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剑心
第2093章 曝光
小
大
“霍尔顿,你写得真好!”乔安由衷赞叹。
“我姐和财迷姐也说写得不错,还建议我公开发表。”霍尔顿得意地笑道。
“的确应该公开发表,如果只在小圈子里流传,可起不到澄清真相和唤醒民众的作用。”乔安将手稿还给诗人先生,“投给《米德加德论坛报》怎么样?”
霍尔顿摊手叹气。
“我们学院的一位学长,去年毕业后在报社任职,跟我交情不错,我过来之前约他喝咖啡,问他这样的文章能不能发表,他看过以后告诉我恐怕不行,最近一段时间新闻审查空前严格,如果发表我这篇文章,报社就有被查封的风险……”
乔安皱了皱眉,问道:“在城外或许能找到不受新闻监管的小报,可惜这样的报纸影响力也很有限。”
“财迷姐说亚当斯先生在新·阿瓦隆发展的不错,认识《约顿海姆新闻报》的主编,他们应该很乐意发表这篇令米德加德殖民当局难堪的文章。”霍尔顿摸着下巴,面露诡笑。
通过敌国报纸伸张正义,发表抹黑本国政府的文章,乔安越琢磨越不是滋味……这算不算通敌叛国啊?
正纠结的时候,霍尔顿问道:“乔安,我记得你在亚尔夫海姆报界有朋友,可不可以在那边也投稿试试?”
乔安想了想,说:“我认识《来顿邮报》社的编辑和记者,我可以试着帮你打听一下,争取发表在头版。”
莱顿港也属于亚珊帝国的海外殖民地,在当地的报纸上发表霍尔顿这篇文章,算不得家丑外扬,乔安也就没什么好纠结的了。
“另外,我有一个想法,其实咱们没必要拘泥于实体纸媒,云网的新闻版面也在征集稿件,不妨也投稿试试!”霍尔顿兴冲冲地说,“如果我能在云网上公开发表这篇文章,世界各地的云网用户都能看见,影响力将比任何一家地区性报纸都要大得多,你觉得怎么样?”
乔安迟疑了一下,心中那架天平最终还是偏向了“伸张正义”的一方。
“不妨试试看。”
……
事情的进展比预想中更顺利,短短一周过后,霍尔顿提交的稿件就通过线上审核,发表在“云网新闻”最显眼的版面,当天就有逾万云网用户阅读了这篇文章并且留言评论,引发热议。
乔安施法检索了一下新闻评论区,利用关键字进行归类,发现绝大多数用户支持霍尔顿曝光真相,严厉谴责米德加德殖民当局颠倒黑白、残害原住民的卑鄙行径,可见“公道自在人心”并不只是一句空话。
“维穆尔河谷惨案真相揭秘”引发的议论迅速升温,舆论阵地随之由网上转移到现实。
其后不久,《莱顿邮报》和《约顿海姆新闻报》也都紧跟云网新闻的脚步,发表了这篇揭秘文章,推波助澜,使这起事件的热度进一步升温,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除了米德嘉德殖民地与帝国本土,其它各国媒体也都纷纷转载这篇文章,各大报刊还通过社评对洛根·沃尔松格之死表示同情,对于放纵病毒戕害原住民的米德加德殖民当局,则持严厉的批评态度。
感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殖民地政府终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意识到继续滥杀只会使米德嘉德重燃战火,决定息事宁人。
然而以沃尔松格家族为首的原住民,已经被殖民者的背信弃义与血腥屠杀彻底激怒,断然拒绝妥协。
尼克尔斯总督试图请卡斯蒂斯爵爷出面缓颊,爵爷却以卧病为由婉拒,坦言事已至此,自己出面也无法消除沃尔松格家族的怒火,种族仇杀恐将演变成一场席卷整个米德加德地区的战争,殖民地当局有必要早做准备。
尼克尔斯总督被爵爷的警告吓了一跳,赶紧致信帝国内阁寻求援助。
然而帝国本土也不太平,弗兰克太子主持的改革计划已经推行两年,对这个体制臃肿、积重难返的老迈帝国而言,从经济、宗教再到土地制度的激进改革好比一剂狼虎猛药,非但没有革除弊端,反而加剧了阶层矛盾与传统乡村社会的解体。
延续1600多年的神圣亚珊帝国日暮黄昏,宛如一座外表恢宏、内里分崩离析的大厦,已然摇摇欲坠。
如果说激进派主导的改革是一场出于好心反而办了坏事的“人祸”,那么1624年春天席卷帝国西北内陆、十年一遇的特大旱情,无疑是一场残酷的天灾。
圣光教廷组织高阶神职人员分赴旱情严重的地区,施法呼风降雨。
然而在这种极端干燥的季节里,人工降雨形同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缓解灾情。
