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剑心
第1320章 列车(2)
小
大
乔安最初以为,远东的短毛洛斯兽,天生就是这么耐力出色,适合长途奔行。直到向乘务员打听过后,他才得知远东土生土长的洛斯兽其实跟新大陆的品种一样,也是长毛高地洛斯兽。
这些牵引列车的短毛种,都是经过特别饲育和血统改良的品种。在更北方的基特兰德高原上,有一座着名的“龙城牧场”,远东王子罗兰·寇拉斯出资在牧场中设立了一个研究所,专门从事洛斯兽的血统改良研究,列车牵引兽,就是该研究所的成果。
乔安算是超自然生物血脉强化领域的内行,很清楚这项工作有多难,听了列车员满面自豪的讲述,对洛斯兽研究所中的那些同行很是敬佩。
……
铁路穿过“低语丛林”,窗外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密林。
从无风乡到谷地村,行程近百里。
乔安他们下午一点登上列车,预计要在车上乘坐四个钟头。
列车追着怀表指针从容奔驰,日头渐渐向西偏斜,黄昏降临的时候,本次列车即将抵达终点站,也就是乔安三人此行的目的地——谷地村。
随着列车即将抵达终点,窗外的风光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林地渐变稀疏,取而代之出现在乔安视野中的是大片连绵如海的麦田,金灿灿的麦穗,仿佛在呼唤农人快来收割。
同一节车厢中的乘客,看到窗外即将迎来收获的麦田,都以饱含羡慕的口吻谈论起这片庄稼的长势。
有些农夫装扮的乘客,笃定的宣称谷地村今年的粮食亩产量,绝不会低于500磅。
乔安的故乡德林镇,是新大陆南方典型的农业区,镇上居民多是自耕农,他从小在麦田里打滚,当然知道亩产500磅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远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亚珊帝国的粮仓,但是随着新大陆的开发垦殖,远东农业区的地位也在下降。
就自己的观察而言,乔安觉得远东的土地并不比亚尔夫海姆肥沃,北地酷寒的气候也不如温暖湿润的亚尔夫海姆适宜农作物生长,谷地村的粮食平均亩产量,怎么会比德林镇高出近200磅那么多?
周围的乘客也在谈论这个话题。
人们普遍达成两项共识。首先应该感谢的是“驻村德鲁伊”,来自“丰收之环”的“自然之子”,不仅可以运用神术提升农作物的产量,还擅长祛除田间地病虫害,施法对抗灾害天气,的确是促产丰收的第一功臣。
此外,远东从今年春天开始推行的农业改革举措,也是车上乘客津津乐道的话题,并且坚信这些改革政策对于庄稼丰收做出的贡献,甚至还要超过德鲁伊们的自然神术。
乔安听不太懂远东王储罗兰·寇拉斯亲自制定和推行的那些农业改革政策,但是从结果来看,这些政策的确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车上乘客多是普通农夫,不懂什么“实验组”和“控制组”,但是庄稼汉也有自己朴素的智慧,耳闻目睹的经历告诉他们:参加农业改革试点的200个乡村,包括谷地村在内,今年的粮食产量都比其他那些没有进行农业改革的乡村高出一大截。
而从纵向比较来看,多数进行农业改革的乡村,粮食产量比往年也有一个明显的跃升,没有进行改革的乡村则依旧延续往年的平均水平。
纵横两项对比,足以说明远东当局大力推行的农业改革相当成功。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参加农业改革的200个试点,村村都能分配到一位驻村德鲁伊,可见远东政府拥有高效且深入乡村的执行能力,而任何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相关机构强大的执行力和贯彻力。
乔安不禁展开联想。
在他的故乡,同样以农业发达着称于世的新大陆,可否效仿远东人的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农业优势?
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
从亚尔夫海姆到米德嘉德,新大陆的殖民地形同一盘散沙,乡镇自治传统根深蒂固,殖民地政府的力量则太过弱小,根本不具备推动农业改革的执行力,事实上,乔安也看不出总督大人或者议员老爷们有这样的动力。
车轮滚滚向前,麦田被抛在身后,前方出现一大片草场,半人高的苜蓿随风摇曳。
列车穿过草场,前方又迎来一片更为辽阔的绿色海洋,高大的玉米植株汇聚成万顷碧波。
一万五千亩玉米地连成一大片,沿着温泉溪谷铺展开来,宛如一条长达十里的碧绿地毯。
车窗外的田野风光似曾相识,使乔安回想起在莱顿港求学时的时光。
当时每逢周末,他总会租一匹马,骑乘出城,沿着尘土飞扬的大道奔驰,前往瓦萨家的弗农山庄做客。
途中路过的农田,也是这样辽阔无边,要么是查普家族的种植园,要么就是卡斯蒂斯姐妹名下的产业。
怀着一丝好奇,乔安向乘务员打听:“请问,窗外这片玉米田,是谁家的种植园?”
乘务员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心领神会的笑了笑。
“先生,那不是私人种植园,而是国有农场,谷地村公社的产业。”
“如果您非要问这片农田的主人是谁,首先当然是我们远东政府,毕竟政府占有农场的五成股权,是农场最大的股东,所以才称其为‘国有农场’,其余的股权分散到了当地的农户手中,所以当地社员也都算是农场的主人。”
国有农场?
公社?
社员?
这些陌生的字眼,令乔安感到很新鲜。
同时他也不太明白,种田本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农夫的活计,怎么会与“政府”、“股权”、“股东”之类不接地气的词汇联系在一起,搞得这么复杂?
