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剑心
第2385章 名义
小
大
直到昨天傍晚,艾伦·戴维斯全程参与了“绿龙酒馆”的“誓师大会”,旁观了暴徒们对“海狸号”运茶船的突袭,亲眼目睹暴徒将所有茶叶抛进大海,信念禁不住发生动摇。
尽管嘴上不想承认,年轻的术士内心却觉得这件事做的太过火了,一时间想不出合情合理的说辞为“自由之子”们辩护。
发觉客厅中的气氛太过沉闷,向来不喜欢在聚会中发表政见的乔治·瓦萨,觉得有必要打破僵局,清了清嗓子,表明自己对“倾茶事件”的态度。
“我支持亚尔夫海姆人团结起来抵制皇家特许倾销的这批茶叶,但是我不喜欢昨晚发生在码头上的那种做法,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制造出更多问题。”
“倾茶事件已经发生,与其讨论孰是孰非,不如抓紧时间补救,免得事态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瓦萨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说出了注定不可能被倾茶一方采纳的建议。
“‘海狸号’蒙受的损失必须得到赔偿,如果抓不到参与此事的暴徒,这笔赔偿金就应该由殖民地政府来承担。”
“我基本同意上校先生的观点。”
爱德华接着瓦萨的话茬,以军人兼法师的理性思维分析“倾茶事件”。
“首先声明,我并不是一个所谓的‘和平主义者’,也不反对在政治斗争中采取暴力手段,正如艾伦常说的那样——当革命到来的时候,暴力也将如影随形,否定了暴力,就等于否定革命。”
“但这有一个前提,使用暴力的那群人是不是真的以‘革命者’自居,是不是已经公开提出了革命纲领,宣称自己就是要反对君主制,就是要推翻帝国暴政,号召民众独立建国——就像寇拉斯父子在远东抗税运动期间发表的那些宣言。”
“很遗憾,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这样一篇公开发表的革命檄文,还没有看到‘自由之子协会’或者其他政治集团公开站出来发声,表明自己就是要造反,就是要把帝国当局及其支持者定义为革命的敌人。”
“只有在这种挑明旗帜造反的前提下,革命者才有理由否定现行的法律,暴力才是一种打击敌人的正当手段。”
“既然不存在这样一份革命纲领,‘自由之子’们把别人的茶叶倒进大海就只能认为是一种侵犯他人财产的犯罪行径,他们不是真正的革命者,而是一群狂热的暴徒!”
爱德华停顿了数秒,使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
“昨晚发生在码头上的暴力事件,完全验证了瑞贝卡当初做出的预言,现在我不得不承认,抗税运动已经变了味,不再是为殖民地大众谋福利,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实际上却变成了走私集团垄断茶叶生意的工具。”
“请不要以为我这么说是打算投奔‘保皇党’,事实上我很清楚相比激进派的狂躁冲动,那些安于现状、拒绝变革的‘保皇党人’更加无可救药,我只盼望激进派能够冷静下来,哪怕是为后续必然愈演愈烈的暴力行动背书,也应该尽快拿出一份革命性的纲领,远东人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值得学习借鉴。”
爱德华提出的观点,令乔安感到耳目一新。
表面看来爱德华是在谴责暴力,其实他的思想比那些在码头上打砸抢的暴徒更激进,主旨就是一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
或许是因为出生在军人家庭,自幼耳濡目染,爱德华很看重“大义名分”。
比如你要造反,首先就要公开发表一份措辞激昂的檄文,历数敌人罪行,号召大众投身于正义的解放事业,在此基础上动用暴力就是正常的战争行为,不应受到道德谴责和法律约束。
譬如两国交战,正常的流程是先向敌国宣战,而后堂堂正正的发动进攻,倘若不宣而战,道义上就落了下风。
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注意厘清“宣战”的对象。
对帝国元首和统治机构的宣战才叫宣战,而像“自由之子”那样,散发传单和小册子要挟茶叶经销商,那不叫“宣战”,而是“恐吓”,典型的黑帮做派。
“爱德华的观点很有趣,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对倾茶事件的看法。”
托马斯眉头紧锁。
“‘自由之子’们口口声声宣称他们代表了亚尔夫海姆的民意,我很费解,这里有谁授权他们代表自己的立场了?”
