。”
“所以说,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在现实中不用纸币进行交易呢?”安特隆继续追问,“如果说人们不信任纸币的购买力,又怎么解释帝国金钞在米德加德城受到热捧,在交易市场上的现价大大超出了票面价格?”
乔安挠了挠头,隐约觉得平民百姓和金钞持有者根本不是一类人,后者持有大笔金钞,目的也不是拿来消费购物,而是怀有投机升值的目的。
“安特隆先生,我对金融行业缺乏了解,暂时无法回答您的问题,不过我的导师对金钞很在行,如果你觉得有必要,我可以请教一下他的看法。”
“那就麻烦您了,维达博士,最好可以安排我与您的导师面谈。”安特隆感激的说。
乔安拿出“通讯石”,找了个僻静的地方,与莫里亚蒂教授建立“高等心灵连线”,转述安特隆·扬波的疑问。
“乔安,你的直觉是对的,米德加德城有数十万人口,其中绝大多数人连金钞都没摸到过,当然不会用这种纸币进行日常交易。”
“只有人群中的极少数富有阶层,了解证券交易的游戏规则,并且有资本购入金钞,作为一种金融资产,而非单纯的货币。”
“这类投资者,当然也包括我本人在内,购买金钞就是为了坐等升值,高价出手,赚取低买高卖的差额,这两年来金钞价格一路上扬,持有金钞就意味着资产上涨,谁又舍得拿这只‘会下金蛋的鸡’支付餐厅账单呢?”
“结果就是金钞只在证券投机者这个小圈子里循环,却与社会大众的生活完全脱节,所以你在日常的商品和服务交易场景中,根本看不到金钞的踪迹。”
“导师,如果金钞只在小圈子里炒作,不就成了‘击鼓传花’的游戏?一旦这个圈子里的大玩家,比如您,拒绝再玩下去,整个游戏势必崩盘,作为游戏筹码的金钞也将随之变成一堆废纸。”乔安担心地说。
“呵呵……我的学生,你很聪明,看穿了金钞的本质,事实上崩盘的那一天迟早会到来,这一点不光我们知道,其他玩家也是心知肚明,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在金钞升值到最高点的那一刻,抢在别的玩家之前结束游戏,卖出手中的金钞,获利离场。”
“问题是,谁又能准确判断金钞的市场价格呢?”莫里亚蒂教授叹了口气,“答案很残酷,只有这个游戏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大玩家才有资格吹响预示逃亡的‘号角’,中小玩家只有竖起耳朵听令抢跑的份儿,至于那些散户,不过是待宰的羔羊。”
“导师,您在这场游戏里算是什么级别的玩家?”乔安好奇的打听。
“仅就米德加德城来说,我当然算得上大玩家,可是与旧世界那些大量购入金钞、具有官方背景的投资机构相比,我只不过是一只小虾米。”
“官方背景”这个词,使乔安联想到“云网”背后的寇拉斯政府,继而联想到安特隆·扬波供职的“远东中央银行”。
“导师,您看有没有这种可能,远东中央银行通过代理机构,大量购入帝国金钞,炒作升值,过后再突然抛售,那后果……”
后果越想越可怕,乔安不由打了个寒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