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剑心
第2387章 普布利乌斯
小
大
三天后,乔安收到瑞贝卡寄来的一篇文章,是她亲笔撰写,以尽量客观中立的角度,配合翔实的证据,综述“倾茶事件”前因后果,澄清真相。
乔安看过以后,深感每一句话都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就回信跟瑞贝卡讨论了一下。
他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通信,没成想瑞贝卡隔天就把这篇政论印成了小册子,署名“普布利乌斯先生”,施法乔装雇佣报童,在莱顿城街头散发。
在这个年代,公开发表政论无非两个渠道,要么登报,要么在街头散发传单。
“小册子”其实就是篇幅较长的传单,只不过印刷成本比较高,而且通常也不是免费的。
在帝国内陆省份,也包括某些风气偏保守的殖民地,存在出版审查机构,政府不允许私自印行和散发传单,对于涉及政治和宗教的出版物,监管尤其严格。
但是在亚尔夫海姆殖民地,特别是从抵制土地税的运动爆发以来,对散发传单这件事就没有采取过约束措施。
就连“警钟”那样赤裸裸威胁茶叶经销商及其家人的传单都可以公开散发,瑞贝卡的政论文章通篇摆事实讲道理,既没有人身攻击,更没有喊打喊杀,按理说也应该被宽容的对待吧?
可惜现实却并非如此。
这本小册子散发出去的第二天,就在城里引起轩然大波。激进派认为这是保皇党人的反攻倒算,一方面组织笔杆子撰文反驳,一方面私下调查“普布利乌斯先生”的真实身份,试图从物理意义上消灭这个可憎的敌人。
莱顿城议会下设的“公共安全委员会也”闻风而动,派人沿街搜查,回收那份宣扬“歪理邪说”的小册子并立即销毁,全城通缉署名者“普布利乌斯”。
这出闹剧简直令乔安啼笑皆非。
议会主席杰斐逊先生,曾着书立说宣扬人人都应享有“言论与出版自由”,而他主持下的议会却不允许别人公开表达异议,这实在是一个活脱脱的黑色幽默。
恰巧就在全城搜捕“普布利乌斯”的同一天,云网论坛上,有人发帖打听亚尔夫海姆殖民地的动乱根源。
乔安也没多考虑就把瑞贝卡的文章贴了上去,并且承认自己就是莱顿港本地人,亲身经历可以证明,“普布利乌斯先生”撰写的这篇文章,所言句句属实。
他在云网上回答的问题,转贴和引用的文章多了去了,也没把这当回事。
然而事态的后续发展很快就失控了。
乔安贴出的文章在云网论坛上引发热烈讨论,高涨的人气很快就引起论坛管理员的注意,第二天就把这篇文章推荐到了“云网新闻”版面的首页,受到各国读者广泛关注,讨论热度直线上涨,多数局外人对受到走私集团裹挟的“倾茶事件”持批评立场。
云网上的读者不知道“314”这个昵称背后的真实身份,但是莱顿港的有心人不难猜得出来。
6月11日,一个署名詹姆斯·卡伦德的记者,在一份小报上发表文章,指名道姓的宣称莱顿学院的访问学者乔安·维达就是所谓的“普布利乌斯”,“保皇派的铁杆走狗”,“卑鄙的阴谋家和煽动家”,“试图歪曲真相”,“污蔑丑化亚尔夫海姆人民抵制茶税的正义行动”。
这份小报不在乔安的订阅之列,直到第二天早上,他才从瑞贝卡紧急发来的“短讯术”中了解到有人发表文章,给自己扣了一大堆莫须有的“帽子”。
乔安与詹姆斯·卡伦德素不相识,也不明白他怎么会把“普布利乌斯”错当成了自己。
至于此人撰写的那篇充满辱骂与臆测的文章,乔安捏着鼻子看完就丢进了垃圾桶,不想浪费时间与这种顶着“文人”头衔的恶棍对线。
这件事倒是给他敲响了警钟,立刻注销自己的云网昵称,换了一个新号,告诫自己往后绝不能在网上透露现实中的信息,免得惹来这类麻烦。
此时乔安的心态还是比较平和的,直到走进校园,惊讶地发现成群结队的年轻学生正在狂吼呐喊,抗议莱顿学院收容“保皇党的走狗”在学校任职。
没错,“保皇党的走狗”就是指他乔安·维达。
就在乔安不知所措的时候,愤怒的学生们已经不满足于喊口号,抄起棍棒冲进他的办公室,砸烂实验仪器,还把他的办公桌从三楼窗口丢了出去,当场摔得稀巴烂。
作为这次“抵制校内保皇党”运动的高潮,奥法专业的学生发挥奇思妙想,制作了一只“活化稻草人”,在其背后写上乔安的名字,用绳子拴在脖子上,牵着稻草人在校园里游行。
示威的学生们在操场上升起一堆火,戏仿帝国历史上那些着名的“猎巫运动”,最后把象征乔安的活化稻草人丢进柴堆,执行火刑。
乔安远离人群,默默旁观这出闹剧,仿佛坐在剧院里,观看舞台上的滑稽表演。
被小报谣言煽动起来的学生们拿他的办公室和人偶撒气,他可以理解,谁又没有年轻冲动过呢?