“你们有吗?”托马斯环顾众人,“反正没有人来征求我的意见,怎么我就莫名其妙的被人代表了呢?”
“议会通过了《茶税法案》,宣布参与运输贩卖进口茶者为‘人民公敌’。”艾伦低声回答,“议会代表殖民地大众,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暴力倾茶的合法性来源。”
“问题是殖民地议会属于帝国政府的下属机构,当殖民地议会的法令与帝国内阁的法令发生冲突,谁的优先级更高?”托马斯问艾伦。
“这就回到刚才盖茨先生提出的那个问题上了。”艾伦耸肩摊手,“殖民地议会应该先宣布脱离帝国统治,废除一切帝国法令,而后才能确立议会在殖民地至高无上的权威,否则自身的合法性就站不住脚。”
托马斯点了点头,接着说:“如果‘自由之子’真有信心,认定殖民地绝大多数民众支持他们,号召大家拒绝购买进口茶就够了。”
“皇家特许经销商输送到亚尔夫海姆的茶叶,哪怕售价再低也卖不动,自然会打消倾销茶叶抢占市场的念头,灰溜溜的夹起尾巴逃走,这才叫做‘民意所向’,赢的堂堂正正!”
“然而那群暴徒干了什么?跑到码头上打砸抢,把竞争对手的茶叶全都倒进海里,这种行为不正是对民意缺乏信心的体现?”
“‘自由之子’的领导人,还有议会里那些自诩民意领袖的绅士们,口口声声宣扬‘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却又唆使暴徒祸害他人的财产,这不是很虚伪吗?”
……
史料:华盛顿对茶党的态度(《大英帝国的崩溃与美国的诞生》(英)尼克·邦克)
从报纸上,富兰克林看到了茶党在美国引发的巨大热情。就连像乔治·华盛顿那样克制、内敛的贵族都和波士顿站在了一起反对茶叶条例,但他不喜欢摩霍克家族采取的暴力方法。
尽管嘴上不想承认,年轻的术士内心却觉得这件事做的太过火了,一时间想不出合情合理的说辞为“自由之子”们辩护。
发觉客厅中的气氛太过沉闷,向来不喜欢在聚会中发表政见的乔治·瓦萨,觉得有必要打破僵局,清了清嗓子,表明自己对“倾茶事件”的态度。
“我支持亚尔夫海姆人团结起来抵制皇家特许倾销的这批茶叶,但是我不喜欢昨晚发生在码头上的那种做法,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制造出更多问题。”
“倾茶事件已经发生,与其讨论孰是孰非,不如抓紧时间补救,免得事态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瓦萨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说出了注定不可能被倾茶一方采纳的建议。
“‘海狸号’蒙受的损失必须得到赔偿,如果抓不到参与此事的暴徒,这笔赔偿金就应该由殖民地政府来承担。”
“我基本同意上校先生的观点。”
爱德华接着瓦萨的话茬,以军人兼法师的理性思维分析“倾茶事件”。
“首先声明,我并不是一个所谓的‘和平主义者’,也不反对在政治斗争中采取暴力手段,正如艾伦常说的那样——当革命到来的时候,暴力也将如影随形,否定了暴力,就等于否定革命。”
“但这有一个前提,使用暴力的那群人是不是真的以‘革命者’自居,是不是已经公开提出了革命纲领,宣称自己就是要反对君主制,就是要推翻帝国暴政,号召民众独立建国——就像寇拉斯父子在远东抗税运动期间发表的那些宣言。”
“很遗憾,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这样一篇公开发表的革命檄文,还没有看到‘自由之子协会’或者其他政治集团公开站出来发声,表明自己就是要造反,就是要把帝国当局及其支持者定义为革命的敌人。”
“只有在这种挑明旗帜造反的前提下,革命者才有理由否定现行的法律,暴力才是一种打击敌人的正当手段。”
“既然不存在这样一份革命纲领,‘自由之子’们把别人的茶叶倒进大海就只能认为是一种侵犯他人财产的犯罪行径,他们不是真正的革命者,而是一群狂热的暴徒!”