帝国内陆的广大乡村,众多中小农户已经在改革中失去大部分土地,再加上旱灾的摧残,纷纷迎来破产的厄运。
有点积蓄的破产农民还能出海谋生,迁往新大陆讨生活,连船票都买不起的赤贫阶层,就只能拖家带口的逃荒乞讨。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流民泛滥都是极度危险的动乱征兆。
神圣亚珊帝国也没能逃脱历史规律,从1624年春天掀起的零星暴动,到了当年夏季,已然演变成一场本世纪以来波及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深远的农民大起义,帝国大地上燃起的野火,日益显示出失控的趋势。
帝国内阁的执政者们为了平息国内烽烟四起的动乱已经忙得焦头烂额,自顾尚且不暇,哪还顾得上替米德加德这块海外殖民地操心。
尼克尔斯总督呈交的文书,久久得不到回复,米德加德殖民当局陷入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也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
自从霍尔顿的文章公开发表,乔安就特别留意安德森太太的情绪变化,唯恐她从街坊邻居那里听到风声,了解儿子之死的真相过后,再次精神受创。
不知该说幸运还是不幸,这位可怜的老妇人,没有等到全城热议维穆尔河谷惨案真相的那一天,便怀着大仇得报的释然心态,在睡梦中安详辞世。
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6月2日,也就是安德森太太举行葬礼的那天,陪伴她多年的那只名叫“球球”的老猫,也在当天夜里停止了呼吸。
乔安亲手为“球球”老爷制作了一具小棺材,与安德森太太合葬。
第二天上午,他把家中其余的猫和狗都抱上马车,按照事先的约定,送到海湾商行,托付给海拉尔收养。
“猫咪、猫咪、喵喵喵!”
“狗子、狗子、汪汪汪!”
鹦鹉多莉看到家里多了一大群宠物,兴奋地模仿猫狗叫嚷,上蹿下跳,还用翅膀拍着胸膛,一本正经的向乔安保证,自己会帮女主人好好照顾这群猫狗。
乔安在商行喝了杯茶,便向海拉尔提出告辞,出门前还向依依不舍的宠物们一一道别,祝愿他们在新的环境里过得开心。
海拉尔倚着柜台,双臂交叉环抱在胸前,默默注视乔安与猫狗们道别,终于忍不住问他:“既然你舍不得,为何不自己养它们?”
乔安看了她一眼,扭头望向门外。
“我不配。”
……
史料:洛根首领的哀辞(《血腥的民主》作者:查攸吟)
1774年,住在俄亥俄河流域的印第安人与白人发生了一系列流血事件。
根据托马斯·杰斐逊在《弗吉尼亚纪事》(1784-1785)的记述,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抢劫行为大为愤怒,为了报复,白人士兵杀死了许多无辜的印第安人,其中包括当地印第安人的首领洛根的家人,而洛根是以白人的朋友而闻名的。
惨遭灭门的洛根对白人殖民者发动了血腥的报复,集结起印第安军队发动一场针对白人殖民者的战争。
他们到处袭击白人,剥去了许多无辜的男人、妇女和儿童的头皮,但最终还是在1774年10月被弗吉尼亚的民团打败。
在这个决定性的战役之后,意识到滥杀只会继续使殖民地边界陷入血腥战乱的殖民地政府决定息事宁人,提出了只要印第安人投降悔过便可结束敌对的态度。
但是身负血海深仇的洛根拒绝和其他首领一起去向获胜的白人屈膝哀求。相反,他给弗吉尼亚总督穆尔伯爵寄去以下这篇回复。
当民兵部队征讨印第安人凯旋时,也将这篇带有控诉性质的哀辞带了回去。
据杰斐逊说,“这篇演讲成了威廉斯堡所有谈话的话题”。它被刊在《弗吉尼亚公报》上,后又被登在北美大陆各报上,甚至连英国的报刊上也发表了这篇演讲。
在许多年以后,杰斐逊又在他的《弗吉尼亚纪事》中再次刊登了这篇回复,以驳斥那些欧洲人“以为在北美的土壤、气候和其他环境中有某种东西导致动物先天的或后天的、肉体的或道德的本性的退化,甚至连人类也不例外”为理由对北美居民的歧视。
杰斐逊把洛根的这篇回复作为“这个国土上土人的天才,尤其是他们的雄辩之才”的证据。
他断言“欧洲从未出现过比这篇短小精美、富于雄辩的演说更优秀的东西”。
洛根的演说曾是19世纪学校读本中固定的文章,并为几代美国年轻人所熟悉。以下为演说内容译文:
我恳请任何一位白人说说,他是否曾饿着肚子走进洛根家的小屋,而洛根没有给他肉吃?他是否曾在又冷又没衣穿时来到洛根家,而洛根没有给他衣服穿?