然而凡事总要有个底线,乔安希望这场闹剧适可而止,如果狂热的学生们试图对他本人或者他的师长亲友动手,他就不能再隐忍退让了。
校园中的僻静角落,乔安拉低斗篷兜帽,双臂交叉环抱,倚着一株大树看热闹。
这时闹事的人群中央突然发生骚动,艾伦奋力推开人群,怒气冲冲的脸庞涨得通红,身后跟着同样满面怒容的托马斯和爱德华。
三人不顾学生阻挠,冲向火堆,把象征乔安的“活化稻草人”抢救出来——已经被烧焦了半截。
艾伦扯高嗓门反驳小报上那些对乔安的诽谤,试图澄清真相,劝说狂躁的同学们冷静下来。
然而他的努力毫无意义,根本没人理会,反而使自己置身险境,被愤怒的学生们当做“阴谋家”的同党,冲上来对艾伦、爱德华和托马斯发起围殴。
……
·备注:普布利乌斯(publius)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普布利乌斯”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笔名。
就我个人浅见,美国诸多“国父”当中最具远见卓识者,非汉密尔顿莫属。
事实上,写这本书之初,我一度想把汉密尔顿作为主角的原型,虽然后来放弃了这个初衷(主角的孤儿身世算是原设的痕迹之一),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伟大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敬意。
乔安看过以后,深感每一句话都说到了自己的心坎上,就回信跟瑞贝卡讨论了一下。
他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通信,没成想瑞贝卡隔天就把这篇政论印成了小册子,署名“普布利乌斯先生”,施法乔装雇佣报童,在莱顿城街头散发。
在这个年代,公开发表政论无非两个渠道,要么登报,要么在街头散发传单。
“小册子”其实就是篇幅较长的传单,只不过印刷成本比较高,而且通常也不是免费的。
在帝国内陆省份,也包括某些风气偏保守的殖民地,存在出版审查机构,政府不允许私自印行和散发传单,对于涉及政治和宗教的出版物,监管尤其严格。
但是在亚尔夫海姆殖民地,特别是从抵制土地税的运动爆发以来,对散发传单这件事就没有采取过约束措施。
就连“警钟”那样赤裸裸威胁茶叶经销商及其家人的传单都可以公开散发,瑞贝卡的政论文章通篇摆事实讲道理,既没有人身攻击,更没有喊打喊杀,按理说也应该被宽容的对待吧?