爱德华停顿了数秒,使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
“昨晚发生在码头上的暴力事件,完全验证了瑞贝卡当初做出的预言,现在我不得不承认,抗税运动已经变了味,不再是为殖民地大众谋福利,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实际上却变成了走私集团垄断茶叶生意的工具。”
“请不要以为我这么说是打算投奔‘保皇党’,事实上我很清楚相比激进派的狂躁冲动,那些安于现状、拒绝变革的‘保皇党人’更加无可救药,我只盼望激进派能够冷静下来,哪怕是为后续必然愈演愈烈的暴力行动背书,也应该尽快拿出一份革命性的纲领,远东人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值得学习借鉴。”
爱德华提出的观点,令乔安感到耳目一新。
表面看来爱德华是在谴责暴力,其实他的思想比那些在码头上打砸抢的暴徒更激进,主旨就是一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
或许是因为出生在军人家庭,自幼耳濡目染,爱德华很看重“大义名分”。
比如你要造反,首先就要公开发表一份措辞激昂的檄文,历数敌人罪行,号召大众投身于正义的解放事业,在此基础上动用暴力就是正常的战争行为,不应受到道德谴责和法律约束。
譬如两国交战,正常的流程是先向敌国宣战,而后堂堂正正的发动进攻,倘若不宣而战,道义上就落了下风。
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注意厘清“宣战”的对象。
对帝国元首和统治机构的宣战才叫宣战,而像“自由之子”那样,散发传单和小册子要挟茶叶经销商,那不叫“宣战”,而是“恐吓”,典型的黑帮做派。
“爱德华的观点很有趣,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谈谈对倾茶事件的看法。”
托马斯眉头紧锁。
“‘自由之子’们口口声声宣称他们代表了亚尔夫海姆的民意,我很费解,这里有谁授权他们代表自己的立场了?”
“你们有吗?”托马斯环顾众人,“反正没有人来征求我的意见,怎么我就莫名其妙的被人代表了呢?”
“议会通过了《茶税法案》,宣布参与运输贩卖进口茶者为‘人民公敌’。”艾伦低声回答,“议会代表殖民地大众,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暴力倾茶的合法性来源。”
“问题是殖民地议会属于帝国政府的下属机构,当殖民地议会的法令与帝国内阁的法令发生冲突,谁的优先级更高?”托马斯问艾伦。
“这就回到刚才盖茨先生提出的那个问题上了。”艾伦耸肩摊手,“殖民地议会应该先宣布脱离帝国统治,废除一切帝国法令,而后才能确立议会在殖民地至高无上的权威,否则自身的合法性就站不住脚。”
托马斯点了点头,接着说:“如果‘自由之子’真有信心,认定殖民地绝大多数民众支持他们,号召大家拒绝购买进口茶就够了。”
“皇家特许经销商输送到亚尔夫海姆的茶叶,哪怕售价再低也卖不动,自然会打消倾销茶叶抢占市场的念头,灰溜溜的夹起尾巴逃走,这才叫做‘民意所向’,赢的堂堂正正!”
“然而那群暴徒干了什么?跑到码头上打砸抢,把竞争对手的茶叶全都倒进海里,这种行为不正是对民意缺乏信心的体现?”
“‘自由之子’的领导人,还有议会里那些自诩民意领袖的绅士们,口口声声宣扬‘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却又唆使暴徒祸害他人的财产,这不是很虚伪吗?”
……
史料:华盛顿对茶党的态度(《大英帝国的崩溃与美国的诞生》(英)尼克·邦克)
从报纸上,富兰克林看到了茶党在美国引发的巨大热情。就连像乔治·华盛顿那样克制、内敛的贵族都和波士顿站在了一起反对茶叶条例,但他不喜欢摩霍克家族采取的暴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