在最近这次漫长而血腥的战争中,洛根一直待在自己的小屋里,一直是一位宣传和平的人。
我对白人的爱就是这样的,以至于我的同胞经过我家时都指着说:“洛根是白人的朋友。”如果不是一个人伤害了我们,我甚至想过和你们住在一起。
去年春天,克雷萨普上校无缘无故地残酷杀害了洛根的所有亲人,甚至连我的女人和孩子也不放过。在现在活着的人中,没有一个人的血管里流着我的血。
这个事实呼唤我去报复。我寻求报复,我杀死了许多人。现在,我已经复仇够了,为了这片土地,我很高兴看到和平的曙光。
但不要以为我的高兴是出于害怕。洛根从不惧怕,他不会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而突然做一百八十度转变!
你们谁会为洛根哀悼?没有一人!
……
然而,笔者必须强调的是,对于托马斯·杰斐逊来说,他真正关心的并非是洛根首领的悲剧。
这样一篇出自北美土着的带有申辩性质的哀辞,可以为他们这些来自欧洲的北美人做出说明——看,即便是土着都能写出如此雄辩和动人的词句,更何况我们这些来自欧洲、信仰上帝的白人!
至于洛根本人,正如他自己在文章末尾所说的那样——谁会为洛根哀悼?没有一人!
“我姐和财迷姐也说写得不错,还建议我公开发表。”霍尔顿得意地笑道。
“的确应该公开发表,如果只在小圈子里流传,可起不到澄清真相和唤醒民众的作用。”乔安将手稿还给诗人先生,“投给《米德加德论坛报》怎么样?”
霍尔顿摊手叹气。
“我们学院的一位学长,去年毕业后在报社任职,跟我交情不错,我过来之前约他喝咖啡,问他这样的文章能不能发表,他看过以后告诉我恐怕不行,最近一段时间新闻审查空前严格,如果发表我这篇文章,报社就有被查封的风险……”
乔安皱了皱眉,问道:“在城外或许能找到不受新闻监管的小报,可惜这样的报纸影响力也很有限。”
“财迷姐说亚当斯先生在新·阿瓦隆发展的不错,认识《约顿海姆新闻报》的主编,他们应该很乐意发表这篇令米德加德殖民当局难堪的文章。”霍尔顿摸着下巴,面露诡笑。
通过敌国报纸伸张正义,发表抹黑本国政府的文章,乔安越琢磨越不是滋味……这算不算通敌叛国啊?
正纠结的时候,霍尔顿问道:“乔安,我记得你在亚尔夫海姆报界有朋友,可不可以在那边也投稿试试?”
乔安想了想,说:“我认识《来顿邮报》社的编辑和记者,我可以试着帮你打听一下,争取发表在头版。”
莱顿港也属于亚珊帝国的海外殖民地,在当地的报纸上发表霍尔顿这篇文章,算不得家丑外扬,乔安也就没什么好纠结的了。
“另外,我有一个想法,其实咱们没必要拘泥于实体纸媒,云网的新闻版面也在征集稿件,不妨也投稿试试!”霍尔顿兴冲冲地说,“如果我能在云网上公开发表这篇文章,世界各地的云网用户都能看见,影响力将比任何一家地区性报纸都要大得多,你觉得怎么样?”