尽管耳闻目睹的一切使乔安感到很陌生,甚至莫名其妙,但是从车上的乘客谈起这些事情时,油然露出的自豪笑容来看,远东的乡村生活,似乎比新大陆的农村更富裕安乐,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个两年前才结束战乱的国度。
这些牵引列车的短毛种,都是经过特别饲育和血统改良的品种。在更北方的基特兰德高原上,有一座着名的“龙城牧场”,远东王子罗兰·寇拉斯出资在牧场中设立了一个研究所,专门从事洛斯兽的血统改良研究,列车牵引兽,就是该研究所的成果。
乔安算是超自然生物血脉强化领域的内行,很清楚这项工作有多难,听了列车员满面自豪的讲述,对洛斯兽研究所中的那些同行很是敬佩。
……
铁路穿过“低语丛林”,窗外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密林。
从无风乡到谷地村,行程近百里。
乔安他们下午一点登上列车,预计要在车上乘坐四个钟头。
列车追着怀表指针从容奔驰,日头渐渐向西偏斜,黄昏降临的时候,本次列车即将抵达终点站,也就是乔安三人此行的目的地——谷地村。
随着列车即将抵达终点,窗外的风光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林地渐变稀疏,取而代之出现在乔安视野中的是大片连绵如海的麦田,金灿灿的麦穗,仿佛在呼唤农人快来收割。
同一节车厢中的乘客,看到窗外即将迎来收获的麦田,都以饱含羡慕的口吻谈论起这片庄稼的长势。
有些农夫装扮的乘客,笃定的宣称谷地村今年的粮食亩产量,绝不会低于500磅。
乔安的故乡德林镇,是新大陆南方典型的农业区,镇上居民多是自耕农,他从小在麦田里打滚,当然知道亩产500磅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
远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亚珊帝国的粮仓,但是随着新大陆的开发垦殖,远东农业区的地位也在下降。
就自己的观察而言,乔安觉得远东的土地并不比亚尔夫海姆肥沃,北地酷寒的气候也不如温暖湿润的亚尔夫海姆适宜农作物生长,谷地村的粮食平均亩产量,怎么会比德林镇高出近200磅那么多?
周围的乘客也在谈论这个话题。
人们普遍达成两项共识。首先应该感谢的是“驻村德鲁伊”,来自“丰收之环”的“自然之子”,不仅可以运用神术提升农作物的产量,还擅长祛除田间地病虫害,施法对抗灾害天气,的确是促产丰收的第一功臣。
此外,远东从今年春天开始推行的农业改革举措,也是车上乘客津津乐道的话题,并且坚信这些改革政策对于庄稼丰收做出的贡献,甚至还要超过德鲁伊们的自然神术。
乔安听不太懂远东王储罗兰·寇拉斯亲自制定和推行的那些农业改革政策,但是从结果来看,这些政策的确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车上乘客多是普通农夫,不懂什么“实验组”和“控制组”,但是庄稼汉也有自己朴素的智慧,耳闻目睹的经历告诉他们:参加农业改革试点的200个乡村,包括谷地村在内,今年的粮食产量都比其他那些没有进行农业改革的乡村高出一大截。
而从纵向比较来看,多数进行农业改革的乡村,粮食产量比往年也有一个明显的跃升,没有进行改革的乡村则依旧延续往年的平均水平。
纵横两项对比,足以说明远东当局大力推行的农业改革相当成功。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参加农业改革的200个试点,村村都能分配到一位驻村德鲁伊,可见远东政府拥有高效且深入乡村的执行能力,而任何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相关机构强大的执行力和贯彻力。
乔安不禁展开联想。
在他的故乡,同样以农业发达着称于世的新大陆,可否效仿远东人的改革举措,进一步提升农业优势?
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
从亚尔夫海姆到米德嘉德,新大陆的殖民地形同一盘散沙,乡镇自治传统根深蒂固,殖民地政府的力量则太过弱小,根本不具备推动农业改革的执行力,事实上,乔安也看不出总督大人或者议员老爷们有这样的动力。
车轮滚滚向前,麦田被抛在身后,前方出现一大片草场,半人高的苜蓿随风摇曳。
列车穿过草场,前方又迎来一片更为辽阔的绿色海洋,高大的玉米植株汇聚成万顷碧波。
一万五千亩玉米地连成一大片,沿着温泉溪谷铺展开来,宛如一条长达十里的碧绿地毯。
车窗外的田野风光似曾相识,使乔安回想起在莱顿港求学时的时光。
当时每逢周末,他总会租一匹马,骑乘出城,沿着尘土飞扬的大道奔驰,前往瓦萨家的弗农山庄做客。
途中路过的农田,也是这样辽阔无边,要么是查普家族的种植园,要么就是卡斯蒂斯姐妹名下的产业。
怀着一丝好奇,乔安向乘务员打听:“请问,窗外这片玉米田,是谁家的种植园?”
乘务员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心领神会的笑了笑。
“先生,那不是私人种植园,而是国有农场,谷地村公社的产业。”
“如果您非要问这片农田的主人是谁,首先当然是我们远东政府,毕竟政府占有农场的五成股权,是农场最大的股东,所以才称其为‘国有农场’,其余的股权分散到了当地的农户手中,所以当地社员也都算是农场的主人。”
国有农场?
公社?
社员?
这些陌生的字眼,令乔安感到很新鲜。
同时他也不太明白,种田本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农夫的活计,怎么会与“政府”、“股权”、“股东”之类不接地气的词汇联系在一起,搞得这么复杂?
尽管耳闻目睹的一切使乔安感到很陌生,甚至莫名其妙,但是从车上的乘客谈起这些事情时,油然露出的自豪笑容来看,远东的乡村生活,似乎比新大陆的农村更富裕安乐,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个两年前才结束战乱的国度。