可惜现实却并非如此。
这本小册子散发出去的第二天,就在城里引起轩然大波。激进派认为这是保皇党人的反攻倒算,一方面组织笔杆子撰文反驳,一方面私下调查“普布利乌斯先生”的真实身份,试图从物理意义上消灭这个可憎的敌人。
莱顿城议会下设的“公共安全委员会也”闻风而动,派人沿街搜查,回收那份宣扬“歪理邪说”的小册子并立即销毁,全城通缉署名者“普布利乌斯”。
这出闹剧简直令乔安啼笑皆非。
议会主席杰斐逊先生,曾着书立说宣扬人人都应享有“言论与出版自由”,而他主持下的议会却不允许别人公开表达异议,这实在是一个活脱脱的黑色幽默。
恰巧就在全城搜捕“普布利乌斯”的同一天,云网论坛上,有人发帖打听亚尔夫海姆殖民地的动乱根源。
乔安也没多考虑就把瑞贝卡的文章贴了上去,并且承认自己就是莱顿港本地人,亲身经历可以证明,“普布利乌斯先生”撰写的这篇文章,所言句句属实。
他在云网上回答的问题,转贴和引用的文章多了去了,也没把这当回事。
然而事态的后续发展很快就失控了。
乔安贴出的文章在云网论坛上引发热烈讨论,高涨的人气很快就引起论坛管理员的注意,第二天就把这篇文章推荐到了“云网新闻”版面的首页,受到各国读者广泛关注,讨论热度直线上涨,多数局外人对受到走私集团裹挟的“倾茶事件”持批评立场。
云网上的读者不知道“314”这个昵称背后的真实身份,但是莱顿港的有心人不难猜得出来。
6月11日,一个署名詹姆斯·卡伦德的记者,在一份小报上发表文章,指名道姓的宣称莱顿学院的访问学者乔安·维达就是所谓的“普布利乌斯”,“保皇派的铁杆走狗”,“卑鄙的阴谋家和煽动家”,“试图歪曲真相”,“污蔑丑化亚尔夫海姆人民抵制茶税的正义行动”。
这份小报不在乔安的订阅之列,直到第二天早上,他才从瑞贝卡紧急发来的“短讯术”中了解到有人发表文章,给自己扣了一大堆莫须有的“帽子”。
乔安与詹姆斯·卡伦德素不相识,也不明白他怎么会把“普布利乌斯”错当成了自己。
至于此人撰写的那篇充满辱骂与臆测的文章,乔安捏着鼻子看完就丢进了垃圾桶,不想浪费时间与这种顶着“文人”头衔的恶棍对线。
这件事倒是给他敲响了警钟,立刻注销自己的云网昵称,换了一个新号,告诫自己往后绝不能在网上透露现实中的信息,免得惹来这类麻烦。
此时乔安的心态还是比较平和的,直到走进校园,惊讶地发现成群结队的年轻学生正在狂吼呐喊,抗议莱顿学院收容“保皇党的走狗”在学校任职。
没错,“保皇党的走狗”就是指他乔安·维达。
就在乔安不知所措的时候,愤怒的学生们已经不满足于喊口号,抄起棍棒冲进他的办公室,砸烂实验仪器,还把他的办公桌从三楼窗口丢了出去,当场摔得稀巴烂。
作为这次“抵制校内保皇党”运动的高潮,奥法专业的学生发挥奇思妙想,制作了一只“活化稻草人”,在其背后写上乔安的名字,用绳子拴在脖子上,牵着稻草人在校园里游行。
示威的学生们在操场上升起一堆火,戏仿帝国历史上那些着名的“猎巫运动”,最后把象征乔安的活化稻草人丢进柴堆,执行火刑。
乔安远离人群,默默旁观这出闹剧,仿佛坐在剧院里,观看舞台上的滑稽表演。
被小报谣言煽动起来的学生们拿他的办公室和人偶撒气,他可以理解,谁又没有年轻冲动过呢?
然而凡事总要有个底线,乔安希望这场闹剧适可而止,如果狂热的学生们试图对他本人或者他的师长亲友动手,他就不能再隐忍退让了。
校园中的僻静角落,乔安拉低斗篷兜帽,双臂交叉环抱,倚着一株大树看热闹。
这时闹事的人群中央突然发生骚动,艾伦奋力推开人群,怒气冲冲的脸庞涨得通红,身后跟着同样满面怒容的托马斯和爱德华。
三人不顾学生阻挠,冲向火堆,把象征乔安的“活化稻草人”抢救出来——已经被烧焦了半截。
艾伦扯高嗓门反驳小报上那些对乔安的诽谤,试图澄清真相,劝说狂躁的同学们冷静下来。
然而他的努力毫无意义,根本没人理会,反而使自己置身险境,被愤怒的学生们当做“阴谋家”的同党,冲上来对艾伦、爱德华和托马斯发起围殴。
……
·备注:普布利乌斯(publius)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普布利乌斯”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笔名。
就我个人浅见,美国诸多“国父”当中最具远见卓识者,非汉密尔顿莫属。
事实上,写这本书之初,我一度想把汉密尔顿作为主角的原型,虽然后来放弃了这个初衷(主角的孤儿身世算是原设的痕迹之一),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伟大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