乔安迟疑了一下,心中那架天平最终还是偏向了“伸张正义”的一方。
“不妨试试看。”
……
事情的进展比预想中更顺利,短短一周过后,霍尔顿提交的稿件就通过线上审核,发表在“云网新闻”最显眼的版面,当天就有逾万云网用户阅读了这篇文章并且留言评论,引发热议。
乔安施法检索了一下新闻评论区,利用关键字进行归类,发现绝大多数用户支持霍尔顿曝光真相,严厉谴责米德加德殖民当局颠倒黑白、残害原住民的卑鄙行径,可见“公道自在人心”并不只是一句空话。
“维穆尔河谷惨案真相揭秘”引发的议论迅速升温,舆论阵地随之由网上转移到现实。
其后不久,《莱顿邮报》和《约顿海姆新闻报》也都紧跟云网新闻的脚步,发表了这篇揭秘文章,推波助澜,使这起事件的热度进一步升温,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除了米德嘉德殖民地与帝国本土,其它各国媒体也都纷纷转载这篇文章,各大报刊还通过社评对洛根·沃尔松格之死表示同情,对于放纵病毒戕害原住民的米德加德殖民当局,则持严厉的批评态度。
感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殖民地政府终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意识到继续滥杀只会使米德嘉德重燃战火,决定息事宁人。
然而以沃尔松格家族为首的原住民,已经被殖民者的背信弃义与血腥屠杀彻底激怒,断然拒绝妥协。
尼克尔斯总督试图请卡斯蒂斯爵爷出面缓颊,爵爷却以卧病为由婉拒,坦言事已至此,自己出面也无法消除沃尔松格家族的怒火,种族仇杀恐将演变成一场席卷整个米德加德地区的战争,殖民地当局有必要早做准备。
尼克尔斯总督被爵爷的警告吓了一跳,赶紧致信帝国内阁寻求援助。
然而帝国本土也不太平,弗兰克太子主持的改革计划已经推行两年,对这个体制臃肿、积重难返的老迈帝国而言,从经济、宗教再到土地制度的激进改革好比一剂狼虎猛药,非但没有革除弊端,反而加剧了阶层矛盾与传统乡村社会的解体。
延续1600多年的神圣亚珊帝国日暮黄昏,宛如一座外表恢宏、内里分崩离析的大厦,已然摇摇欲坠。
如果说激进派主导的改革是一场出于好心反而办了坏事的“人祸”,那么1624年春天席卷帝国西北内陆、十年一遇的特大旱情,无疑是一场残酷的天灾。
圣光教廷组织高阶神职人员分赴旱情严重的地区,施法呼风降雨。
然而在这种极端干燥的季节里,人工降雨形同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缓解灾情。
帝国内陆的广大乡村,众多中小农户已经在改革中失去大部分土地,再加上旱灾的摧残,纷纷迎来破产的厄运。
有点积蓄的破产农民还能出海谋生,迁往新大陆讨生活,连船票都买不起的赤贫阶层,就只能拖家带口的逃荒乞讨。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流民泛滥都是极度危险的动乱征兆。
神圣亚珊帝国也没能逃脱历史规律,从1624年春天掀起的零星暴动,到了当年夏季,已然演变成一场本世纪以来波及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深远的农民大起义,帝国大地上燃起的野火,日益显示出失控的趋势。
帝国内阁的执政者们为了平息国内烽烟四起的动乱已经忙得焦头烂额,自顾尚且不暇,哪还顾得上替米德加德这块海外殖民地操心。
尼克尔斯总督呈交的文书,久久得不到回复,米德加德殖民当局陷入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也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
自从霍尔顿的文章公开发表,乔安就特别留意安德森太太的情绪变化,唯恐她从街坊邻居那里听到风声,了解儿子之死的真相过后,再次精神受创。
不知该说幸运还是不幸,这位可怜的老妇人,没有等到全城热议维穆尔河谷惨案真相的那一天,便怀着大仇得报的释然心态,在睡梦中安详辞世。
仿佛冥冥中自有天意,6月2日,也就是安德森太太举行葬礼的那天,陪伴她多年的那只名叫“球球”的老猫,也在当天夜里停止了呼吸。
乔安亲手为“球球”老爷制作了一具小棺材,与安德森太太合葬。
第二天上午,他把家中其余的猫和狗都抱上马车,按照事先的约定,送到海湾商行,托付给海拉尔收养。
“猫咪、猫咪、喵喵喵!”
“狗子、狗子、汪汪汪!”
鹦鹉多莉看到家里多了一大群宠物,兴奋地模仿猫狗叫嚷,上蹿下跳,还用翅膀拍着胸膛,一本正经的向乔安保证,自己会帮女主人好好照顾这群猫狗。
乔安在商行喝了杯茶,便向海拉尔提出告辞,出门前还向依依不舍的宠物们一一道别,祝愿他们在新的环境里过得开心。
海拉尔倚着柜台,双臂交叉环抱在胸前,默默注视乔安与猫狗们道别,终于忍不住问他:“既然你舍不得,为何不自己养它们?”
乔安看了她一眼,扭头望向门外。
“我不配。”
……
史料:洛根首领的哀辞(《血腥的民主》作者:查攸吟)
1774年,住在俄亥俄河流域的印第安人与白人发生了一系列流血事件。
根据托马斯·杰斐逊在《弗吉尼亚纪事》(1784-1785)的记述,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抢劫行为大为愤怒,为了报复,白人士兵杀死了许多无辜的印第安人,其中包括当地印第安人的首领洛根的家人,而洛根是以白人的朋友而闻名的。
惨遭灭门的洛根对白人殖民者发动了血腥的报复,集结起印第安军队发动一场针对白人殖民者的战争。
他们到处袭击白人,剥去了许多无辜的男人、妇女和儿童的头皮,但最终还是在1774年10月被弗吉尼亚的民团打败。
在这个决定性的战役之后,意识到滥杀只会继续使殖民地边界陷入血腥战乱的殖民地政府决定息事宁人,提出了只要印第安人投降悔过便可结束敌对的态度。
但是身负血海深仇的洛根拒绝和其他首领一起去向获胜的白人屈膝哀求。相反,他给弗吉尼亚总督穆尔伯爵寄去以下这篇回复。
当民兵部队征讨印第安人凯旋时,也将这篇带有控诉性质的哀辞带了回去。
据杰斐逊说,“这篇演讲成了威廉斯堡所有谈话的话题”。它被刊在《弗吉尼亚公报》上,后又被登在北美大陆各报上,甚至连英国的报刊上也发表了这篇演讲。
在许多年以后,杰斐逊又在他的《弗吉尼亚纪事》中再次刊登了这篇回复,以驳斥那些欧洲人“以为在北美的土壤、气候和其他环境中有某种东西导致动物先天的或后天的、肉体的或道德的本性的退化,甚至连人类也不例外”为理由对北美居民的歧视。
杰斐逊把洛根的这篇回复作为“这个国土上土人的天才,尤其是他们的雄辩之才”的证据。
他断言“欧洲从未出现过比这篇短小精美、富于雄辩的演说更优秀的东西”。
洛根的演说曾是19世纪学校读本中固定的文章,并为几代美国年轻人所熟悉。以下为演说内容译文:
我恳请任何一位白人说说,他是否曾饿着肚子走进洛根家的小屋,而洛根没有给他肉吃?他是否曾在又冷又没衣穿时来到洛根家,而洛根没有给他衣服穿?
在最近这次漫长而血腥的战争中,洛根一直待在自己的小屋里,一直是一位宣传和平的人。
我对白人的爱就是这样的,以至于我的同胞经过我家时都指着说:“洛根是白人的朋友。”如果不是一个人伤害了我们,我甚至想过和你们住在一起。
去年春天,克雷萨普上校无缘无故地残酷杀害了洛根的所有亲人,甚至连我的女人和孩子也不放过。在现在活着的人中,没有一个人的血管里流着我的血。
这个事实呼唤我去报复。我寻求报复,我杀死了许多人。现在,我已经复仇够了,为了这片土地,我很高兴看到和平的曙光。
但不要以为我的高兴是出于害怕。洛根从不惧怕,他不会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而突然做一百八十度转变!
你们谁会为洛根哀悼?没有一人!
……
然而,笔者必须强调的是,对于托马斯·杰斐逊来说,他真正关心的并非是洛根首领的悲剧。
这样一篇出自北美土着的带有申辩性质的哀辞,可以为他们这些来自欧洲的北美人做出说明——看,即便是土着都能写出如此雄辩和动人的词句,更何况我们这些来自欧洲、信仰上帝的白人!
至于洛根本人,正如他自己在文章末尾所说的那样——谁会为洛根哀悼?没有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